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4篇
  免费   68篇
交通运输   208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92篇
  2006年   11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1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韩宏光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2,(10):142-144,153
本文主要介绍人行斜拉桥的换索施工控制,通过对人行斜拉桥换索施工控制的分析,讨论在换索过程中不同施工参数在不同施工阶段下所产生的特点,借助有限元法进行理论值与实测值对比分析,得到换索后实测索力与理论索力值误差均在规范要求2%范围内,主梁线形得到较大改善,主塔偏位正常,因此换索施工过程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效果,改善机制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设计了机制砂混凝土的多组室内试验,研究了砂率、单位用水量和外加剂等关键参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砂率对机制砂混凝土的强度有较大影响,其数值的选取除了需考虑颗粒级配、细度模数外,还必须充分考虑石粉含量;机制砂混凝土强度富余值较设计强度高出许多,可以通过提高用水量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用水量提高7~15 kg/m~3,其强度下降值仅3~5 MPa;机制砂混凝土须通过消泡剂、引气剂、降粘剂、保塑剂等小料复配技术优化混凝土的性能。试验成果将明确机制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参数,优化机制砂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设计理论,为机制砂混凝土的应用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针对车载控制器(VOBC)出现故障时,调度人员无法获悉列车位置的情况,利用列车接入单元(TAU)上传长期演进系统(LTE)的无线性能指标进行辅助定位。该系统平时进行车辆实际位置和无线性能指标的大数据拟合,在特殊情况时利用拟合曲线和无线性能指标进行辅助定位,为列车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CRH3与CRH5型动车组车辆在各种情况下的中压分配情况,分别分析了CRH3、CRH5型动车组的中压供电方式及其控制条件和逻辑关系,对比分析了CRH3、CRH5型动车组中压供电的优缺点。供电技术的不断提升,使CRH3、CRH5型动车组的供电更加可靠、安全和稳定,同时也推动了高速列车技术的发展,使旅客乘坐更加舒适。  相似文献   
6.
针对Fluent软件流体计算能力应用于膨胀节设计中,介绍了在高温高流速介质下膨胀节温度场分布计算方法。膨胀节内流体介质为750℃的高温介质,且流速高达100 m/s。膨胀节采用双插式内衬结构,借助Fluent软件进行流热耦合计算,得出温度场分布情况。同时,基于Fluent软件对于通过波纹管流体的压降进行模拟,通过CFD-POST定义函数计算压降值。  相似文献   
7.
铸钢件毛坯浇冒口切割及打磨时存在噪音大、弧光强烈、粉尘污染严重,增加了人工操作时的劳动强度,并严重影响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拟以铁路车辆摇枕铸钢件浇冒口切割及打磨为例,提出了单工位打磨、流水线式多工位合作的打磨清理方案,设计了自动化打磨单元,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操作,既提高了铸件打磨清理的质量和生产率,又大大改善了工人操作条件,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达到了“以机代人”的目的,对铸钢件实现绿色化乃至智能化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保证驾驶人在隧道入口的视觉参照的连续性、准确性,提高隧道入口的行车安全,通过对隧道入口视觉参照系的特性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能在隧道入口建立强视觉参照系的视觉参照柱.在统计分析隧道横断面尺寸、驾驶人进入隧道时由于侧墙效应引起驾驶人行车轨迹的偏移的基础上,结合驾驶人的心理、生理特性,提出了隧道入口路面宽度变化段的过渡段长度建议值,建立了在隧道洞口内外布设视觉参照柱的长度、间距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隧道洞口外视觉参照柱布设的长度宜为200 m,隧道洞口内布设长度宜为250 m,布设间距宜为22 m.  相似文献   
9.
10.
魏瑶  夏琼  王旭 《铁道建筑》2020,(5):67-71
介绍铁路路基动态变形模量理论计算公式的推导及动态变形模量的测试原理,采用有限元软件模拟动态变形模量的测试过程,分析承载板与土体接触压力、路基动态变形模量的影响因素,并计算动态变形模量的有效测试深度.结果表明:在承载板中心一定范围内,接触压力模拟结果较理论计算值大;土体的动弹性模量对接触压力影响很小,可以忽略;路基动态变形模量测试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只发生弹性变形;动态变形模量与土体动弹性模量呈线性关系,路基动态变形模量的模拟结果大于理论计算值;土体的泊松比对动态变形模量影响较小;动态变形模量有效测试深度建议取0.5~0.6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