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1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了解建瓯市并殖吸虫及媒介宿主的种类与感染情况。方法在调查点捕捉各种螺类与蟹类,检查其所携带的并殖吸虫并计算感染率。结果发现可充当并殖吸虫第一中间宿主的螺类有放逸短沟蜷、福建拟钉螺、建瓯洱海螺、小桥拟钉螺,其感染率分别为0、0.15%、0.42%与0.15%。充当并殖吸虫第二中间宿主的溪蟹有福建华溪蟹、福建马来溪蟹、角肢南海溪蟹,其感染率分别为46.60%、14.29%与12.50%。并殖吸虫虫种有卫氏并殖吸虫、斯氏狸殖吸虫、泡囊狸殖吸虫3种。其中,泡囊狸殖吸虫为新发现虫种。结论建瓯市并殖吸虫及媒介宿主物种资源丰富,为全省开展并殖吸虫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提供了病原线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福寿螺处于休眠期对其体内感染的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影响。 方法 来自实验室的广州管圆线虫L1幼虫感染福寿螺,感染后第1 天螺置于25.0~25.5 ℃ 恒温室中休眠,观察体内幼虫生长发育情况,第13天起解剖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情况。感染后第20 天福寿螺置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休眠2个月,每隔10 d观察螺体内幼虫活力。检获的L3幼虫经口或腹腔注射感染SD大鼠,观察其感染性。同时观察螺的生存与体重变化情况,并以水族缸饲养螺作平行对照。 结果 25.0~25.5 ℃ 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且其幼虫发育历期为(16.3±0.6) d,显著快于水族缸饲养螺(17.6±0.96)d(t=5.72,P<0.01)。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的休眠螺,生存率高于水族缸饲养螺(P<0.05),体重下降率为(33.5±4.3)%, 也高于水族缸饲养螺[(9.0±2.3)%, t=10.68, P<0.01]。但随着休眠期的延长其死亡率增高(x2=18.31,P<0.01)。从存活螺体内检获的不同活力的L3幼虫均可感染SD大鼠。 结论 25.0~25.5 ℃ 恒温条件下螺休眠不影响体内幼虫发育,冬季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螺休眠或水族缸饲养,其体内幼虫均具有感染性。 感染的福寿螺越冬方式,休眠明显优于水族缸饲养。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福建省并殖吸虫感染情况,作者等于2001~2003年根据《全国人体并殖吸虫病调查实施细则》对松溪等6县(市、区)人群作并殖吸虫感染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调查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福建省人体重要寄生虫病流行现状。 方法 按照全国统一制定的调查方案,按病种以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点。以Kato-Katz法检查肠道蠕虫卵,试管滤纸培养法鉴定钩蚴,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12岁以下儿童蛲虫卵。并殖吸虫病调查,采用问卷、皮试和血清学检测以及嗜酸粒细胞检查。带绦虫∕囊尾蚴病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对血清阳性者再用Kato-Katz法检查带绦虫卵。通过对门诊及住院档案检索,回顾性调查寄生虫病例。 结果 本次共抽样调查24县(市、区)73个点(村)4类病种45 736人,检出14种寄生虫。肠道蠕虫总感染率为36.15%。其中,蛔虫、钩虫、鞭虫感染率分别为9.55%、19.73%和11.48%,蛲虫感染率为22.06%,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0.60%。并殖吸虫病人群皮试阳性率为7.07%,血检阳性率为9.23%,病史及嗜酸粒细胞检查符合并殖吸虫感染者占81.70%。带绦虫∕囊尾蚴病共调查16 371人,检出带绦虫病3例,血检阳性率为2.28%。回顾性调查3 210例,查出蛔虫病等21种寄生虫病。人体感染埃及棘口吸虫和东方次睾吸虫均为国内外首次报告,广州管圆线虫病、颚口线虫病、阔节裂头绦虫病及牛带绦虫病为福建省新纪录。 结论 福建省土源性寄生虫感染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经济不发达及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仍居高不下,应关注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5.
