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1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观察以双烷基氯化胺和中药为主要抗菌成分的皮肤消毒剂生物效应,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该皮肤消毒剂原液对悬液中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作用2m in,杀灭率均达100%。将该消毒剂稀释50倍,对悬液内的大肠杆菌作用1 m in,仍有较强的杀菌作用。结论,该皮肤消毒剂对细菌繁殖体和真菌具有很好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IMPC)的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生存预后分析。方法  选择2006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IMPC 29例,中位随访42个月,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等生存预后指标;与320例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病例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生存预后指标。为进一步探讨IMPC病理类型对于生存预后的影响,将58例IDC与29例IMPC进行2∶1配对对照研究,分析比较两组间的生存预后指标。结果   29例IMPC中23例(79.3%)发生淋巴结转移,其中4枚及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有15例(51.7%),18例(62.1%)伴有脉管侵犯。分子分型以Luminal B型为主(21例)。3年无局部复发生存率(local recurrence free survival,LRFS)、无转移生存率(metastasis free survival,MFS)、OS分别为:74%、86%、90%。Cox回归分析得出淋巴结转移个数是IMPC局部复发的影响因素(P=0.048)。与IDC组比较,IMPC组肿瘤体积大(3.70 cm vs.2.81 cm,P=0.007),淋巴结转移率高(79.3% vs.45.0%,P<0.001),淋巴结转移个数多(5.90 vs.2.16,P=0.003),淋巴结分级高分级比例较高(N2:24.1% vs.7.5%,N3:27.6% vs.6.9%,P<0.001),脉管侵犯率高(62.1% vs.20.0%,P<0.001),手术方式中标准根治术比例高(24.2% vs.3.1%,P<0.001),化疗方式中新辅助化疗比例高(31.0% vs.9.1%,P<0.001),其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 Rank检验生存分析得出IMPC组的LRFS显著低于IDC组(P=0.001),但两组间的MFS及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及0.106)。将58例IDC与29例IMPC进行配对对照研究,Log Rank检验生存分析得出两组间的LFRS、MFS与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86、0.965、0.920)。 结论   乳腺IMPC是一类预后较差的特殊类型乳腺癌,其较高的淋巴脉管侵犯性而非这一病理类型,与肿瘤的生存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
2019年7月1日,我省某市4所医院陆续接诊数10例发热患者,截止2019年7月4日17时,共接诊发病患者88例,住院58例,留观14例,治疗后离院16例,所有患者病情稳定,无危重患者。所有患者均有6月28日至6月30日至某酒店洗浴史。现场调查该洗浴中心,营业时间为每日早9:00至晚24:00点,女浴室总面积约600 m2,内设有2个约20 m2的浴池;男浴池总面积约1000 m2,内设有2个约8 m2的浴池,1个约30 m2的浴池。现场查看拖鞋发放记录,女浴区6月29日发放拖鞋251双,6月30日发放拖鞋136双。据浴室管理人员陈述:6月29至30日在女浴区的服务人员9名,现场随机抽查3名服务人员,均未发病。  相似文献   
4.
复方三氯异氰尿酸粉剂消毒相关性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复方三氯异氰尿酸粉剂杀菌效果及影响其杀菌效果的因素。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进行了实验室观察。结果用含有效氯50 mg/L的复方三氯异氰尿酸水溶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率均达99.90%以上;含有效氯500 mg/L的该消毒液对白色念珠菌作用5 min,平均杀灭率达100%。含有效氯800 mg/L的复方三氯异氰尿酸水溶液对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孢作用15 min,杀灭率均达100%。菌悬液内含体积分数25%小牛血清对三氯异氰尿酸杀菌效果有明显影响。结论复方三氯异氰尿酸粉剂对载体上细菌繁殖体、真菌和细菌芽孢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其受有机物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5.
有机物对优氯净杀菌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以最低有效浓度及最短有效时间为试验剂量,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对两种有机物影响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效果进行比较观察。结果,含体积分数50%小牛血清与1.5%小牛血清白蛋白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效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别。与不含有机干扰物组比较,50%小牛血清和1.5%白蛋白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效果均有轻度影响。结论,所试验的两种有机物对二氯异氰尿酸钠杀菌效果的影响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6.
上皮间质转化( EMT)是一种在胚胎发育和损伤修复过程中的生理性改变,其是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但作用及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已经发现多个转录因子通过调控下游靶基因参与了EMT的发生过程,其中Krüppel样因子4(KLF4)能够活化上皮基因的表达,同时抑制间质基因的表达,在EMT发生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可能是肿瘤治疗的新靶点。该文系统地总结了转录因子KLF4在肿瘤EMT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7.
国家基本药物与中药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崇仁  许敏  宋晖  杨蕾 《中国现代中药》2016,18(11):1513-1520
基本药物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医保和新农合医疗覆盖,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发展和全民健康战略的推进,也为药物生产企业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本文对2012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成药的中药材品种进行统计,讨论中药资源的有关问题,为中药材大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多柔比星脂质体(pegylated liposomal doxorubi-cin,PLD)通过脂质体包裹蒽环类药物,增加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组织中的浓度,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可用于转移性乳腺癌的治疗。其最常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是对皮肤的刺激作用,包括手足综合征和手足部位以外的皮肤不良反应。局部擦烂样皮炎的发生机制尚待明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异常生育史与遗传性家族史、孕期危险因素暴露的多重对应关系,为进一步完善出生缺陷监测系统和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3至2015年西安市各级开设产科的医疗保健机构分娩的孕28周至生后7 d的围产儿进行出生缺陷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结果 共监测围产儿1 236 937例,其中出生缺陷患儿10 619例,平均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86%(0.70%~1.15%)。多重对应分析显示生育出生缺陷患儿(既往生育1个或2个出生缺陷患儿)与自然流产史、遗传性家族史、有毒有害物质接触史有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接近相同区域且距离更近,关系更密切。有自然流产史产妇(257/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神经管缺陷、先天性脑积水、唇裂合并腭裂、单纯唇裂;生育过出生缺陷患儿的产妇(135/10 619)再次生育出生缺陷患儿类型依次为唇裂合并腭裂、无脑畸形、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唇裂、马蹄内翻足。结论 异常生育史与孕期危险因素暴露和遗传性家族史均相关,既往生育≥3个出生缺陷患儿与遗传性家族史关系更密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的治疗效果评价。方法:择于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7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平均分为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三联疗法治疗,实验组采取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14%,参考组治疗有效率为71.43%,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概率100%,明显高于参考组的80.0%,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胃炎采用克拉霉素联合三联疗法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提高了幽门螺旋杆菌的根除概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