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9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大鼠氧化应激反应及绿茶多酚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纹状体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绿茶多酚组,另取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每组10只。分别在6周后进行神经行为学检测后,取纹状体,应用比色法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结果:帕金森病模型组大鼠纹状体内SOD、GSH、GSH-Px的含量均明显减少,MDA含量呈增加趋势;而绿茶多酚组大鼠纹状体内SOD、GSH、GSH-Px的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MDA含量呈减少趋势。结论:绿茶多酚能较好地改善帕金森病大鼠的氧化应激反应,可能通过清除自由基,减轻对细胞的损伤,从而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  相似文献   
2.
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对帕金森病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阐明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hydroxydopamine,6-OHDA)注射于脑右侧黑质造成偏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并用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进行治疗,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观察中药对PD大鼠旋转行为的影响。结果: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在治疗前后均未发现动物有旋转行为。而模型组和中药组在治疗前两组的旋转圈数分别为269&;#177;99和253&;#177;50,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649,P&;gt;0.05);治疗后两组的旋转圈数分别为263&;#177;87和164&;#177;3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748,P&;lt;0.01)。其中,与模型组比较,中药组的旋转圈数明显减少(t=9.544,P&;lt;0.01)。  相似文献   
3.
神经递质是存在于神经元突触间的特定物质,主要参与化学信号传递过程。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以多巴胺(dopamine, DA)含量减少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已证实,除神经递质DA参与PD的发病之外,其他单胺类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同样参与PD发病过程,且神经递质网路紊乱是PD生化改变的重要特征。因此,概述神经递质与PD之间的关系研究进展,有助于深入了解神经递质如何影响着PD的发病进程以及PD脑内DA能神经元选择性受损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证素、症状/体征的分布规律及相关关系,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和上海市王港社区医院2014年4月-2015年10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EH患者症状/体征信息,按照《证素辨证学》进行证素辨证。采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Cytoscape3.2进行复杂网络分析。结果纳入病例1192例,涉及中医证素17种、症状/体征78种。具强关联关系的证素有3组:脾、气虚、痰、湿;肝、肾、阴虚、阳亢;心、肾、精亏、气虚。男性与女性EH患者的证素组合存在差异。核心证素有心、肝、脾、肾等7种;症状/体征有头痛、头晕、胸闷、胸痛等29种。结论 EH中医证素和症状/体征分布存在一定规律,部分证素和症状/体征对其诊断具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采用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对26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8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6例开角型青光眼、7例难治性青光眼共57例77眼进行了6个月至18个月的随访观察。结果术后视力较术前提高1~2行者4眼,术后视力不变67眼,下降1~2行6眼;出院时眼压平均在12.26mmHg左右,两周平均眼压为13.26mmHg左右,6~18个月眼压平均为15.69mmHg左右。无一例术后出现持续性浅前房。结论前房穿刺与调节缝线联合丝裂霉素行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降低眼压,控制术后浅前房,提高了手术成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青光眼滤过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西药合用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滋补肝肾、通络解毒中药与美多巴台用对帕金森病大鼠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方法:实验于2003一03/200406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雄性Wistar大鼠58只。7-8周龄。将其中40只大鼠用于制备帕金森病模型(以6-羟基多巴胺注射于大鼠脑右侧黑质,10d后腹腔注射阿朴吗啡0.5ms/kg诱发大鼠向一侧旋转,以开始旋转至30min内旋转圈数平均每分钟超过7次者为合格帕金森病模型),造模成功18只,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中西药治疗组,每组9只;另纳入9其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只固定大鼠,不进行任何处理),9只大鼠注射含0.2g/L抗坏血酸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条件与造模手术相同大鼠)为假手术组。②然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mL。中西药治疗组:灌胃中西药混悬液2mL[滋补肝肾、通络解毒巾药:汤药内含熟地、桑寄生、拘杞予、天麻、钩藤、僵蚕、丹参、莪术、白芍、生南星,按既定工艺煎煮成汤药,每毫升含原药材2.961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制剂室制备;蝎蜈胶囊内音全蝎、蜈蚣,0.3S/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提供,批号;010813。