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119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目的探讨赭曲毒素A(OA)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C,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溶剂(0.04%乙醇)对照组、OA 1μmol·L-1处理组及c-Jun氨基端激酶(JNK)阻断剂SP600125 0.5μmol·L-1预处理+OA组。细胞处理24h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天冬氨酸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蛋白的表达以及JNK的磷酸化水平(p-JNK)。结果OA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溶剂对照组〔(4.24±0.17)%vs(1.06±0.14)%〕,SP600125预处理+OA组HKC凋亡率〔(2.44±0.38)%〕明显低于OA组。OA组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和p-JNK水平明显升高,SP600125预处理+OA组caspase 3蛋白的表达和p-JNK水平较OA组明显降低。结论OA可能通过激活JNK,上调caspase 3蛋白的表达而诱导HKC凋亡。  相似文献   
2.
多中心性肠系膜纤维瘤病临床病理分析(附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系膜纤维瘤病(mesenteric fibromatosis,MF),也称为韧带样型纤维瘤病,是发生在肠系膜的腹腔内纤维瘤的一个非常少见的亚型,以浸润性生长和易于局部复发为特征,但不转移[1]。本文诊断多中心性肠系膜纤维瘤病1例,并复习文献报告如下。患者,女性,38岁。因腹腔肿物11d,在当地医院  相似文献   
3.
抗生素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①抗菌药物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  相似文献   
4.
杂色曲霉素体外对人胚肺细胞致恶性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杂色曲霉素对人肺组织的致癌作用。方法:以组织培养方法研究了杂色曲霉素体外对人胚肺细胞致恶性转化作用。结果:发现杂色曲霉素处理4周后,体外培养的人胚肺细胞增殖旺盛,并出现细胞异型性变化,并可见复层交叉生长的转化灶。杂色曲霉素处理24周,处理细胞可在软琼脂培养基上形成集落,杂色曲霉素1μg/ml、3μg/ml组平均集落数分别为15.3、16.1个/皿。结论:杂色曲霉素可诱发体外培养的人胚肺细胞发生恶性转化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35岁.右下腹疼痛4个月加重10d急诊入院.查体,腹软,右下腹局限性压痛、反跳痛,并可触及6.0cm×5.0cm×2.0cm包块.B超示,阑尾周围脓肿.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0×109/L.临床诊断:阑尾周围脓肿.术中探察,大网膜与回盲部紧密包裹,阑尾为盲肠后外侧位,明显增粗,无坏死穿孔,纵行剖开阑尾,可见腔内有一乳头状肿物阻塞管腔,术中冰冻病理回报,阑尾腺癌.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仅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仅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随着规范化化疗在临床推广,化疗疗效正稳步提高,但仍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体化化疗。本研究通过研究不同化疗方案对乳腺癌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及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探讨PCNA在评价乳腺癌化疗效果及选择化疗方案的意义。方法:①制备MCF-7细胞系移植性乳腺癌裸鼠模型;②不同化疗方案化疗后监测裸鼠体重和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计算抑瘤率;③观察肿瘤病理组织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术检测PCNA表达情况。结果:①荷瘤裸鼠体重、瘤重和抑瘤率:2/3LD10剂量各化疗组裸鼠体重和瘤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抑瘤率分别为83.1%、75。5%、84。6%、87.9%、91.0%。提示2/3LD10剂量化疗组可较准确反应化疗药物的联合作用和对裸鼠的影响,故选择2/3LD10剂量化疗组进入后续的研究。②PCNA表达:免疫组化:各化疗组PC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NP组显著低于CMF、CAF、TP和Xeloda组(P〈0.05),TP、Xeloda组显著低于CMF、CAF组(P〈0.05);流式细胞术:各化疗组PC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且TP和Xeloda组显著低于cMF、CAF组(P〈0.05),NP组显著低于cMF组(P〈0.05)。③PCNA表达与病理学疗效分级呈显著正相关(r=0.540,P〈0.05)。结论:联合化疗对荷瘤裸鼠的抑瘤作用明显,并可降低乳腺癌组织中的PCNA表达;PCNA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化疗效果的评价指标,且可为临床制定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河北省食管癌和胃癌高发区居民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3-2006年河北省食管癌高发区磁县和胃癌高发区赞争县伞部首诊为胃癌的433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地区、不同年份、不M性别和不同年龄患者贲门、胃体和胃窦部位胃癌的构成比,分析当地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及趋势.结果 两地伞部旨诊胃癌患者巾,贲门癌占68.0%,明显高于胃体痛(24.2%)和胃窦癌(7.9%;X2=124.396,P<0.0001).1993-2006年间,贲门痛在胃癌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磁县患者中,贲门癌所占的比例为71.2%,明显高于赞皇县(51.2%;X2=109.648,P<0.0001).磁县贲门癌比例逐渐增多的同时,胃体癌比例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而赞争县胃癌构成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胃窦癌逐渐减少.性别对胃癌发生部位的变化无明显影响;但不同部位胃癌患者的年龄构成比存在着差异(X2=58.380,P<0.0001),其中<50岁组胃体癌所占的比例在所有年龄组中最高,为34.2%,而贲门癌在61~70岁组中所占的比例最高,为71.6%.结论 贲门是河北省胃癌高发区磁县和食管癌高发区赞皇县居民胃癌发生的主要部位.在流行病学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磁县胃癌患者中,贲门痛的构成比将继续上升,胃体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而赞皇县患者中,胃窦癌的构成比将继续下降.  相似文献   
10.
三金泽泻汤治疗泌尿系结石8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系统的常见疾病,以青壮年为多见,如治疗不及时,常可引起输尿管梗阻、水肿、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影响肾功能,进而造成肾功能衰竭而引起死亡。自1986年以来。我们采用清热通淋、益气活血、温肾利水法,自拟“三金泽泻汤”治疗泌尿系结石80例,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