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4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缩泉丸对肾阳虚多尿大鼠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缩泉丸对肾阳虚多尿模型大鼠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腺嘌呤250 mg/kg灌服大鼠4周,造成肾阳虚多尿模型,分别给予缩泉丸、肾气丸和去氨加压素(dDAVP)治疗4周,检测缩泉丸对体重、脏器系数、血清中皮质酮浓度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大鼠体重比正常对照组大鼠明显降低,dDAVP组、缩泉丸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大鼠体重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胸腺、肾上腺和垂体系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缩泉丸低剂量组外,其余各治疗组的胸腺系数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垂体和肾上腺系数,仅在肾气丸组和缩泉丸高剂量组发现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模型组具有较低的血清中皮质酮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肾气丸组和缩泉丸中、高剂量组血清中皮质酮浓度比模型组明显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肾阳虚多尿模型组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百分比、CD3+/CD4+百分比明显减少,CD3+/CD8+百分比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肾气丸组和缩泉丸低、中、高剂量组CD3+百分比、CD3+/CD4+百分比明显增加,CD3+/CD8+百分比明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与模型组相比dDAVP组CD3+百分比、CD3+/CD4+百分比和CD3+/CD8+百分比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缩泉丸能够调节肾阳虚多尿大鼠的内分泌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81例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内固定技术的改进和抗菌素应用的发展,对平时开放性骨折应用内固定治疗渐为人们所重视。现将我们收治81例94处开放性骨折的内固定治疗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81例中男63例,女18例。年龄最小4岁,最大66岁,平均26岁。致伤原因:车祸  相似文献   
4.
视交叉上核具有生物钟功能已为很多实验研究所证实,但其功能机制尚在探索之中。本实验采用双重免疫组织化学反应技术对大鼠视交叉上核内VIP、AVP及SOM样三大神经元群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VIP样扣结广泛分布于AVP样神经元周围,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而SOM样扣结贴附于VIP及AVP样神经元的数量次之;(2)AVP样扣结与VIP样神经元之间,VIP样扣结与SOM样神经元之间也形成联系.上述发现为视交叉上核功能机制的研究提供了进一步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摘除双侧眼球对大鼠视交叉上核节律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年Wistar雌鼠57只,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行双眼摘除术。对照组27只。术后4周将各组动物体重相近的每3只列为一个配伍组,分别在09:00~10:00、17:00~18:00、23:00~24:00三个时间处死。将含有视交叉上核的脑组织经固定、恒冷箱切片后,用免疫组化ABC法染色显示视交叉上核内含VIP或AVP的神经元,微机图像分析仪上测量光镜下这两种神经元的相对切面面积及平均免疫反应强度。结果:(1)对照组不同时间处死的动物VIP能神经元切面面积以23:00~24:00最大,09:00~10:00次之,17:00~18:00最小,呈昼夜节律变化,AVP能神经元也以23:00~24:00最大,但在09:00~10:00和17:00~18:00间差异无显著性;(2)摘除双眼后各时间组间VIP能神经元和AVP能神经元切面面积均不再显示显著性差异。提示实验组动物视交叉上核的这两种神经元功能活动的昼夜节律已发生改变;(3)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VIP能神经元和AVP能神经元平均免疫反应强度在所测的三个时间中,均未见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揭示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校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无直接的联系,本文将假狂犬病毒注入大鼠眼球内通过顺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法观察到:(1)视交叉上核神经元被病毒感染的时间始于病毒注入后56h,并随存活时间的延长而增多;(2)呈绿色荧光的病毒感染神经元见于双侧视交叉上核,注射对侧优于同侧,主要位于视交叉上核的腹外侧部和嘴侧份,个别散在于二者之外;(3)视交叉上核内个别病毒感染的神经元可同时呈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红色荧光,此类双标神经元系病毒由视网膜节细胞顺行运输并跨突触传给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所致。表明视网膜节细胞与视交叉上核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间有直接的突触性联系。这一结果为视交叉上核节律机制和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神经元的机能调控提供了进一步研究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柴枳平肝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胃肠激素、血清神经肽 S受体 -1(NPSR1)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 2020年 1月—2021年 1月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及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科收治的 76例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应用中医药柴枳平肝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前后的胃肠激素水平和 NPSR1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 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 8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血清 5-羟色胺 (5-HT)、生长抑素(SS)、胃蛋白酶原Ⅱ( PGⅡ)、血清神经肽 S受体 -1(NPSR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5-HT、PGⅡ、NPSR1水平高于对照组, SS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应用柴枳平肝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可显著提升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胃肠激素、NPSR1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5岁,农民。因腹痛、腹泻与便秘交替2年余,加重伴发热10天于1997年5月13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右下腹部隐痛,为阵发性,排便后缓解,伴腹泻,每日5~6次,为水样便,有时为粘液血便,无明显发热。在当地医院诊治,经抗炎治疗(药名不详)后稍有好转,但不久又出现便秘,且大便表面常有脓血,从此腹泻与便秘交替发作,伴腹胀。1997年4月因腹痛加剧又在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肠梗阻”,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肠结核”,用链霉素、异菸肼、利福平抗结核治疗20余天后,疗效不明显,近10天又出现发热,体温在38°C左右,发热时腹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活血止痛方对小鼠的抗炎作用及对大鼠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 :用二甲苯作为致炎剂 ,观察活血止痛方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的影响 ,采用大鼠体外颈总动脉—颈外静脉血流旁路形成血小板血栓法 ,观察活血止痛方的抗血栓形成作用。结果 :活血止痛方能显著抑制耳肿胀 (P<0 .0 1) ,能显著减轻血栓湿重 (P<0 .0 1)。结论 :活血止痛方有明显的抗炎、抗脑血栓形成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和分析磷酸赖氨酸磷酸组氨酸无机焦磷酸磷酸酶(LHPP)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从NCBI的Gene数据库中获取LHPP基因信息及其编码蛋白序列,使用NCBI在线数据库、Expasy数据库的ProtParam和ProtScale、SignalP 4. 1 Server、TMHMM Server v. 2. 0、PSORTⅡPrediction、The Human Protein Atlas、SOPMA、SWISS-MODEL、NetPhos 3. 1 Server、PhosphoSite Plus、STRING等在线数据库对LHPP蛋白的生物学特性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人LHPP蛋白的理论分子质量为29 kU,属于酸性、稳定、疏水、非分泌型、无跨膜区蛋白,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线粒体、细胞核和内质网也可动态存在,其主要二级结构为随机卷曲和α-螺旋,存在磷酸化、乙酰化和泛素化位点,LHPP蛋白组织表达特异性不强,且在肝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下降。LHPP蛋白主要与ATP合酶α/β家族和磷酸化酶超家族相互作用,参与调控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代谢等信号通路。结论:生物信息学分析LHPP蛋白在肝癌中下降,可能与其相应结构位点发生磷酸化、乙酰化或泛素化后参与调控氧化磷酸化和能量代谢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