按比例将胶囊混匀于汤药中,使浓度为3.006S/mL;含美多巴(上海罗氏制药公司产品,批号:052000,250mg/片)135mg/kg),1次/d,共45d。③实验结束后,每组取6只大鼠,处死,取出中脑组织,甲醛固定,梯度脱水,常规白蜡包埋,冠状切片,每块脑组织5张切片;每组取3只大鼠进行心脏灌注同定,后分离中脑黑质,制作电镜标本。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和透射电镜(&;#215;9000)的方法观察中西药合用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④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结果:造模失败22只,由于造模失败脱失22只,进入结果分析36只。每组9只。①模型组标本中均能检测到原位末端标记法染色阳性细胞核,细胞核呈棕褐色。但主要集中在损毁侧黑质区内,细胞核体积缩小。或明显皱缩,形态呈圆形或不规整。模型组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多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中西药治疗组[(37.83&;#177;6.46),(1.67&;#177;1.9),(1.83&;#177;1.92),(1.28&;#177;4.75)个,P〈0.01]。中西药治疗组也能检测到凋亡细胞核,但与模型组比较,凋亡细胞数较少,单个散在分布。②电镜检查结果显示中西药合用组神经细胞病理变化明显比模型组轻,细胞膜稍有皱缩,细胞体积略缩小,线粒体等细胞器形态正常,细胞核稍呈皱缩状态,染色质有轻度凝聚成块并有边聚倾向,核膜基本完整。 结论:中西药合用对帕金森病犬鼠神经元细胞凋亡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补气法     
何建成 《现代康复》1998,2(10):1108-1109
气虚证是临床常见证型,可见于多种疾病过程中,正确、恰当使用补气法.可迅速改善乃至某些病证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6-羟基多巴胺帕金森病大鼠模型的氧化应激反应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6/12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科研实验中心完成。实验分组:Wistar雄性大鼠1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每组6只。实验干预:采用6-羟基多巴胺(溶于0.2g/L抗坏血酸的生理盐水中)注射于脑右侧黑质,10d后以腹腔注射阿朴吗啡0.5mg/kg诱发大鼠向一侧旋转,记录开始旋转至30min内的旋转圈数,以平均每分钟旋转圈数超过7次者为合格的帕金森病模型。假手术组6只大鼠只注射含0.2g/L抗坏血酸的等量生理盐水,其余条件与造模组手术相同。正常对照组6只大鼠只进行大鼠固定,不进行任何处理。在旋转诱发实验完成后,动物每天自由饮水与进食,共45d。实验评估:应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大鼠中脑黑质纹状体部位活性氧、丙二醛、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结果:18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活性氧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451.13±73.42),(135.62±53.46),(161.15±61.16)U/mg,P<0.01]。②谷胱甘肽含量: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4.26±0.75),(7.03±1.39),(7.03±1.42)mg/g,P<0.05]。③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3.05±0.38),(3.96±0.39),(3.77±0.38)NU/g,P<0.01]。④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137.74±4.65),(190.77±8.47),(199.73±8.23)NU/mg,P<0.01]。⑤丙二醛含量:模型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10.90±2.17),(4.18±2.88),(4.52±2.45)μmol/g,P<0.01]。结论: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氧化反应被激活,处于氧化应激状态,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复方地黄方对帕金森病(PD)异动症(LID)模型大鼠GSK3β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采用6-羟基多巴胺(6-OHDA)偏侧损毁黑质制备PD大鼠模型,在成功制备PD大鼠模型基础上,腹腔注射左旋多巴+苄丝阱制备LID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PD组、LID组、复方地黄方组,在治疗4周后取纹状体,应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测定各组大鼠纹状体内GSK3βmRNA、GSK3β蛋白及pGSK3β表达及磷酸化情况。结果:PD组和LID组大鼠纹状体中GSK3βmRNA和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显著升高(P0.01),且LID组显著高于PD组(P0.01),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其GSK3βmRNA和GSK3β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D组和LID组大鼠纹状体中p-GSK3β(phospho S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且LID组显著低于PD组(P0.01),复方地黄方干预后其p-GSK3β(phospho S9)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复方地黄方可能通过调控GSK3β信号通路,缓解GSK3β蛋白的激活,对β-catenin磷酸化作用减弱,游离的β-catenin转移进核内,与结合蛋白一起触发下游α-syn,使α-syn异常聚集和错误折叠受限,影响细胞凋亡,从而缓解帕金森病及异动症。  相似文献   
10.
免疫分子在Alzheimer中表达的机制及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病理特征是在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域出现神经炎性斑(NP)、神经元纤维(?)结(NFT)及神经元死亡。就发病机制而言。AD似乎是一种多原因引起的、涉及多种病理机制和出现多种病理表现的多因异质性疾病。过去认为,中枢神经系统(CNS)内不发生免疫反应。近年研究表明.AD患者组织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也证明脑细咆可产生许多免疫细胞因子以及相应受体、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