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0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福建省武夷山土壤中分离到一些马杜拉放线菌,其中编号80-A_(7a)、 80-A_5、80-_A_6,80-A_1、80-A_2、80-A_(20)和80-19等七株分别定为两个新变种:80-A_(7a)、80-A_5、80-A_6定名为绿黄马杜拉放线菌福建新变种 Actinomadura viridoflava var.fujianensis nov.var.1991;80-A_1、80-A_2、80-A_(20) 、80-19定名为天兰马杜拉放线菌青灰绿新变种 Actinomadura coeru-lea var.caesiagreen nov.var.1991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新的中温好气性稀有放线菌No.80-22。在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气生菌丝体生长丰茂,粉黄色,单个孢子着生于孢子梗上,常形成穗状的生长体;基内菌丝生长好,有横隔、但不断裂,偶尔可见菌丝上产生的单个孢子。细胞壁化学组份分析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meso-DAP)和少量甘氨酸,细胞壁Ⅱ型。全细胞水解含有半乳糖、葡萄糖、甘露糖、马杜拉糖、核糖和少量鼠李糖。磷酸类脂pⅡ,甲基萘醌为MK-(H4)(H6)。45℃不生长。No,80-22菌株与高温单孢菌属内已知菌种的描述均不相同,定名为粉黄高温单孢菌(Thermomonosporaroseoflavan.sp.)  相似文献   
3.
放线菌素“23-21”的产生菌N-45形成直或波曲的孢子丝,孢子外壁光滑。在无机合成培养基上通常产生淡黄色至乳脂黄的气生菌丝体,基内菌丝体黄、橙黄至金黄色,并分泌黄至橙红色的可溶性色素,不产生黑色素。经鉴定该菌株与浅藤黄链霉菌“23-21”相同,而定名为浅藤黄链霉菌N-45(Streptomyces leuteoluticens N-45)。 浅藤黄链霉菌N-45经自然分离纯化后,再用紫外线和0.5%氯化锂复合处理,能显著地比原菌株提高效价三倍,同时产生放线菌素“23-21”第三组份可达到85%,稳定性好,可供生产。  相似文献   
4.
从我国福建省的土壤中分离到五株马杜拉放线菌,编号80-2、80-A13、80-30、80-28和80-191。其中除80-A13菌株外,其它菌株均有拮抗作用。无气生菌丝或气生菌丝贫乏,前二个菌株产生2~9个孢子的短孢子链,孢子表面疣状,后三个菌株孢子链形成假孢囊,孢子表面光滑。细胞壁化学组份为Ⅲ型,糖类型B,含马杜拉糖,甲基萘醌分析结果80-2为MK-9(H_6)、MK-9(H_8)。80-A13为MK-9(H_4)、MK-9(H_6),而80-30和80-191为MK-9(H_4)、MK-9(H_6)、MK-9(H_8)。通过分类研究证明它们不同于马杜拉菌属中的已知菌种。命名80-2为荧光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fluorescence sp.nov.1991;80-A13命名为微弱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parva sp.nov.1991;80-30和80-28定名为紫褐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violacefonscussp nov 1991;80-191 定名为赭色马杜拉放线菌屏南变种Actinomadura ochracea varPingnansis nov.var.1991。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以甲醇/异丙醇为流动相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放线菌中的醌,方法简便,灵敏,毒性低,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从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五株有拮抗作用的小双孢菌,编号为80-11、80-14、80-71、80-74和80-182。这些菌株的气生菌丝体为灰色,基内菌丝体为红棕-紫褐色;在气生菌丝体的短孢子梗上产生呈纵对的孢子;在各种固体培养基上产生丰富的紫色结晶,在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气生菌丝体的生长必需有维生素B,在显微镜下观察菌体在生长过程中能产生分泌物附着于菌体表面。细胞壁化学组份Ⅲ型并含有少量甘氨酸,全细胞糖B型,含马杜拉糖。甲基萘醌为MK-9,MK-9(H_2)、MK-9(H_4)。通过分类研究,证明以典型菌株80-182为代表的几个菌株与小双孢菌属中的已知菌种有很大不同,是新种,命名为福建小双孢菌Microbispora fujianensissp·nov·1991。  相似文献   
7.
从我国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到一株有拮抗性的稀有放线菌,其气生菌丝浅紫、粉白色,在孢子梗上大多数产生1~5个(2~4个多见),偶见6~7个孢子的短孢子链;其基内菌丝紫褐色。细胞壁化学组份Ⅲ型,并含少量甘氨酸,糖类型B,含马杜拉糖,磷酸类脂PI型。经鉴定为马杜拉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福建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Fujianensis n.sp.Ruan 1990)。  相似文献   
8.
从福建省土壤中分离出三株小双孢菌,编号80-98、80-133、80-38,它们的气生菌丝体经常贫乏,特征性颜色粉红、浅粉红,产生呈纵对的孢子。基内菌丝体80-98菌株为红棕、80-133和80-38为棕色、粉棕。在液体培养基上能产生结晶,不需要维生素B,细胞壁化学组份Ⅲ型,全细胞糖B型,含马杜拉糖。细胞膜上甲基萘醌三个菌株均为MK-9(H_2)、MK-9(H_4)。最适生长温度80-98为28~37℃,80-133和80-38为32~40℃。经分类研究证明三个菌株均为小双孢菌属中的新变种,80-98菌株命名为粉红小双孢古田变种Microbispora rosea var gutianensis n.var.1992;80-133和80-38菌株命名为小小双孢菌闽清变种 Microbispora parva var.mingq-ingensis n.var.1992。  相似文献   
9.
在筛选新抗生素过程中,从我国福建省的土壤中分离到两株有拮抗作用的稀有放线菌,80-A11和80-A15。气生菌丝绿色、浅白色,孢子梗上大多产生2~4个的短孢子链,偶见5~6个;80-A11菌株基内菌丝黄褐色而80-A15菌株的基内菌丝为褐-绿褐。细胞壁化学组分Ⅲ型并含少量甘氨酸,全细胞糖B型。通过分类研究证明它们不同于小四孢菌属中的已知菌种。菌株80-A11定名为福建小四孢菌Microtetraspora fujianensis n. sp.Jin,1991,菌株80-A15定名为绿色小四孢武夷新变种Microtetraspora viridis var.wuyiensis nov.var,Jin,1991。  相似文献   
10.
从我国福建省屏南县的土壤中分离出编号为80-63的放线菌,在燕麦片琼脂平板涂菌检片30℃培养后作形态观察。其形态特征为:基丝发育良好,不断裂,未发现产生孢子;气丝贫乏,分枝,形成短孢子链,大 多数形成紧螺旋的假孢囊,孢子链孢子约2~27个。孢子圆形(0.8~1.0μm)或椭圆形(大多数0.8 ×1.4μm,少数1.7 ×1.0μm),表面光滑(见图1)。在葡萄糖天门冬素琼脂、察氏蔗糖琼脂、燕麦粉琼脂、葡萄糖酵母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