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细胞成分与男性冠状动脉慢血流( SCF)的关系。方法2011年8月至2012年8月经造影证实冠状动脉狭窄<40%的男性患者199例,根据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法分为SCF组151例,正常对照组48例,比较2组临床变量。结果2组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吸烟史和冠脉轻度狭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SCF组年龄较低,而高脂血症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血液细胞成分比较发现SCF组白细胞计数[6.70(5.62,7.94),6.12(5.38,6.65)]、血红蛋白[150(142,157),145(137,151)]和红细胞压积[43.2(40.74,5.0),42.2(40.4,44.2)]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高脂血症( P =0.014,OR 2.385,95%CI 1.197~4.753)和血红蛋白( P =0.030,OR 1.034,95%CI 1.003~1.066)是SCF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脂血症和血红蛋白是男性冠状动脉SCF的临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方法:对10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将其分为合并心包积液组与无心包积液组,比较两组甲状腺功能、血常规、血脂、心肌酶等的差异。结果:104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中39例发生心包积液,发生率为37.5%。与无心包积液组患者相比,合并心包积液患者的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总甲状腺素(T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更低,促甲状腺激素(TS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羟丁酸脱氢酶(HBDH)、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具有甲状腺功能更低下,心肌酶、胆固醇升高更显著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意义。方法:北京安贞医院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例成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患者,对其临床资料、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男性2例,女性10例,年龄16~66岁,平均年龄为(39.2±17.9)岁。其中10例为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2例为右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在确诊前均误诊为其他疾病。全组均经冠状动脉造影,心脏超声心动图(UCG),冠状动脉CTA等检查而确定诊断。其中9例患者行外科手术重建冠状动脉,2例患者拒绝手术,1例因严重心功能不全而失去手术时机。手术患者中2例患者因合并重度二尖瓣反流而同时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患者因合并冠心病同时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及术后并发症。随访6~48个月,平均随访(27±13)个月,患者术后均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UCG提示:术后左心室舒张末径从[(47.4±7.2)mm减小到(41.8±6.5)mm,P0.01],左心室的短轴缩短率(FS)从[(24.3±11.3)%增至(36.1±11.6)%,P0.01)]。未手术治疗患者1例死于心力衰竭。1例失访,1例仍时有活动后气短、心慌等症状。结论:成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无特征性临床表现,除了冠状动脉造影,UCG和冠状动脉CT等无创检查对确定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手术治疗重建双冠状动脉系统是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案,可以改善心脏血供,从而防止猝死、心功能不全等严重心脏事件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冠脉造影正常的急性ST段抬高胸痛患者的病因。方法 回顾并分析2015~2019年在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就诊21例冠脉造影正常的ST段抬高胸痛患者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结果,包括临床症状、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结果 21例患者就诊时症状均为胸痛,急诊心电图均显示ST段抬高,最终诊断早复极综合征3例,急性心肌炎3例,应激性心肌病4例,变异性心绞痛5例,急性心肌梗死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c Tn I水平明显高于其它患者。结论 ST段抬高胸痛患者病因除急性心肌梗死外,也包括急性心肌炎、应激性心肌病、变异性心绞痛及早复极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二尖瓣患者瓣口狭窄程度同B型钠尿肽(BNP)之间的关系.方法 40例二尖瓣狭窄患者经心脏超声检查测定二尖瓣口面积、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压力等,同时测定BNP浓度,按超声测定二尖瓣瓣口面积将患者分为轻度(>1.5 cm2)、中度(1.0~1.5 cm2)、重度(<1.0 cm2)3组进行比较.结果 3组间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轻、中组进行合并后,同重度狭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行Pearson分析后,瓣口面积与BNP之间呈负相关(r=-0.45,P<0.05).结论 随着二尖瓣狭窄程度的加重,患者血浆BNP浓度有进一步增高的趋势,除外其他影响因素测定二尖瓣狭窄患者血浆BNP浓度有助于判断其瓣口面积的大小.  相似文献   
6.
因为一些汉方方剂具有免疫调节和抗炎作用,故用它们替代糖皮质激素,长期服用以治疗慢性炎症。虽然这些方剂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但其药理作用机制仍不甚清楚。本文研究了白虎加人参汤对小鼠双相皮肤反应和接触性皮炎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 材料与方法:①药物:白虎加人参汤(TJ-34)是一种水提取液,在抗原诱导之前1h口服;泼尼松龙在每次皮肤试验前2h腹腔注射;氨来呫诺为阳性对照药。②IgE介导的皮肤反应:试验前24h,Balb/c小鼠通过静脉注射抗二硝基苯酚单克隆IgE  相似文献   
7.
由于心脏病突发、窒息、电击伤、淹溺、严重失血、中毒等各种原因使心脏停止跳动,维持生命的血液循环和氧气供应就会相应中断,若不及时施救,伤病者很快就会死亡.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而言,若在4分钟内得到正确救治,生存率可达30%~50%.如超过10分钟,脑细胞就会不可逆性坏死.此时,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施救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1病案介绍患者,女性,62岁,主因“活动后胸闷3年,加重10天”于2007年8月7日入院。3年来间断胸闷、憋气,无明显胸痛,发作与活动无关,休息后可以自行缓解,持续数分钟,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发作不频繁,未系统治疗。10天前长途火车旅行30余小时后自觉症状加重,发作频繁,偶感呼吸困难,休息后数分钟可以缓解,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病史5年,多于冬春季发作,治疗后可以缓解。入院查体:体温正常,脉搏80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30/90mmHg。心肺查体未见异常。患者于入院后病情平稳,无明显不适,第3天晨起…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颈动脉病变的特点,探讨其对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入选年龄<60岁的住院患者106例,按照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分组.A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非ST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45例,B组:稳定性心绞痛36例,C组: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免疫比浊法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炎性因子.冠状动脉造影术前后1周内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颈总动脉分叉部的内-中膜厚度(IMT)值,同时观察颈动脉内膜变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位置、数量.结果 颈动脉IMT值A组[(0.76±0.40)mm]、B组[(0.75±0.26)mm], 两组与C组[(0.70±0.18)mm]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s-CRP B组[(4±2)mg/L]、C组[(3±1)mg/L],两组与A组[(11±5)mg/L]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双支血管病变发生率与B组比较,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A组中非均质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冠脉积分同颈动脉IMT值及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呈明显相关(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斑块的性质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hs-CRP 参与的炎性反应是影响斑块稳定性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和影响因素.方法:冠心病患者317例,均经标准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以6 μmol/L二磷酸腺苷作为诱导剂,根据比浊法测定术后第1天血小板聚集率的结果将317例患者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有反应组,分析2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氯吡格雷抵抗发生率24.0%.氯吡格雷抵抗组和氯吡格雷有反应组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58.4±7.0)%和(34.3±9.5)%(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P=0.032,优势比2.834,95%CJ1.091~7.361)、合并2型糖尿病(P=0.016,优势比2.130,95%CJ 1.151~3.941)和血清尿酸水平(P=0.004,优势比1.005,95%CI 1.002~1.009)与氯吡格雷抵抗呈正相关.结论:陈旧心肌梗死病史、合并2型糖尿病和血清尿酸水平是氯吡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