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工业技术   32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2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白魁昌  尹国成 《核技术》1993,16(10):577-581
一种实验炼钢渣不同炉次样品的室温透射穆斯堡尔谱由两组裂距较大的四极分裂双峰和一组裂距较小的双峰组成,它们分别相应于具有不同微观环境的Fe^2+和Fe^3+。参照文献中已知FexO的穆斯堡尔谱数据,可确定该渣中的主要含铁相为FexO。X射线衍射相分析给出相同的结果。按亚谱的面积比计算出Fe^2+和Fe^3+的相对含量分别为85%和15%左右。进一步选取与样品晶体结构相联系的原子簇模型。用MS-Xa方  相似文献   
3.
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随时间演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测定激光等离子体中镁原子和离子谱线Stark展宽的时间演化特性.得到了激光诱导等离子体中电子密度的时间演化行为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4.
由两道8mm波段,一道4mm和一道2mm波段组成的四道微波干涉仪已经用在HL-1装置的等离子体电子密度测量上。2mm微波干涉仪测到了接近5×10~(13)(cm~(-3))的平均电子密度。在多道微波干涉仪的可测密度范围内,我们测得了HL-1装置等离子体小圆截面上的电子密度分布。利用微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用远红外HCN激光干涉仪测量等离子体电子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揭银先  高翔 《红外技术》1997,19(2):41-44
在大多数托克马克上,远红外激光干涉仪是等离子体诊断中的一种重要的装置。本文介绍了用远红外HCN激光干涉仪测量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原理和激光干涉仪结构,并给了了首次在我国第一以大型超导托克马克HT-7装置上测到的中心弦等离子体电子平均密度。  相似文献   
6.
Ti合金中ω相的形成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Al-V,Ti-Al-Mo和Ti-Al-Nb合金系的实验结果表明,ω相的形成是遵守电子浓度规律的。过渡族元素Ti,V,Mo,Nb的价电子数分别为4(s~2d~2),5(s~2d~3),6(s~1d~5),5(s~1d~4)非过渡族元素Al的价电子数为3(s~2p~1)。此外,合金元素的化学负电性和原子半径对ω相的形成也有影响。综合合金元素的价电子数、化学负电性和原子半径三个因素,钛合金中ω相形成的特征值可定为4.223,其表达式为4.223=∑Nf_i+0.310Δx/x_(Ti)+0.551Δr/r_(Ti)  相似文献   
7.
基于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计算了α-Fe/α-Fe-MT^X矿和α—Fe/Fe3P的相界面电子结构,并利用相界面电子密度差△ρ分析了非金属元素P引起冷脆的根本原因。计算结果分析认为,非金属元素P与基体α-Fe形成的α-Fe/α-Fe—P相界面比与Si、Mn、Mo元素形成的相界面的电子密度差△ρ大,产生的界面应力也较大,从而提高了合金强度,降低了塑性和韧性;Fe3P与基体α-Fe形成的α-Fe/Fe3P相界面电子密度差在一级近似下不连续,强化效果显著,韧性、塑性降低明显,这是P引起冷脆的根本原因。这些理论分析与实验事实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COSMIC掩星观测获得的电离层电子密度数据,对2009年不同季节的电离层F2层峰电子密度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插值技术,以世界时、地理经度、纬度、F2层峰电子密度及地磁活动指数Kp作为人工神经网络输入层的5个神经元,以NmF2作为输出层神经元,获取全球分布的NmF2.结果显示,位于南半球的威德尔海异...  相似文献   
9.
董丽丽  高晴  吴家森  夏祥宇  刘世明  修俊山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3,52(3):20220470-1-20220470-9
采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的溅射功率下制备了掺杂Ga元素的ZnO透明导电薄膜材料(ZnGa2O4, GZO),在GZO薄膜的制备过程中,溅射功率会对样品的组分配比产生影响,从而导致GZO薄膜的性能产生差异。文中利用皮秒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PS-LIBS)对GZO薄膜进行了微烧蚀分析,对GZO薄膜的关键元素浓度比进行了快速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GZO薄膜的光学性能与元素谱线强度比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随着溅射功率的增加,Zn/Ga的谱线强度比值与浓度比呈现出一致的变化,Ga元素的含量与样品的禁带宽度变化一致。同时,使用玻耳兹曼斜线法与斯塔克展宽法对等离子体温度与电子密度进行了计算。所有结果表明,PS-LIBS技术可以实现GZO薄膜关键组分配比的快速分析,为磁控溅射法制备GZO薄膜的工艺现场的快速性能分析、制备参数的实时优化提供了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楚蕙  陆健  张宏超  高楼  谢知健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2):20210892-1-20210892-7
双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在激光加工、元素检测、材料去除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发展空间,对其进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延迟双脉冲激光诱导铝等离子体的作用效果和影响机理,采用双波长干涉法对其时间演化规律展开研究。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搭建了双波长干涉诊断系统,得到了双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干涉图。通过对干涉图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等离子体电子密度随双脉冲激光延迟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双脉冲激光延迟时间的增加,第二束脉冲激光对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增强效果先加强后减弱。其中,双脉冲激光延迟时间为10 ns时,对等离子体电子密度的增强效果最强,在30 ns时刻,其中心区域平均电子密度可达6.49×1019 cm?3,相较于同等能量单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提升了26%。同时研究了延迟时间对第二束脉冲激光作用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为双脉冲激光诱导等离子体的优化方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