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环境安全   35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亚热带稻田土壤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稻田土壤中是否存在稳定的土壤有机碳(C)、氮(N)和磷(P)比值,基于亚热带区110个水稻土剖面和587个发生层的土壤调查数据库,在区域尺度上分析了典型水稻土C∶N∶P比值的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并应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水稻土C∶N∶P比值与土壤-环境因子(地形和母质、土壤发生层、土壤类型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显示,亚热带区稻田土壤C∶N、C∶P和N∶P的剖面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2. 6、49和3. 9,C∶N∶P为38∶3. 2∶1.不同母质起源、不同土壤亚类和不同发生层的水稻土C∶N变异相对较小;但C∶P和N∶P的变异很大,两者均值也远低于全球(186和13. 1)和中国土壤(136和9. 3)的C∶P和N∶P的平均水平.尽管稻田土壤剖面的C∶N∶P相对不稳定,但由于稻田表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强烈,表土C∶N相对稳定(14. 2).这反映长期水耕熟化作用下,稻田表土中C和N仍存在紧密的耦合作用.然而,在稻田土壤剖面上,C∶P和N∶P并不稳定,SOC与全P含量、全N与全P含量也无显著相关性,表明环境变化可能导致土壤C∶N∶P解耦.地形、土壤质地、氧化铁和容重是调控稻田土壤剖面C∶N∶P的关键土壤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2.
人类活动对土地的影响越来越大,它多数有损于土地原有的使用价值,也有因合理利用而增值的。因此,作者提出土地复用学,并将此学科分为土地生物复用和土地工程复用两分支,明确它们之间的判别与分工,将有助于土地复用学的理论发展和实用效益。  相似文献   
3.
华东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对耕地的破坏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开采沉陷学和土壤学的理论与方法,深入探讨了华东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对耕地景观破坏的规律和特征,并在大量测试与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了采煤沉陷对耕地土壤的破坏特征,从而为这一地区采煤沉陷地的高效,合理复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以龙岩市新罗区特钢厂附近的Cd、Pb、Zn复合污染土壤为对象,研究HCl、柠檬酸和Na2-EDTA 3种淋洗剂对Cd、Ph、Zn的去除效果.淋洗剂浓度梯度设置为0.02~0.16 moL/L.淋洗5次.结果表明,HCl淋洗剂的适宜浓度和淋洗次数分别为0.10 mol/L和2次;柠檬酸为0.08 mol/L和2次;Na2-EMA为0.02 mol/L和1次.对3种淋洗组合的淋洗效率,淋洗成本和二次污染风险等的综合比较表明,对Cd、Ph、Zn复合污染土壤,采用0.1 mol/L的HCl为淋洗剂,淋洗2次时可以达到较好的淋洗、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和珠三角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转化和吸附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汞的积累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选择10个代表性农业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中汞的化学形态、积累过程中形态的转化及吸附-解吸行为.研究表明,当无外源汞加入时,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农业土壤中,汞主要以稳定的残余态形式存在.但随着汞加入量的增加,土壤中可交换态汞显著增加,增加程度与土壤性质有关.土壤pH是影响土壤汞有效性最重要的因素,其对土壤汞的吸附、解吸、形态转化和存在形态均有很大影响.土壤酸化可促进土壤汞的释放,加剧对环境的危害,防治土壤酸化也可有效降低土壤中汞对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土壤连续属性空间插值方法及其精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作为土壤变化的时空定量监测方法,土壤属性空间插值方法及其精度是计量土壤学和"数字土壤"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文章首先介绍了土壤属性空间插值的常用方法,包括克立格插值法(Kriging)、反距离权重法(IDW)、样条插值法(Spline)、贝叶斯最大熵(BME)、地理加权回归(GWR)以及高精度曲面建模方法(HASM);其次阐述了土壤属性空间插值精度验证的方法和指标;再次总结了能够提高土壤属性插值精度的6种途径,包括合理选择插值方法、准确设定插值方法参数、合理设计采样数目和密度、注意空间自相关程度和范围的影响、科学安排实验分析顺序以及结合辅助信息进行插值;最后从插值方法的选择、验证指标的选取以及辅助信息的结合三个方面指出了土壤属性空间插值方法及其精度的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8.
土壤有机质的环境效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土壤有机质环境效应的研究已成为土壤学、环境学和地球化学等领域的热点方向之一。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对全球CO2的贡献,土壤有机质对岩石圈和生物圈的作用,土壤有机质对被污染土壤的净化作用等越来越被国内外学者重视。本文阐述了土壤有机质对土壤生态系统中金属元素和有机污染物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持续农业是关于建立资源、生态、地力、经济效益等各个方面均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制度的一种思想.水土流失、土地退化、耕地锐减、环境污染,制约着广东农业的持续发展.土壤学应围绕持续农业开展研究工作.目前应加强土壤生态环境的保护,防治土地退化,提高土壤肥力,保证耕地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应开展土壤资源的动态变化研究,为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贵州土壤中的砷(As)及其地理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