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交通运输   15篇
  2018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研究目的: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沿线的黄土广泛分布,湿陷性黄土区段占全线总长度的65%,湿陷程度从轻微(Ⅰ级)到严重(Ⅳ级),涵盖了我国湿陷性黄土的全部类型。在这样复杂的工程地质地段修建高速铁路,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性。因此,郑西铁路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前期,根据沿线黄土丘陵、伊河和洛河二级阶地、黄土塬、黄河二级阶地、渭河二级阶地等不同地貌单元特点,选择典型的试坑浸水试验场地,在充分浸水条件下,查明湿陷性黄土在大面积浸水条件下的影响范围,并为地基处理和防排水设计提供试验资料。研究结论:通过试验研究表明:8个现场浸水试验场地完全浸水后的浸润线斜率在1.3~6.0之间;试坑外15 mm湿陷变形量发生位置距浸水试坑边的水平距离自东向西逐渐增大,为6~15 m;防排水措施距路肩的水平距离为0.2~0.5倍的湿陷性黄土层厚度,设计深度在DK233~DK250段、DK250~DK321段和DK321~DK356段分别为0.32H-1.60a、1.53H-3.40a、0.88H-1.75a。  相似文献   
2.
热棒路基是青藏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热棒的埋设位置、热棒的横向间距和纵向间距等来控制路基人为上限合理位置和控制路基协调变形。路基的强度和稳定性是保证青藏铁路正常运营的基本条件,只有使热棒得到合理布设,才可达到保护多年冻土、增强路基强度、保持冻土路基稳定的目的。文中通过分析不同形式的热棒试验路基的稳定性,总结提出了热棒的合理布设位置、纵向间距和横向间距。  相似文献   
3.
随着提速重载机车不断地投入运用,轮缘磨耗又一次成为突出问题,这也促进了轮轨润滑技术的快速发展。HB-3型轮轨润滑装置具备先进的曲线预识别功能和灵活的喷脂模式,不仅能高效润滑,还能节约润滑剂、节能降耗并提高行车安全性。配套的润滑剂具有优异的二次转移性和减磨性,保证机车轮缘润滑的同时有利于钢轨及车轮的减磨,且它优良的生物降解性符合环保要求。在青藏公司、西安铁路局、神华集团等现场投入运用,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冻融循环和干湿交替对黄土力学性质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海东部民和—小峡公路K70+050处非饱和黄土进行室内冻融循环、干湿交替以及两者共同作用下的直剪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和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土样的黏聚力开始时劣化效应强烈,是造成黄土破坏的主要因素,最终黏聚力趋于一个稳定值,内摩擦角随冻融循环和干湿交替次数的增加无明显变化;冻融循环和干湿交替共同作用对土样强度参数的影响大于单纯的冻融循环或干湿交替作用,冻融循环和干湿交替共同作用对土样的破坏更严重。  相似文献   
5.
以青海省东部地区的黄土为研究对象,分别对不同含水率、干密度下的重塑黄土在冻融循环后进行剪切试验。结果表明:黄土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产生了劣化;黏聚力在第1次冻融循环后劣化效应强烈,经过3~5次冻融循环后黏聚力变化趋于稳定状态;内摩擦角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呈增大趋势。分析了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含水率、干密度对重塑黄土强度影响的过程与机理,并建立了黄土强度参数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函数关系式,反映重塑黄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强度劣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为了维持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青藏铁路部分路段采用片石气冷—碎石护坡组合路基主动保护多年冻土。为考察片石气冷—碎石护坡组合路基片石层表面被风沙和积雪等封闭后,其降温效果是否失效,基于青藏铁路清水河地区片石气冷—碎石护坡组合路基2个测试断面、2个冻融循环的地温监测资料,研究片石层表面开放与封闭对片石气冷—碎石护坡组合路基降温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片石层表面封闭的片石气冷—碎石护坡组合路基及其基底平均地温比片石层表面开放的片石气冷—碎石护坡组合路基低0.16-0.23℃,负积温值封闭比开放大115.32℃.天,最大融化深度抬升幅度封闭比开放大0-0.4 m。说明片石层表面封闭的片石气冷—碎石护坡组合路基较开放的更有利于保护多年冻土,维持路基稳定;当片石气冷—碎石护坡组合路基片石层表面被风沙等封闭后仍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7.
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地基湿陷性现场浸水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郑西客运专线黄土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8个典型工点进行黄土地基湿陷性现场浸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郑州至渑池段2个试验场地最大自重湿陷量为0.47~2.65 cm,属于Ⅱ级非自重湿陷性场地.渑池至西安段6个浸水试验场地最大自重湿陷量为10.4~160.3 cm,属于Ⅱ级~Ⅳ级自重湿陷性场地,黄土自重湿陷性基本服从自东向西逐渐增强的规律.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现场实测值一般小于取样计算值.浸湿范围、自重湿陷变形范围和裂缝发生范围,存在前者控制后者的关系.分段评价郑西客运专线沿线黄土湿陷性,提出地基处理深度、桩基负摩擦力设计深度及路基防排水宽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新造及新镟修机车车轮运用初期磨损剧烈的问题,针对车轮的加工特点提出车轮表面强化目标,制定超声滚压、温度调节、复合润滑相结合的复合超声滚压表面强化工艺。通过减少润滑油用量、将热源直接作用在滚压接触点正上方,大幅提升滚压点局部温度,并且采用外加热源+复合润滑的方式,使表层产生最大的残余压应力。试验表明,采用复合超声滚压工艺的试件,塑性变形层深度近似达到磨损稳定期的车轮状态,表面残余应力和有效硬化层深度均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地质雷达探测作为一种效率较高的地质勘察手段,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本地区已有工程和本工程已有勘探资料,以LTD-10型探地雷达在电力塔基勘察为例,详尽论述了其在查明电力塔基多年冻土天然上限、12 m左右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分布情况、覆盖层厚度、基岩面埋深及起伏特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沉降控制是湿陷性黄土区高速铁路建设中的技术难题.本文以郑西客运专线湿陷性黄土路基试验工程为依托,通过开展沉降变形观测、大型浸水试验、路基沉降预测,对高速铁路技术条件下水泥土挤密桩地基的沉降变形特性、湿陷性消除效果、沉降控制效果等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挤密桩最大处理深度一般不超过15 m.本试验场地采用15 m挤密桩处理,恒载预压6个月路基的剩余沉降量便已满足铺设无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控制要求,浸水后该地基加固层仅出现了极少量的沉降,加固层的黄土湿陷性已完全消除.在湿陷性黄土厚度小于15 m的场地,采用挤密桩处理地基是一种有效的沉降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