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0篇
医药卫生   25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前瞻性比较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治疗78例腰椎滑脱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前瞻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组36例(采用后方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组42例(采用自体髂骨块)。男33例,女45例;年龄35~59岁,平均43岁。其中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39例,Ⅲ度滑脱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年~3年7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滑脱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融合器组优良率为88.8%,自体骨组为83.2%(P=0.99)。术后1年融合器组的融合率为86.1%,自体骨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7);最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融合器组平均减少1.7 mm,自体骨组平均减少2.6 mm,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8,P< 0.005)。结论采用自体骨为植骨材料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均可以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退行性腰椎滑脱手术治疗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egenarative Spondylolisthesis简称DS)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腰腿痛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其主要特征是一个腰椎体于下位椎体之上发生向前或向后移位,伴有腰椎退行性改变或椎管狭窄,一般滑脱椎体椎弓峡部是完整的.临床上以L4-5滑脱多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刀在四肢骨巨细胞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观察2004年2月~2006年8月应用超声刀肿瘤刮除、局部化疗和骨移植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患者6例,所有的患者均完整随访。[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年6个月,平均1.5年,未见肿瘤局部复发和肺转移。6例超声刀肿瘤刮除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后骨修复完善,肢体无畸形、无塌陷及骨折,无明显功能障碍,植骨生长良好未见排斥反应。[结论]应用超声刀肿瘤刮除、局部化疗和自体骨或异体骨移植治疗四肢骨巨细胞瘤效果良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外固定架治疗疗效。方法从1995年~2003年采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6例,并进行随访。结果治疗后均随访1年,术后按Dienst评分,优良率为83.3%。结论外固定架固定牢靠,可早期活动腕关节,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腰椎侧后方斜向单枚BAK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及小关节螺钉固定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不稳并椎管狭窄,了解该治疗方法的早、中期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后路腰椎侧后方彻底减压神经根管,由侧后方斜向植入单枚BAK椎间椎骨融合器后,经棘突根部向对侧未减压的小关节植入一枚小关节螺钉固定。结果 全部病人随访6个月以上(6~15月)。随访中X线片示内植物位置良好,节段生理弯曲好。结论 此疗法能尽可能的保留脊柱后部结构,在充分减压的前提下,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同时进行植骨融合。对病人早、中期随访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分期手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患者的安全性与近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46例,年龄17.2±4.5岁(7~26岁)。5例患者术前存在下肢神经功能障碍。脊柱侧凸冠状位主弯Cobb角97.6°±23.5°(50°~165°),主弯位于颈胸段1例,胸段58例,胸腰段7例。23例同时存在矢状位后凸畸形,Cobb角89.5°±13.9°(47°~165°)。伴有Ⅰ型脊髓纵裂45例,Ⅱ型脊髓纵裂21例,均合并脊髓拴系。所有患者均行分期手术治疗:Ⅰ型脊髓纵裂组患者一期切除骨性分隔、松解脊髓拴系,Ⅱ型脊髓纵裂组患者一期松解脊髓拴系;一期术后3~4周,二期行侧凸矫形手术。结果:一期手术时间208.7±107.2min(60~505min),术中出血量297.1±192.6ml(20~2000ml);二期手术时间392.6±150.7min(196~600min),术中出血量2158.8±1158.4ml(450~6000ml)。术前存在下肢神经功能障碍的5例患者中,1例术后下肢肌力提高2级,感觉功能有所恢复;其余4例术后神经功能无明显变化。2例术前神经功能正常患者二期术中出现脊髓损伤(3.0%,2/66),其中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降为4级,感觉稍减退,术后1周感觉、运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另1例术后双下肢肌力降低至2级,双下肢及会阴部感觉减退,经脱水、激素冲击治疗及高压氧治疗,术后1个月双下肢肌力恢复至3级,术后2年随访时双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双下肢残留轻度麻木感,大小便功能正常。4例(6.1%,4/66)患者二期术后并发胸腔积液。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3.5个月(6~24个月)。随访期间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及断裂现象。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冠状位Cobb角为41.6°±17.8°(12°~107°),矫正率为(61.3±14.3)%;末次随访时冠状位Cobb角为43.7°±16.6°(15°~108°),丢失率为(1.9±1.1)%。术后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38.4°±11.0°(2°~78°),矫正率为(67.6±23.4)%,末次随访时矢状位Cobb角为39.7±11.2°(3°~87°),丢失率为(2.3±1.3)%。结论:分期手术治疗合并脊髓纵裂和脊髓拴系的先天性脊柱侧凸具有较高的手术安全性,并可获得较满意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Gamma 3型髓内钉(Gamma 3钉)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2例高龄(年龄大于7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其中44例采用Gamma 3钉内固定(Gamma 3钉组),38例采用DHS内固定(DHS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和术后1周肌酸激酶、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 Gamma 3钉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 d血清肌酸激酶含量较DHS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 3钉组术后1周、6个月Harris评分较DHS组高,但术后12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mma 3钉较DHS在内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创伤小、术后短期恢复快的优点。两种内固定术后都能够获得良好的骨折愈合和远期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下腰椎椎板减压术后腰椎不稳的出现机率和症状出现机率。观察Ⅰ期TFC植入椎间融合的中期临术疗效。方法:1986年以来收治腰椎间盘突出和间盘突出合并侧隐窝。神经根管狭窄神经嵌压症356例,行全椎板减压间盘摘除295例。1998年5月以来对18例患者Ⅰ期行TFC植入椎间融合术。或AE协和钢板共43例。结果:全椎板减压患者2年以上随诊210例。X线显示节段不稳30例,占14%:其中有过腰椎症状者6例,不足30%。结论:手术方式的合理应首先考虑彻底解除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本组资料显示腰椎板减压(必要时部分切除小关节突)是一种安全、低合并症的手术方式。螺旋型椎间融合器(TFC)经后路椎间植骨融合及短节段A-F,协和式钢板内固定的应用为预防和治疗椎板减压术后下腰椎不稳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应用新型合成韧带施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动物对照实验的方法,确定一种新型合成韧带在颈椎间隔合术的应用价值。方法:12只成年羊随机分为2组各接受单纯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保术或加合成韧带固定术,术后拍片了解植骨融合情况,术后12周时杀死动物,取颈椎标本分别行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韧带组融合率为83%,对照组为67%,生物力学测试表有韧带组在伸展运动上有明显高的稳定性,屈曲运动的稳定性无差异。组织学分析表明2组动物的融合部位均为纤维组织、软骨及少量的骨组织、且之间无差异。结论:颈椎前路有融合应用新型合成韧带可以提高融合率和颈椎伸方向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可作为颈椎前路固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氮氧化物致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的临床救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探索对氮氧化物致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临床救治的新途径。方法:①间断高流量吸氧,同时湿化吸入50%的酒精抗泡;②肺部体征明显者雾化吸入二甲基硅油;③根据病人紫绀情况分别给予美兰或维生素C静推;④心率快者用半量西地兰静推;⑤用速尿10-20mg静推;⑥关键性治疗方法为莨菪碱联用地塞米松冲击疗法,遇呼衰、低氧血症者,同时使用呼吸机等。结果:64例患者中有19例发生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死亡3例,16例得救,急性化学中毒性肺水肿患者的死亡率为15.78%。结论:氮氧化物所致的化学中毒性肺水肿较临床其它原因的急性肺水肿病情发展迅猛,救治极为困难,死亡率极高。综合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莨菪碱类药物联用地塞米松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