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交通运输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轮/轨接触几何参数对高速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为研究轮轨关系对高速铁路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选择中国车轮踏面LMA与钢轨断面CHN60、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踏面JP-ARC与钢轨断面JIS60和欧洲标准车轮踏面S1002与钢轨断面UIC60,应用AD-AMS/Rail软件,考虑轮对内侧距从1 353 mm变化到1 360 mm的情况,计算分析高速客车的临界速度、脱轨系数、车辆运行平稳性以及车辆稳态曲线通过的轮轨磨耗指数。车辆动力学仿真计算中均采用基于先锋号客车基本参数建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轮轨几何参数对高速车辆运行平稳性和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轮对内侧距可以改善舒适性,减小磨耗,提高临界速度。  相似文献   
2.
当列车高速运行时,车轮多边形会导致高频轮轨冲击,对车轴、车轮、钢轨等轨道-车辆系统零部件疲劳寿命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基于车辆动态响应,利用广义共振解调方法实现了车轮多边形磨耗诊断。首先利用同步压缩短时傅里叶变换得到信号的高分辨率时频谱,然后从时频谱上自动提取时间-能量信息,用于冲击引起的高频振动和低频信号分离;通过Lp范数准则确定带通滤波范围之后,利用广义Hilbert包络解调方法对带通车辆动态响应信号进行解调,提取其中隐含的车轮多边形磨耗信息。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诊断车轮多边形磨耗。  相似文献   
3.
对基于同步压缩小波变换提取瞬时频率的方法进行改进,使之可完整、准确地提取振动信号的瞬时频率曲线,避免因时频聚集性较差以及交叉项的干扰带来的问题。采用该方法对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轴箱加速度数据进行时频分析,提取钢轨短波不平顺的瞬时频率,根据其变化特性精确定位钢轨疑似波磨和打磨痕迹区段。结果表明:轴箱加速度波形均呈现周期性;分析区段的振动数据中包含150和75mm 2种波长呈现倍数关系的强振动数据,现场测试发现该处存在较强的钢轨波磨现象,波磨波长为150mm,同时现场还存在波长为75mm的钢轨周期性打磨痕迹;75mm的钢轨周期性打磨痕迹引起轮轨系统的非线性振动,振动频率达到1 125Hz,与扣件固有频率562Hz呈倍频关系,导致扣件产生强烈的共振,从而引发轮-轨接触共振,造成钢轨表面产生塑性变形,形成塑流性波磨,在列车的反复作用下,该处产生150mm波长的波磨。  相似文献   
4.
基于车辆系统稳定性分析的晃车现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多体动力学软件MSC.ADAMS的Rail模块建立CRH2高速检测车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准确.利用该模型对CRH2高速检测车进行稳定性分析的结果表明:CRH2高速检测车上心侧滚振型的阻尼因子绝对值随着车速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小,在100km·h-1附近达到最大;随着车速的提高,转向架整体蛇行振型的阻尼因子绝对值也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运行速度为230 km·h-1时达到最大,表明此时CRH2高速检测车稳定性最佳.分析晃车现象的结果表明:轮轨关系不匹配使转向架整体蛇行振型的阻尼因子过小,导致晃车现象,在仿真中将轮对内侧距由1 353 mm改为1 360 mm后,晃车现象消失;当速度为200 km·h-1时,CRH2高速检测车上心侧滚振型的振动频率为1.6Hz,阻尼因子为负且非常接近0,导致上心侧滚振动衰减较慢,从而也会产生晃车现象.晃车现象与车辆系统的蛇行失稳不是同一概念,在实际的应用中应加以区别.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监测的经济性、易于维护性等因素,发展基于车辆响应的轮轨作用力辨识技术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基于蠕滑理论、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轨几何接触关系,利用最优控制理论,建立全信息的轮轨力载荷辨识模型并进行试验验证。该模型可实现对轨道-车辆系统全部轮轨力的辨识,利用辨识结果可对轨道-车辆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不同的车轮和钢轨配合及不同的轮对内侧距等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对高速客车稳定性的影响,选取中国车轮LMA和LM与钢轨CHN60、欧洲标准车轮S1002与钢轨UIC60以及日本新干线圆弧车轮JP-ARC与钢轨JIS60,对几组轮轨配合的运动特性进行了比较,并应用自制的轮轨接触几何计算程序和ADAMS/Rail软件针对不同的轮轨配合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铁运营速度的提高,对轨道平顺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钢轨接头是轨道的薄弱环节之一,由于钢轨接头的存在,列车通过时会出现高频冲击和振动。以钢轨接头为研究对象,对车辆动态响应数据进行分析,得到其响应数据特性。提出基于EEMD分解的自适应同步压缩短时Fourier变换(E-ADSSTFT)方法,利用E-ADSSTFT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研究不同高度的焊接接头处的车辆动态响应数据特性,从时域、频域以及时频联合分析几个方面分别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随着钢轨接头的伤损程度增加,高速列车轴箱加速度振动幅值越来越大,且能量分布的频带范围越来越窄,最终引起车辆-轨道耦合系统的非线性振动;长时间的耦合振动作用,在钢轨缺陷接头后方表面易形成钢轨波磨。  相似文献   
8.
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预设试验最大幅值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建立350 km/h及以上速度级的轨道不平顺动态管理标准,并通过预设轨道不平顺实车试验的方法进行验证和探索.借助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仿真技术研究了高速铁路轨道不平顺试验预设的最大安全值.首先利用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建立了CRH2的动力学模型,并根据320 km/h以下的试验结果对模型进行验证和完善.详细研究了轨道不平顺和动力学响应的关联关系,分别给出了350 km/h和400 km/h下轨道不平顺试验预设的最大幅值,为完善试验方案、节约试验成本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小半径曲线动力学超限成因分析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路曲线地段是轨道结构的薄弱环节。结合蠕滑理论,建立了动车组的动力学仿真模型,并利用试验数据对动力学模型进行了验证。利用仿真模型进行了小半径曲线上动力学超限成因、机理分析以及通过曲线时的影响因素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游间的减小,轮轨容易产生两点接触,因此,小半径曲线上车辆的动力学响应对轨道几何不平顺更加敏感。当小半径曲线上有较大的轨道几何不平顺时,应严格控制车辆以不高于均衡速度的速度通过;同时,半径<600 m的小半径曲线的轨道几何不平顺的控制应比现行标准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0.
实测钢轨廓形的局部畸变点对轮轨接触参数计算结果有较大影响。针对该问题,首先将实测钢轨廓形与标准钢轨廓形对齐。其次,求解实测钢轨廓形与标准钢轨廓形的法向距离曲线,并结合FFT(快速傅里叶变换)和逆FFT、边界延拓等方法将该曲线的局部畸变点消除。最后,将平滑处理后的法向距离曲线与标准钢轨廓形叠加,得到平滑处理后的实测钢轨廓形。通过对比廓形处理前后计算得到的轮轨接触点、左右滚动圆半径差以及等效锥度,验证了处理后的钢轨廓形数据更有利于轮轨接触参数计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