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3篇
地球科学   15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陈玉春  石亚红  赵旭 《地下水》2005,27(6):486-486,499
本文详细分析了齐齐哈尔市区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原因,提出了调整用水结构、控制承压水开采等控制水位持续下降和防治地下水水质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从东昌路地铁车站降承压水的实际出发,根据野外实测数据,利用降承压水理论以及降承压水的特殊工况,对水头,水头与时间的关系以及在抽水过程中水头的异常现象作出了客观的分析.并试图通过实测结果和图表的理论分析,寻找上海地区降承压水水头分布范围及其与地面沉降之间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沉管灌注桩在软弱土层中易发生缩径的原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以提高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
含裂隙煤层底板突水规律的数值模拟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结合淮北杨庄矿某工作面实际工程情况, 利用NCAP-2D-W对煤层底板突水进行多方案的数值模拟试验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 考虑在承压水不变的条件下,设计不同裂隙分布状态,探讨单裂隙、多裂隙、不同长度裂隙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及开采矿压对裂隙顶部破坏的影响;(2) 考虑承压水的变化,分别考虑单裂隙和多裂隙两种分布状态,探讨裂隙对煤层底板破坏的影响及开采矿压对裂隙底部破坏的影响。通过分析受采动荷载、岩层结构变化、煤层底板中裂隙分布状态及承压水变化等因素影响的数值试验,获得了随开采工作面不断推进煤层底板破坏区的发展、突水导升高度的递增、突水通道的形成等相关规律。  相似文献   
5.
闸基渗透压力是影响水闸闸室稳定的关键性因素。当水闸同时受到上下游水位差、基底承压水头、粘性土地基扬压力滞后等多重因素作用时 ,闸基渗透压力的估算就变得比较困难。通过对嶂山闸闸基历年实测渗透压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初步揭示其基底渗透压力的变化规律 ,为该闸闸室稳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苏州城市规划区Ⅱ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预防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孔隙承压水开采与地面沉降的关系上存在2种观点。水、土应力平衡理论认为:只要开采承压水,就会引发应力失衡并导致地面沉降;而水、土动态平衡理论则认为:除非开采水压力至水、土应力平衡面以下,否则不会引发地面沉降。苏州城市规划区第Ⅱ承压水开采水位与地面沉降动态观测表明,在-33m处存在一个天然动态水、土应力平衡面。第Ⅱ承压含水层形成后,经上覆堆积物自重压力长期压缩作用,其水压力具较高的压强.这种天然状态下产生的弹性释放储存量可开采利用多少,取决于开采状态下水、土应力平衡时可消耗压力水柱高度中的水头值。因而地面沉降的根本原因是开采水位超过了-33m,突破了天然状态水、土应力平衡面水位。Ⅱ承压含水层在天然状态受上覆堆积物重力产生的高压强弹性释放储存量现象,可以帮助我们确立该地区孔隙Ⅱ承压水开采不产生地面沉降的临界水位(水、土应力平衡面)。这一点对承压水开采条件、可开采资源性质具有重大实际意义。同样可以应用于饱受地面沉降困扰的无锡、常州及周边地区,为地下水开发利用政策由单一的封井停采转为目标水位控制开采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此政策在承压水动力学机制上找到了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7.
承压水减压引起的沉降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骆冠勇  潘泓  曹洪  尹小玲 《岩土力学》2004,25(Z2):196-200
由下卧承压水层减压引起的固结沉降计算与一般的由堆载或潜水位下降引起的固结沉降计算不同,本文着重研究了在深厚弱透水层下卧强透水承压层的复杂地质条件下,下卧承压水层减压引起的土中应力变化及周围地表沉降的计算方法;在假定一维竖向固结的条件下推导了减压引起的沉降固结度计算公式,该公式与常规的双向排水固结公式相同,表明排水减压固结与常规的双向排水固结有着相同的效果.最后,将此分析方法应用于潮州供水枢纽工程西溪水闸沉降分析中,实践的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可行,能较好地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8.
方东 《地质科技情报》2005,24(Z1):74-76
在邻海地区富含高承压水的土层中施工预应力锚杆支护工程的难度很大.介绍了锚杆的构造、作用机理、施工工艺以及决定锚杆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以深圳某商住楼基坑施工为例,探讨了在承压水土层中采用锚杆支护的方法,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堵水后注浆"的施工工艺,可供沿海、沿江地区的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9.
承压水导升带是煤层带压开采安全评价的重要因素。为了综合研究其影响因素的作用,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建立了煤层底板突水的水文地质物理概念模型和数值模型,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开展了工作面宽度(A)、隔水层厚度(B)、承压水压力(C)、煤层埋深(D)、隔水层渗透系数(E)5个因素5水平的有空列正交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煤层底板承压水导升高度与底板含水层水压和隔水层渗透性关系密切;各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程度强弱顺序是E>C>D>B>A,其中因素E和C对实验结果影响显著;初始水头压力越大,水头衰减速率就越大,并随着导升高度的增加而加快。改变影响因素而导致承压水压力的变化揭示了煤层开采过程中承压水导升带高度的变化规律,为带压煤层的安全开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邵晨晨 《探矿工程》2021,48(6):102-108
上海某国际金融大厦深大基坑项目北侧紧邻运营轨道交通8号线区间隧道,最近处仅7.87 m,南侧与现有世博共同管沟净距2.0~3.0 m,基坑变形控制要求高,周边环境敏感。同时,本项目位于黄浦江畔,场地浅层为典型的淤泥质软土地层,下部为富含承压水粉(砂)土层,且微承压水层与第一、第二承压水层互为连通,止水帷幕无法隔断承压水层,地质条件复杂。设计采用分坑施工、被动区加固、预应力伺服钢支撑系统、抽灌一体化降水方案、超深地下连续墙、跟踪注浆、型钢垫层等技术方案。实测结果表明,区间隧道的最大变形6.52 mm,共同管沟的最大变形15.3 mm,其最大变形均满足变形控制要求,确保了运营区间隧道和共同管沟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