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科学   1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要通过黄河口悬浮物中有机碳和无机碳的含量,表征黄河调水调沙入海的泥沙在黄河口外近海的扩散范围。结果表明:黄河口入海前泥沙中的颗粒无机碳(PIC),颗粒有机碳(POC)具有稳定性,分别为(1.75×0.28)%和(0.51×0.08)%;在悬浮物含量约为30 mg/L时,黄河口临近海区悬浮物中的PIC、POC含量分别出现突跃性降低和升高趋势,叶绿素分析表明,POC含量的升高是由于浮游植物对颗粒有机碳贡献的结果,同时正构烷烃轻重比值ΣC20-/ΣC20+和碳优势指数(CPI)值也分别增加和降低;X衍射发现悬浮物浓度低于30 mg/L时,黄河泥沙在悬浮物中所占比例迅速下降,从而造成悬浮物中PIC突跃性下降;因此,黄河口近海悬浮物含量30 mg/L可以被认为是陆源和海源颗粒物对黄河口近海区悬浮物贡献的有效分界线。调水调沙入海的泥沙在黄河口外近海表层主要扩散到河口以南海域,而底层扩散范围主要集中在河口以北和河口以南海域,这些泥沙最终可能停留在莱州湾中部。  相似文献   
2.
论述南水北调工程的调水背景、工程规划、工程特征、环境影响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其工程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3.
以大连市复杂水库群供、调水系统为背景,在对系统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实时调度框架及二层耦合结构模式,设计了以"总量控制、耦合嵌套、多维决策、滚动修正"为核心的实时调度流程。在径流预报方面,提出了基于超越概率的水库群供、调水系统长期入库径流预报方法,结合中期GFS(Global Forecasting System)数值预报技术对不同时段入库径流进行滚动预报。在调度模型方面,采用基于动态规划的建模求解新方法和常规调度方法,为调度决策提供参考。实例研究表明,建立的实时调度系统实现了滚动预报和滚动调度,具备了实时性;实现了宏观总控与局部调整相结合的调度目标,具备了调度决策不同时间尺度耦合嵌套特性,证明了系统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对于同类系统实时调度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为揭示黄河口清水沟河道长时段的冲淤演变规律并建立其冲淤计算方法,分析了清水沟1976—2015年的时空冲淤演变过程,采用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模型,考虑河口来水来沙及河道延伸与蚀退的影响,建立了清水沟累计冲淤量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1976—1980年改道初期清水沟改道点上游先冲后淤,改道点下游淤滩塑槽,淤积量随着下游河道展宽而增加,1980年后改道点上、下游河道冲淤过程趋于一致;受水沙条件等因素影响,1980—1986年清水沟主槽冲刷展宽,之后主槽淤积萎缩;1996年清八改汊和2002年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原型试验以来,河道转淤为冲,2002年后河道冲刷速率随时间指数衰减;河床演变的滞后响应模型可计算清水沟长时段的冲淤过程,该方法可为预测未来清水沟冲淤演变趋势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水流挟沙力和河槽形态规律分析黄河调水调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遂业  涂启华 《水文》2005,25(6):33-36
在分析水流挟沙力和河槽水力形态规律的基础上,研究调节流量、含沙量和泥沙组成的优化组合,解决河道输沙减淤和河槽相对稳定问题,提出调水调沙方向。达到合理利用水资源和河道减淤与治理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李世明  马骏  张海敏  刘龙庆 《水文》2007,27(1):89-92,81
2003年8~10月,泾、渭、洛河和三门峡~花园口区间降雨持续50余d,黄河中游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秋汛洪水。为扩大黄河下游河道主河槽的过洪能力,实现黄河下游主河槽的全线冲刷,同时,进一步探索三门峡、小浪底等水库水沙联合调度方式,深化对黄河河道、水库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黄委会于9月6日~18日进行了黄河第二次调水调沙。该文着重介绍了此次实验中黄河下游主要断面的水文泥沙过程,以及河道冲淤情况,认为花园口水文站来水量26.5亿m~3,冲刷量0.456亿t,整个下游河段基本为冲刷;下游主要断面主槽过洪能力增加幅度为150~400m~3/s,2500m~3/s流量相应水位降低0.04~0.23m,提高下游河道的输沙效率。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同调水规模对汉江中下游影响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沈大军 《地理学报》1998,53(4):341-34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重大战略措施。但调水将给汉江中下游的水文情势及用水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分析了丹江口水库不同调水方案对汉江中下游水位、流量及灌溉和航运的影响,并提出补偿工程措施。调水60×108m3对汉江中下游的影响较小,可基本不予补偿;调水150×108m3的影响稍重,但对航运和灌溉用水的影响不大,适当补偿可以解决;调水230×108m3对汉江中下游水位流量及用水的影响十分严重,必须全部渠化并修建江汉运河。  相似文献   
8.
马玉泊  丁二峰 《地下水》2010,32(2):125-126
介绍了跨流域调水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并以引黄济津、引黄济衡、引黄补淀为例,从气候气象、土壤底质、水文水质三方面对跨流域调水的自然生态环境影响进行了定性、定量讨论,提出在充分论证水资源的流域性时空分布不均的前提下,要综合考虑对自然环境、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社会的影响,采取最科学、有效的调水方案,使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生态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10.
三角洲河道悬浮泥沙的时空分布与河口流路稳定性及水下三角洲发育密切相关。基于Sentinel-2高分辨率卫星影像反演悬沙浓度,结合河道形态和水动力数值模拟,分析了近年来黄河尾闾河道悬沙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6-2020年,黄河尾闾河道平均悬沙浓度具有显著的洪枯季差异和不同的沿程分布;洪季悬沙浓度受上游来沙和底沙起动共同控制,王家庄和清加2断面是底沙起动再悬浮的主要断面;径流流速的增大对不同河段悬沙浓度的影响不尽相同,河口段悬沙浓度更易受径流流速的影响;以王家庄断面为界,上下游悬沙浓度分别呈现“深泓低两岸高”和“深泓高两岸低”两种截然不同的分布模式;尾闾河道悬沙浓度对调水调沙响应敏感,2018年调水调沙期间悬沙浓度达到10.75 g/L,但随着河床底沙粗化,尾闾河道悬沙浓度对调水调沙的响应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