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9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内毒素水平对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的诊断价值及与病原菌分型和临床预后的关系。肝硬化腹水患者(合并SBP38例,单纯腹水51例)血浆PCT含量和内毒素水平分别采用金标兔疫层析和分光光度法检测。所有患者PCT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SBP组PCT阳性检出率(>10ng/ml)及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无SBP组(P<0.001)。G菌感染组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G~+菌感染组(P<0.01),两组PCT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00%与88.9%,差异未见显著性(P>0.05)。动态观察最初三天血浆PCT的变化对不同结局的预测性及临床疗效的指导性优于内毒素检测。动态观察PCT及内毒素水平对肝硬化伴SBP的早期诊断、病原菌初步分型、临床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血清脯肽酶与慢性肝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临床应用及与血清透明酸(HA)和前胶原Ⅱ(PC Ⅱ)水平的平行比较,进一步评价了血清脯肚酶(PLD)活性测定在慢性肝病诊断中的意义。模型显示,PLD活性变化与肝纤维化平均积分(Mf)呈“剪刀差”改变。6周前PLD活性随Mf增加而升高,6周后Mf继续增加而PLD活性逐渐降至正常,提示PLD主要是反映肝纤维化进展,并不反映肝纤维量的多少。慢性活动性肝炎和代偿期肝硬变患者的PLD升高最明显,显著高于慢性迁延性肝炎和失代偿期肝硬变患者。PLD活性与HA及PC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时从胶原蛋白合成和降解角度研究胶原蛋白代谢,能更准确地反映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与肝硬化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发光法检测 10 2例肝硬化腹水 (54例SBP、18例腹部脓毒症和 3 0例单纯腹水 )血浆PCT水平。结果 肝硬化伴SBP组血浆PCT水平显著高于单纯腹水组 ,腹部脓毒症组显著高于SBP组 (均P <0 0 0 1)。死亡组 (SBP和腹部脓毒症病人 )入院时血浆PCT水平与同期存活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最初 3天血浆PCT水平变化与SBP临床不同结局密切相关 ,但对腹部脓毒症预后判断价值有限。结论 血浆PCT检测对肝硬化伴SBP患者预后判断和腹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血浆cAMP、cGMP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24例各种肝病血浆cAMP.cGMP的水平与47例健康对照者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观察了部分重型肝炎患者输注G—I后cAMP.cGMP的变化,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IL-1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浆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IL - 18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采用免疫发光法和ELISA法测定 98例肝硬化患者和 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PCT、IL - 18水平。肝硬化患者血浆PCT、IL - 1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SBP)组显著高于非SBP组 (均P <0 0 1) ,二者水平呈正相关 (r =0 36 4 ,P <0 0 1)。随Child分级升高 ,上述指标逐渐递增 ,血浆PCT、IL - 18水平与TBil水平均呈正相关 (r =0 4 4 5和 0 4 12 ,均P <0 0 1) ;PCT与ALT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r=0 173,P >0 0 5 ) ,而IL - 18与ALT呈正相关 (r=0 5 0 2 ,P <0 0 1)。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肝硬化肝功能状况及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8.
多发性硬化的视觉、听觉、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雪青  韩璞  张世兰 《天津医药》2002,30(10):620-621
多发性硬化 (MS)是中枢神经系统呈脱髓鞘改变的一组临床疾病。病理改变的程度及临床表现的轻重并不一定完全一致 ,尤其是病理改变较广泛而不一定被一般的临床神经系统检查所发现。诱发电位检查却能提供其受累组织的神经传导功能 ,进而可以发现病变范围较大而隐匿的病灶 ,故诱发电位检查可以提高MS诊断率及做到尽可能的早期诊断。笔者应用诱发电位检查测定39例MS患者 ,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39例为我院1999年—2001年的住院病例 ,有早期反复发作的视神经乳头炎及不同程度的小脑征、锥体束和后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e系统状态和复制指标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与血清纤维化标志的关系,探讨它们在肝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18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肝纤维化程度分为S0~S4期等5组,分别用定量PCR及放免法检测患者血清中HBV-DNA及肝纤维化标志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前胶原和层粘连蛋白的含量;HBeAg和抗-HBe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并观察其在不同肝病理纤维化分期时的变化.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血清HBV-DNA含量逐渐升高,从S1期开始显著增加(P<0.01);而HBeAg阳性率逐渐降低,S3、S4期较S0显著减少(P<0.05和P<0.01);抗-HBe阳性率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在S3和S4期的阳性率明显高于S0期(P<0.05和P<0.01).血清HBV-DNA( )HBeAg( )组血清纤维化标志最低,HBV-DNA(-)抗-HBe( )组最高,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复制和e系统状态的改变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肝内病毒复制标志与血清纤维化标志联合检测,对于判断肝纤维化程度和指导抗病毒治疗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试论医院感染管理与医德天津市第二中心医院(300120)张世兰医德学(或称医学伦理学)作为一门研究医学职业道德的新兴边缘学科,其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医务人员与他人、集体和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任何医院内感染部直接或间接地涉及到患者、医务人员、医院和社会的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