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48篇
  免费   1271篇
  国内免费   866篇
医药卫生   22385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308篇
  2022年   384篇
  2021年   318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26篇
  2018年   495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395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928篇
  2013年   796篇
  2012年   1000篇
  2011年   1035篇
  2010年   927篇
  2009年   969篇
  2008年   924篇
  2007年   969篇
  2006年   929篇
  2005年   997篇
  2004年   1037篇
  2003年   901篇
  2002年   673篇
  2001年   808篇
  2000年   732篇
  1999年   640篇
  1998年   509篇
  1997年   497篇
  1996年   423篇
  1995年   390篇
  1994年   376篇
  1993年   273篇
  1992年   221篇
  1991年   261篇
  1990年   202篇
  1989年   232篇
  1988年   150篇
  1987年   158篇
  1986年   130篇
  1985年   115篇
  1984年   107篇
  1983年   92篇
  1982年   88篇
  1981年   81篇
  1980年   68篇
  1979年   43篇
  1978年   19篇
  1965年   13篇
  1962年   13篇
  195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基于倾向评分匹配(PSM)比较挽救性肝移植(sLT)及再次肝切除(RR)的疗效,同时探讨影响复发性肝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24例肝癌切除术后肝内复发再手术的患者,按照再次所行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sLT组(46例)和RR组(78例),通过1∶1倾向评分匹配(PSM),筛选出34例患者用于数据分析,比较匹配前后两组的临床基本资料、总生存期(OS)及无瘤生存期(DFS)来探讨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以及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匹配前sLT组的术前血清总胆红素、多发肿瘤的比例、术前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的比例及符合米兰标准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最大肿瘤直径sLT组要小于RR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微血管侵犯(MVI)阳性率及术后ClavienⅢ级以上的并发症的比例均要高于RR组(P<0.05)。匹配后sLT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ClavienⅢ以上的比例均高于RR组(P<0.05);sLT组的1、3、5年OS与RR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T组的1、3、5年DFS与RR组相比较优(P<0.05);甲胎蛋白(AFP)≥100μg/L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方式、AFP≥100μg/L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T组术前病情更重,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严重并发症率高于RR组;sLT组较RR组可取得更长的DFS,但对OS来说,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经梨状肌和臀小肌的间隙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效果及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108髋)为本研究对象,其中50例病人(55髋)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A组,46例病人(53髋)行经梨状肌和臀小肌间隙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为B组,记录对比2组病人围手术期情况(手术时间、切口最大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VAS疼痛评分和下肢功能变化情况、术后6个月病人影像学指标情况(外展角、前倾角、偏心距)和生存质量情况(以SF-36量表表示)。结果A组病人手术时间、切口长度短于B组,术后首次下地时间长于B组(P < 0.05~P < 0.01);A组病人术后1、3、7 d的HISS评分低于B组,VAS评分高于B组(P < 0.05~P < 0.01),2组病人术前、术后14、30、90、180 d的HISS和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30、90 d“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显著优于A组,术后30 d单腿站立测试时间长于A组,术后90 d的6 min步行测试距离优于A组(P < 0.05),其他时间点2组病人下肢功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前倾角小于B组,偏心距大于B组(P < 0.05);B组病人SF-36评分量表肢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和总健康程度得分均优于A组(P < 0.05)。结论相比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经梨状肌与臀小肌间隙入路对老年髋部骨折病人的损伤更小、恢复更快,近期疗效指标显著优于传统术式,符合快速康复理念,但手术时长显著增加,病人术后前倾角偏大,偏心距偏小。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性,70岁。2017年底行左下肢骨折内固定术,2018年1月突发左下肢肿胀,伴局部皮肤青紫,外院予抗凝溶栓治疗效果不佳。2018年7月15日肿胀加重,伴皮肤破溃,面积约3 cm×2 cm,流黄色清亮液体,遂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收入长海医院予腔内手术治疗。患者术中由右髂静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活血化瘀药膏联合锁定钢板用于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锁定钢板入路治疗同时应用活血化瘀药膏。观察两组Neer评分、骨折愈合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在出血量、手术时长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等方面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5%,显著少于对照组的32.6%,治疗组肩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5%,治疗组患者疼痛、肿胀程度以及功能障碍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选取活血化瘀药联合锁定钢板可有效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观察大剂量胞二磷胆碱配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对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和神经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DEACM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2组均接受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大剂量胞二磷胆碱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治疗,疗程均为6周。记录2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并观察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肌电图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血清GSH-Px、SOD水平均显著升高,MDA、NO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MMSE评分中各单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明显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级、总分值,肌电图诱发电位FZ、PZ位点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振幅均有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胞二磷胆碱配合醒脑开窍针刺疗法能够缓解DEACMP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促进神经功能、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念,对甘草从化学成分有效性和可测性的角度进行Q-marker的初步预测。方法基于文献整合及数据分析对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进行筛选,通过网络药理学进行成分有效性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产地15批甘草药材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运用模式识别方法筛选出造成组间差异的主要标志性成分,结合网络药理学结果进一步确定甘草的Q-marker。结果文献研究确定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为甘草Q-marker的主要来源范围;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甘草苷、甘草酸等成分在"成分-靶点-通路"网络中具有高连接度,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建立15批甘草样品的指纹图谱,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等5个成分为主要标志性成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4个成分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成分含量具显著差异,结合网络药理学分析结果进一步明确了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甘草次酸可作为甘草Q-marker。结论以黄酮类和三萜类成分作为甘草Q-marker的来源范围,通过网络药理学(有效性)结合多产地甘草药材定性定量(可测性)研究最终确定甘草苷、芹糖甘草苷、甘草酸和甘草次酸4个成分可作为甘草潜在Q-marker科学合理,为甘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指纹图谱和网络药理学方法,分析预测当归四逆汤中单味药白芍潜在的质量标志物(Q-marker)。方法建立白芍水煎液和当归四逆汤指纹图谱,明确成分传递规律;进一步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预测白芍的Q-marker。结果建立了15批白芍水煎液和15批当归四逆汤指纹图谱,并各指认其中5个色谱峰,分别为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1,2,3,4,6-O-五没食子酰葡萄糖和苯甲酰芍药苷;经网络药理学分析,筛选出潜在的2个活性成分、8个核心靶点、13条关键通路,表明白芍主要通过这些成分、靶点、通路发挥作用,初步预测芍药苷、芍药内酯苷为白芍潜在的Q-marker。结论研究分析预测的Q-marker,为白芍质量的全面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白芍功效关联物质的研究及作用机制的阐释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应用Meta分析法系统评价艾灸对比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维普数据库(VIP)、美国医学在线(Pubmed)及国际循证医学图书馆(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有关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经筛选后,提取纳入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荟萃分析。结果:最终10篇文献被纳入研究,共涉及684例患者,与西药组比较,艾灸对于提高RA的总体有效率及降低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相关炎性标志物4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R=2.96,95%CI (1.87,4.70)]、[WMD=-5.99,95%CI (-8.06,-3.93)]、[WMD= -1.86,95%CI (-2.96,-0.76)]、[WMD= -5.73,95%CI (-8.4[]*8,-2.98)]。结论:基于本次meta分析,与西药比较,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更有优势,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及降低相关炎性标志物水平。由于纳入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文献质量普遍不高及可能存在偏倚等因素,仍需更多更高质量的RCT研究来验证本研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全英文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面向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为基础,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全英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