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2.
3.
血液灌流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血液灌流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的价值。方法53例AOPP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行传统治疗,治疗组3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运用血液灌流及持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昏迷持续时间、胆碱酯酶活力恢复时间、住院时间、阿托品应用总量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反跳发生率、中间综合症发生率均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液灌流加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更为安全而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ICU脓毒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比较临床疗效.血液流变与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RP、WBC、血液流变指标与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APACHEⅡ评分、CRP、WBC、血液流变指标、D-dimer、PT与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PLT、FI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性,并纠正凝血活化与凝血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环孢菌素A(CsA)联用方案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细胞Fas表达及单个核细胞(MNC)凋亡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48例,分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组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组,各24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十一酸睾酮、丙种球蛋白及环孢菌素A治疗,SAA组加用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ATG)治疗。结果 SAA组总有效率为66.67%,与CAA组的87.50%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SAA组明显缓解率显著低于CAA组( P<0.05)。两组治疗前CD34+ Fas+细胞百分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治疗后SAA组明显高于CAA组( P<0.05)。SAA组治疗后MNC凋亡率为(2.92±1.20)%,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CAA组治疗后MNC凋亡率为(2.27±0.74)%,显著低于治疗前的(6.46±2.17)%及SAA组治疗后的(2.92±1.20)%( P<0.05)。结论细胞Fas异常表达和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有一定联系,采用环孢菌素A联用方案治疗,可明显降低其骨髓MNC凋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静脉滴注联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治疗;对照组采用丹参川芎嗪单药治疗。观察2周后疗效,计算有效率,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有效率73.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敏 C 反应蛋白与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在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3例冠心病患者和7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检测超敏 CRP、血清胆固醇(TC)、血清脂蛋白胆固醇(HDL-C)并精确计算 TC/HDL-C。结果冠心病组血清超敏 CRP 、TC、TC/ HDL-C 均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HDL-C 比健康对照组低,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脂和炎性反应与冠心病有密切关系,联合应用TC/ HDL-C 和 hs-CRP 更能预测冠心病的发生,TC/ HDL-C 与 hs-CRP 可以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PR)与糖尿病肾脏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方法9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照Mogensen标准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34例,微量白蛋白尿组32例,大量白蛋白尿组24例,并且选择同期来我院进行监控体检的正常对照组30例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血清CPR进行检测分析。结果CRP等指标大量蛋白尿组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的水平,微量蛋白尿组明显高于正常蛋白尿组和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CRP与尿白蛋白的排泄率(UEA)呈显著的正相关(r=0.768,P〈0.01)。结论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微血管病变密切相关,是一种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理想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相关因素评价。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以面对面调查结合查看病例等方式,对我医院卒中后抑郁患者护理干预。结果 9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不合并其他疾病的21例,占23.33%;合并其他疾病的有69例,占76.67%;表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越高,则合并疾病也越多,二者关系密切。结论护理人员需要高度关注卒中后抑郁患者,需要早期发现患者抑郁的情绪,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康复状况护理以及健康促进宣教,大力降低脑卒中后抑郁发生所造成的人体危害,提高患者治愈率和控制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并总结护理干预改善面神经炎患者心理焦虑、抑郁的临床效果,进一步寻求更好的临床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在神经内科被诊断为面神经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将2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抑郁程度以及患者的满意度进行临床对比研究.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在心理干预后较对照组明显减轻,且试验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神经炎的患者多伴有焦虑、抑郁,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且患者的满意度高,有很好的临床意义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