在《三国志·华佗传》等曾记述曹操时常发作的头风病。本文为讨论曹操的这个病到底相当于当今的什么病。根据曹操一生都处在紧张、繁忙的政治、经济、军事、家庭、妻妾子女的种种复杂繁剧之中,身体上和精神上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北方人食盐量大,他又嗜酒成癖,病程长达数十年,发作时头晕头痛目眩,华佗为之针灸可缓解但不能治愈,在排除脑型血吸虫病、囊虫病、和良性或恶性肿瘤后。认为这些特点符合高血压病,并以现代对高血压病的知识论证华佗当年何以无法治好曹操的头风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病例线索通过人群调查以确定三元区肺吸虫病流行程度与相关因素。[方法]按常规方法对三元区有病例的村庄进行肺吸虫成虫抗原皮内试验及其阳性者作血清肺吸虫病抗体检测。[结果]中村乡居阳、前村村人群皮试阳性率分别为7.6%(9/118)和0.6%(12/125);皮试阳性者中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1.1%(1/9)和3.3%(4/12)。男(12.7%)比女(3.0%)高,少年儿童(22.2%)比中老年(5.0%)高。[结论]福建省三元区一些村庄为并殖吸虫病人群中度感染区。  相似文献   
7.
2000年在福建省闽侯县城关中学一位13岁学生的脑脊液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gylus cantonensis)幼虫,并在其采集及烤食大瓶螺(Pila gigas,又名福寿螺)的池塘中采集的螺体内检出广州管圆线虫第Ⅲ期幼虫,以此幼虫感染大鼠及笼捕获的褐家鼠的肺动脉和心脏检及广州管圆线虫成虫、第1期幼虫与虫卵。从病原学、中间宿主等角度证实当地为福建省首例广州管圆线虫患者的疫源地。并从此每年观察环境变化并以大瓶螺的感染情况为主要内容的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钩棘单睾吸虫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钩棘单睾吸虫(Haplorchispumilio)进行形态学观察,为与其相似吸虫的鉴别提供依据。 方法家猫感染钩棘单睾吸虫囊蚴45d后解剖,从小肠粘膜收集成虫,压片、染色、观察。收集虫卵、囊蚴、后尾蚴,观察其形态、结构等。检查麦穗鱼不同部位肌肉,分析确定钩棘单睾吸虫囊蚴寄生部位。 结果 成虫腹吸盘已退化,只有生殖吸盘,其盘上有锯齿状小钩44~48枚。虫卵大小平均31.2×16.7μm,壳光滑,肩峰不明显。囊蚴直径平均为168.5μm,囊内幼虫布满鳞状体棘。囊蚴只寄生在鱼鳍基部与鱼体连接的肌肉内。后尾蚴,大小平均为445×95μm,全身披鳞状体棘,生殖吸盘上的小钩大部分可见。 结论 囊蚴形态特征、寄生部位和成虫有无生殖吸盘及盘上的小钩数和形状,为鉴别本虫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闽台两省肺吸虫病的渊源李友松闽台两省一海之隔,历来关系密切。自然地理、气候、动植物种类与资源以至于民众的生活习惯都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两地肺吸虫病的调查研究、互相交流与影响都很密切。一、世界首例肺吸虫病发现地肺吸虫病病原体虽然先后于1850年在巴西的水...  相似文献   
10.
作者曾将1974年在福建霞浦县小沙大队作血吸虫病粪便检查时发现的粪类圆线虫感染作过报告。近来,又复检当时留存的标本,发现其中1份标本系艾氏同杆线虫[Rhabditella axei(Cobbold,1884)Chitwood,1933],发现有雄虫、雌虫、幼虫与虫卵。故在对前误报纠正的同时进行两种虫形态等方面的比较,提出两者的鉴别要点。误报的纠正原报告在1,044人中检及粪类圆线虫感染者46例,现发现1例15岁女性为艾氏同杆线虫,为本虫在福建省人体感染的首次报告。艾氏同杆线虫与粪类圆线虫形态大小比较与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