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46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尽管我国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设施和条件取得极大改进,救治能力也有较大提升,但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上升,原因在于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体系建设尚未健全,例如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多数医院具有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但由于患者救治知识不足,就诊延迟、转运延迟、治疗流程延迟等,致使急性心肌梗死病死率未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预防也远远不足,发病率持续增加,相应的死亡率也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比较冠心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植入前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判断机体介入前后炎症状况,并随访不良心血管事件,分析炎症因子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入选从2013年10月1日至2014年6月17日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并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其临床资料和介入手术情况,采集其介入治疗前、介入治疗后1天及30天的血样标本,测定hs-CRP浓度,比较介入治疗前后hs-CRP的变化,介入治疗1年后电话随访所有入选患者,收集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共入选资料完整的冠心病患者84例。介入治疗1天后血浆hs-CRP水平与术前无显著差异(10.00±24.81 mg/L比7.52±17.90 mg/L,P=0.409),介入治疗30天后血浆hs-CRP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2.80±4.66mg/L比7.52±17.90 mg/L,P0.001),较术后1天亦显著降低(P0.001);介入治疗后1年内有16人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有事件的患者术前hs-CRP水平高于无事件患者(10.38±19.40 mg/L比6.84±17.61 mg/L,P=0.018),但术后1天hs-CRP水平无显著差异(12.91±27.76 mg/L比9.32±24.24 mg/L,P=0.175),术后30天hsCRP水平亦无显著差异(3.54±5.98 mg/L比2.63±4.32 mg/L,P=0.316)。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hsCRP水平与术后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存在正相关。冠心病患者围手术期的炎症反应在介入治疗30天后逐渐消退,这种变化可通过hs-CRP的浓度变化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3.
抗血小板药物在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最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没有血栓就没有心血管事件。目前,我们正面临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巨大挑战。美国心脏病学会2004年初发布的最新统计学资料表明,动脉粥样硬化仍为美国的头号杀手。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和心房颤动的患病率逐年增加,将带来巨大的卫生和经济负担。动脉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如原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及动脉粥样硬化所形成的栓子脱落后导致的外周动脉血栓栓塞,包括冠状动脉(冠脉)栓塞、脑血管栓塞、肾动脉栓塞、四肢动脉栓塞等;下肢深静脉血栓脱落引起的肺动脉栓塞,其发病迅速、突然,病死率高,所以必须进行积极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中国大陆地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稳定发展且不断提升。2019年4月27日,第22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公布了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PCI的总例数为915256例,较2017年增加了21.5%。PCI对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尤其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获益是非常确定的,但对于我国PCI占比50%以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获益在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建立预测非典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可能性的诊断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3 420例入院疑诊冠心病且具有非典型心绞痛症状表现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相关临床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并对危险因素依据比数比(odds ratin,OR)值分别赋予分值,同时计算危险得分,建立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诊断评分方案。分析危险积分和冠心病发病率、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通过计算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ROC)曲线下面积检验该评分方案的应用效能。对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ic scanning,CT)检查行危险因素分析,依据OR值赋值,将冠状动脉CT纳入诊断评分方案后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检验评分方案应用效能的变化。结果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发病率为63.68%。年龄、男性、吸烟史、糖尿病史、原发性高血压史及血脂异常为诊断评分方案(命名为ABCDDS方案)的6个因素。诊断评分方案ROC曲线下面积为0.723,标准误为0.010。危险积分范围:0~11分。危险积分越高,患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越大。随着危险积分分值的增加,冠心病病变程度越重。冠状动脉CT积分7分,冠状动脉CT纳入诊断评分方案后,ROC曲线下面积增加至0.832。结论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诊断评分方案简单、实用,可有效预测非典型心绞痛冠心病。冠状动脉CT可提高诊断评分方案的应用效能。  相似文献   
7.
<正>2009年10月欧洲高血压学会公布了欧洲高血压指南(2007)再评价[1],结合ADVANCE、HYVET、ACCOMPLISH和ONTARGET等临床试验的结果,在高血压亚临床器官损害评估、高血压降压目标、联合降压用药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学术观点。其中,关注高血压患者的总体心血管危险,完善亚临床器官损害的筛查进行早期干预是本次指南再评价的亮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低剂量氯吡格雷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家猪模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健康家猪6头,抽取静脉血测定ADP(Adenosine Diphosphate,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作为基础值,然后开始喂食氯吡格雷(25mg/d)和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开始给药后第4天行介入手术构建冠状动脉过度扩张再狭窄模型并行支架植入术,同时在给药后第4、8﹑14天再次抽血测定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评价氯吡格雷对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效果,记录术后压迫止血情况及术中、术后的安全性,14天时处死动物并血管取材评价支架内血栓情况。采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猪平均体重为(23.1±4.4)Kg,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基础值为(43.08±5.06)%。用药后第4天,血小板聚集率值较基础值明显下降[(29.05±9.26)%:(43.08±5.06)%,P=0.008],用药后8天血小板聚集率值进一步下降,用药后14天,血小板聚集率值趋于稳定,达到并维持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术中和术后24小时均未发生冠状动脉事件,14天时血管取材病理切片未见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在冠状动脉再狭窄家猪模型中,低剂量氯吡格雷可以达到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同时低剂量氯吡格雷联合常规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保证冠状动脉再狭窄家猪模型的安全性,并降低实验费用。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支架术对相关分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支架置入术对冠状动脉分叉处病变相关分支的影响。方法  12 0例病人 ,132处分叉病变使用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和支架术治疗 ,观察介入治疗对分叉病变相关分支的影响。结果 术中有 2 4根分支血管受压迫 ,分支受累发生率为 14 2 8%。以具有分支开口狭窄的Ⅰ型和Ⅳ型分叉病变的分支受累发生率为高。结论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操作和分叉病变本身的解剖特征均是影响分支血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2 7基因转染对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方法 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p2 7基因 ,用MTT法观察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 ;在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转染p2 7基因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2 7基因的表达 ,检测其对新生内膜形成的影响。结果 p2 7可明显抑制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细胞停滞于G1期。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转染p2 7基因可以减少新生内膜的形成达 2 7 4 3%。结论 以腺病毒为载体转染p2 7基因可以有效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血管损伤后新生内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