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05篇
  免费   551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医药卫生   987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164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205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188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71篇
  2012年   480篇
  2011年   546篇
  2010年   566篇
  2009年   540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62篇
  2006年   422篇
  2005年   402篇
  2004年   460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04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42篇
  1999年   228篇
  1998年   188篇
  1997年   194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156篇
  1994年   137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103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26篇
  1985年   50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32篇
  1982年   29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5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14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和免疫学特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2日—6月22日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59例COVID-19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疾病分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Procarta Ple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检测外周血25种细胞因子和9种趋化因子水平。结果 59例COVID-19患者中,无症状感染组28例(47.5%)、轻型组6例(10.2%)、普通型组19例(32.2%),重型/危重型组6例(10.2%)。无症状感染组中位年龄为23.0(19.3,34.8)岁,显著低于普通型组的35.0(24.0,52.0)岁和重型/危重型组的64.5(52.0,68.3)岁(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患者较少患有基础疾病,均无症状、体征和胸部CT变化,其外周血CD3+ T细胞、CD4+ T细胞、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同时CD4+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普通型组(P<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CD3+ T细胞、CD4+ T细胞和CD8+ T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4例无症状感染组患者治疗前后CD4+ T细胞计数的变化幅度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P均<0.05)。无症状感染组外周血可检测到11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其中IL-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IP-10水平均显著低于普通型组、重型/危重型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以青年为主,但未发现与性别因素相关。随着COVID-19病情进展,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计数降低,而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但上述指标在无症状感染者中未见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对女性患者盆底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浅表性血管黏液瘤(superficial angiomyxoma, 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S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9例患者年龄20~79岁,平均44岁,4例肿瘤位于外阴,位于腋窝、足背、头皮、颈部、眼睑各1例,随访2~59个月,其中2例复发无转移,7例未见复发和转移。镜下见病变位于真皮网状层及皮下组织,界限较清,由纤细的纤维性间隔分隔成小叶状或结节状,瘤细胞星芒状或短梭形,无明显异型性,核分裂象罕见,间质为黏液背景,见多量薄壁狭长的血管,并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4和vimentin均阳性,CK(AE1/AE3)、desmin、S-100、actins、ER和PR均阴性。结论 SA是一种发生于软组织的罕见良性肿瘤,手术完整切除可治愈,可局部复发但不转移,需与其他黏液性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确定度应用于检验报告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ISO20914提供的方法计算实验室不确定度,评价不确定度是否满足行标要求,并计算每日不确定度以报告形式提供给临床.结果 长期不确定度满足行标要求,并且葡萄糖项目的不确定度在临床决定水平附近时可以给内分泌科医生提供帮助.结论 不确定度在具有临床决定水平的项目上可以帮助临床医生作出更恰当的诊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miRNA-mRNA调控网络,为探索精神分裂症的分子遗传学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于2021年7月在GEO数据库下载精神分裂症外周血miRNA(GSE54578)和死后大脑扣带回mRNA(GSE145554)微阵列数据集,利用GEO2R获取差异表达的miRNA和mRNA,筛选具有靶向mRNA的差异表达miRNA并预测其上游潜在的转录因子;然后,将差异表达miRNA所靶向mRNA与GSE145554数据集所获取的差异表达mRNA取交集基因;最后,对交集基因实施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揭示它们的生物学功能,构建交集基因PPI网络和miRNA-mRNA调控网络。结果 GSE54578共识别出8个上调且具有靶向mRNA的差异表达miRNA,差异表达miRNA共预测出转录因子10个;GSE145554识别出247个下调的差异表达mRNA,取交集基因后筛选出17个目标mRNA;GO分析显示,目标mRNA主要参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分化与发育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显示,目标mRNA主要参与Rap1和Ras信号传导通路等,PPI网络分析显示,mRNA(KRAS和CD28)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关键基因。结论 基于GEO数据库并整合生物信息学不仅能识别精神分裂症的潜在易感基因,并有助于构建精神分裂症miRNA-mRNA调控网络。  相似文献   
6.
7.
8.
摘要:目的:了解玉屏风散治疗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的现状,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自建库起截至2021年11月20日,在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和CNKI、WanFang Data、VIP及SinoMed国内外文献数据库中检索获得纳入符合要求的玉屏风散治疗鼻炎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提取信息,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1.0版对纳入的RCT进行质量评估。结果:最终纳入文献42篇。干预组多为玉屏风散联合其他药物或手段进行治疗(33篇,78.6%),对照组多为常规西医治疗(39篇,92.9%)。纳入文献均未进行样本量估算,仅有28.6%(12篇)和35.7%(15篇)的文献提及随访时间与报告不良事件/反应情况,明确注明疗效判定依据的比例为85.7%(36篇)。42篇自报RCT中未提及随机化方法、分配隐匿、盲法及错误使用回顾性资料的比例分别为57.1%(24篇)、100.0%(42篇)、100.0%(42篇)及2.4%(1篇)。结论:玉屏风散治疗鼻炎的现有RCT质量整体较差,存在研究设计质量低下、报告撰写不规范、安全性重视缺乏、临床异质性显著等不足,亟需进行RCT或高质量真实世界研究的探索与积累。  相似文献   
9.
miRNA是19~25 nt的非编码单链RNA分子,在人体内序列高度保守,并在细胞生理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miR-335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过度表达的miR-335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并可增强肿瘤细胞对于放化疗的敏感性。此外,miR-335有望成为新型的肿瘤标志物。本文系统性地综述了miR-335在恶性肿瘤中的表达调控及其作用,从基因的表达、临床诊断、治疗与预后等方面探讨了miR-335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对中度铅中毒儿童的干预效果。
  方法  选取在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住院治疗的60例中度铅中毒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对试验组家长进行多种形式铅中毒防治健康教育,对照组进行常规宣教,观察对比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及2个月两组患儿血铅水平、生活习惯纠正、营养干预及其家长铅中毒知识知晓等情况。
  结果  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试验组患儿家长对于铅中毒知识知晓的得分分别为(17.00 ± 1.78)分、(16.77 ± 2.30)分,均高于对照组的(13.43 ± 2.01)分、(12.03 ± 1.73)分(P < 0.05);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2个月试验组患儿血铅水平分别为(152.93 ± 22.06)μg/L、(154.50 ± 24.72)μg/L,均低于对照组的(171.60 ± 38.02)μg/L、(178.70 ± 39.72)μg/L。经过多种形式健康教育,试验组患儿家长对于铅中毒知识知晓得分、血铅水平在随访期均优于对照组(P < 0.05)。试验组患儿生活习惯、营养素的补充情况在随访期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采取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中度铅中毒患儿家长对铅中毒防治知识的了解及掌握,使得患儿的不良行为得到改善,血铅水平下降明显,对预防儿童铅中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