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89篇
医药卫生   19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考虑到温度对细菌生长的影响,MacFadden等对美国大陆当地气温与抗生素耐药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构建了一个抗生素耐药性的大型数据库,聚焦于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的一项有关调整采购来源、抗生素处方率(如可获得)、人口密度和实验室合规声明的分析显示,伴随当地30年间平均最低温度增加10℃,大肠埃希菌对抗生素耐药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消化道术后胃肠功能紊乱影响着患者们的生活质量。张立平教授认为术后胃肠功能紊乱,证属本虚标实,临床治疗当从调理中焦-脾胃肝为切入点,强调"脾胃为本""中焦一体"的治疗思路,总结出脾胃虚弱、肝郁脾虚两个证型,临证时以培土达木为基本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放疗、热疗联合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9年2月本院收治的48例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联合组、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卡培他滨、放疗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热疗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T淋巴细胞亚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转移率。病情达到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患者行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87.50%)明显优于对照组(58.33%),有统计学意义(χ2 = 5.1692P <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复发率(4.17%)、转移率(8.33%)均低于对照组(45.83%)、(25.00%)、(33.33%),有统计学意义(χ2 = 6.45384.18124.5474P < 0.05);联合组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水平均比对照组高(P < 0.05);研究组手术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0.00%),有统计学意义(χ2 = 6.0000P < 0.05);联合组PFS时间(56.2 ±5.2)月明显长于对照组(42.6 ±5.8)月,有统计学意义(t = 8.5531P < 0.05)。结论 对局部晚期直肠癌患者采用卡培他滨、放疗、热疗联合治疗可优化整体治疗效果,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不良反应,防止肿瘤转移,近期疗效突出,手术率提高,PFS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4.
子痫前期(PE)是围生期母婴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终止妊娠是其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学标志物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过去10年对PE发病机制的研究发现,生物学标志物在PE预测、诊断和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笔者总结了目前最新及最有可能用于临床预测和诊断PE的生物学标志物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姜黄素抑制硝普钠(SNP)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 方法 每组取4只SD大鼠关节软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将软骨细胞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A组),SNP损伤组(B组),SNP+5 μmol/L姜黄素组(C组),SNP+10 μmol/L姜黄素组(D组),SNP+20 μmol/L姜黄素组(E组),SNP+30 μmol/L姜黄素组(F组)。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姜黄素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检测各组中软骨细胞的活性;用RtPCR检测软骨细胞MMP-13、caspase-3、Bax和Bcl-2基因的表达情况;用Hoechst 33342染色观察软骨细胞核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线粒体凋亡途径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①当姜黄素的浓度为20 μmol/L时,姜黄素对软骨细胞的促增殖作用最为明显;②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率从大至小依次为A组>E组>D组>C组>F组>B组;③RtPCR检测软骨细胞caspase-3、Bax和Bcl-2表达量经姜黄素处理后均有显著变化;④Hoechst 33342染色结果表明姜黄素能改善SNP诱导的软骨细胞核染色质的损伤,减少软骨细胞中的线粒体膜电位;⑤Western boltting检测各组软骨细胞中caspase-3、Bax、蛋白的表达情况,表达量依次为B组>E组>A组;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表达量依次为A组>E组>B组。 结论 姜黄素通过抑制线粒体凋亡途径,从而减少SNP诱导的大鼠软骨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观察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子宫腺肌病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同时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血清CA125、性激素、子宫改善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月经期、PBCA、VAS评分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清CA125、LH、E2、FSH水平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左炔诺孕酮缓释系统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可有效降低子宫腺肌病患者血清CA125及性激素水平,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缓解痛经情况,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全程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6年4月~2017年9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50例进行研究分析,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给予全程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一个月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和护理满意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状态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评分高,护理满意率高,各项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护理管理中应用全程健康教育能够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知晓情况,增强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好,对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一例色素失禁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IP)新生儿及其父母核因子-κB关键调节基因(nuclear factor-κB essential modulator,NEMO)突变。方法采集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提取DNA;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NEMO基因是否存在频发突变共有序列NEMO△4-10缺失,并对NEMO基因所有外显子进行Sanger测序。结果患儿存在NEMO基因外显子4-10的杂合性缺失,父母双方均不存在NEMO基因突变,该突变为新发突变;Sanger测序表明患儿另一拷贝NEMO基因外显子及父母NEMO基因外显子均未检出有意义的突变。结论该IP患儿检出NEMO基因外显子4-10杂合性缺失,PCR扩增和Sanger测序联合检测NEMO基因突变对IP临床遗传咨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距今1100~1300年前古人牙齿形态的测量,了解当时的牙齿形态特征,以探寻牙齿形态演化趋势.方法:观察记录了62具陕西长安区出土1000年前人骨架的牙齿,共纳入631个.其中上颌328个,下颌303个.分别测量其冠长、牙冠横切面面积、冠宽、冠厚、颈宽、颈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报告了各牙位牙齿的冠长、牙冠横切面面积、冠宽、冠厚、颈宽、颈厚等数据.结论:通过对1000年前古人牙齿的形态学测量,为中国人牙齿形态研究积累一定的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距今六千年前新石器时期古人牙齿的牙槽骨水平状况,以探求牙周病的罹患及发展趋势。方法:观察记录并统计了西安半坡博物馆馆藏76例古人牙槽骨水平情况,用SPSS 12.0软件对全部的884个牙齿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①有64个个体的500个牙齿患有牙周病,占观察牙齿总数的57.08%,该人群牙周病的平均患病率为86.49%。②36~55岁年龄组牙周病患病率(96.55%)>24~35岁年龄组(86.67%)>23岁以下年龄组(61.54%)。③牙周病的罹患累及各个牙位,第一磨牙的牙周病患病率最高,切牙及第三磨牙的患病率低,其大小顺序为:M1>M2>P1>P2>C>I2>I1>M3。④性别在牙周病患病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旨在了解六千年前古人牙槽骨水平的一般状况,有助于人们推断牙周疾病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并为认识当时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情况提供间接的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