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72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完全免费 | 147篇 |
学科分类
医药卫生 | 125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0篇 |
2016年 | 20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62篇 |
2013年 | 65篇 |
2012年 | 68篇 |
2011年 | 96篇 |
2010年 | 68篇 |
2009年 | 45篇 |
2008年 | 51篇 |
2007年 | 35篇 |
2006年 | 59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68篇 |
2003年 | 41篇 |
2002年 | 35篇 |
2001年 | 53篇 |
2000年 | 51篇 |
1999年 | 31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3篇 |
1992年 | 12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12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8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9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3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1篇 |
1974年 | 2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2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对心绞痛患者的抗氧化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方法:检测了78例心绞痛患者经银杏叶制剂“天宝宁”治疗前后的血浆维生素C(P-VC)、维生素E(P-VE)、β-胡萝卜素(P-β-CAR)、过氧化脂质(P-LPO)以及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SOD)、过氧化氢酶(E-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E-GSH-PX)、过氧化脂质(E-LPO)值。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的P-VC、P- 相似文献
4.
5.
蜂毒的药理研究、临床应用及开发现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通过对蜂毒的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开发现状作了系统阐述,为临床合理应用峰毒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参考文献,利用综述的方法对蜂毒成分、药理作用、应用作了个体介绍。结果:蜂毒为复杂混合物,药理作用比较多,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结论:蜂毒来活丰富,作用广,功效大,其应用价值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运用mRNA差异显示(DD-PCR)技术,通过26 对锚定及任意引物组合显示基因的差异表达情况,分离了7 个表达有差异的片段.其中3 个片段的相关基因属于对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处理的初级反应基因,2个属于次级反应基因.另有2 个片段的差异表达仅在蛋白合成抑制剂环己亚胺(CHM)合并MNNG处理时才出现.反向缝隙印迹杂交分析印证了2 个片段在DD-PCR中发现的改变,同时分析的本实验室分离的25个片段中,8 个片段的变化被验证与DD-PCR中的改变一致.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些片段与许多基因有高同源性,其中包括一些参与信息传导的基因. 相似文献
7.
灯盏花素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致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诱导肺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机制及灯盏花素的干预作用。方法 观察PAF对体外培养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 (RPMVEC)的形态、单层通透性、F 肌动蛋白 (F actin)的影响和灯盏花素干预后的变化 ,F actin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结果 PAF浓度大于 0 1mg·L-1作用 4 8h内观察到细胞脱落和破裂。 10mg·L-1PAF 12 0min内可使RPMVEC单层通透性增高、F actin解聚 ,灯盏花素可抑制上述变化。结论 ①PAF引起RPMVEC脱落和破裂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PAF引起内皮单层通透性的增高的机制与F actin解聚密切相关。③灯盏花素可抑制PAF引起RPMVEC单层通透性的增高和F actin下降 ,对PAF引起的RPMVEC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卡马西平硬脂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与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乳化 -溶剂挥发法制得卡马西平硬脂酸纳米粒 ,并对其粒径、形态、表面电位、包封率、体外释药性质等进行研究。得到的硬脂酸纳米粒平均粒径 (D50 ) 12 0 .0± 9.8nm,Zeta电位为 - 5 0 .6± 3.3m V,包封率 89.8% ,药物体外释放符合 Higuchi线性方程 ,具有明显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9.
132株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方法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测定MIC值,χ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分别是0和6.82%,妥布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次之,分别为17.42%、23.48%、44.70%,对其它氨基糖苷类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均超过76%,对其他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耐药率超过81%。结论鲍氏不动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和高耐药率,抗菌药物选择有赖于药敏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玉米须多糖提取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提取玉米须粗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选用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倍数及乙醇浓度作为考察因素,以提取液中多糖含量为考察指标,通过L9(34)正交表试验,筛选玉米须多糖的提取工艺条件。结果玉米须多糖提取最佳条件为煎煮3次,每次1 h,加水14倍,乙醇浓度为60%。结论可以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提取玉米须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