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索研究阿仑膦酸钠和洛发他汀预防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四组,A组:30只,阿仑膦酸钠干预;B组:30只,洛伐他汀干预;C组:30只,阿仑膦酸钠+洛伐他汀干预;D组:30只,生理盐水干预,干预2周后连续注射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4周.注射结束后12周处死大鼠行HE染色组织病理学检测和Micro-CT检测研究骨小梁微观结构变化情况.[结果]通过计算骨小梁空骨陷窝率得出A、B、C和D组大鼠股骨头坏死发生率分别为33.3%、40.0%、23.3%和56.7%.同时四组的Mirco-CT结果显示A、B、C组的骨小梁平均数目及平均厚度显著高于D组,骨小梁平均间距显著低于D组(P<0.01);且C组的骨小梁平均数目及平均厚度显著高于A、B组,骨小梁平均间距显著低于A、B组(P<0.05),A、B两组结果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和洛伐他汀可以增加大鼠股骨头骨小梁的密度,从而对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防治具有一定作用,且两者联合应用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半限制性假体全膝关节置换( 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 )在膝关节 Charcot 关节病中的应用及近期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7月至2013年6月,对行 TKA 的12例 Charcot 关节病患者(12膝)进行回顾分析。12例中,男5例,女7例;年龄30~70岁,平均48岁。所有患者均使用半限制性假体,其中7膝加用延长杆。本组12例术后1、3、6、12个月以及以后每年随访1次,12例均获14个月~11年随访,平均6.5年。12例每次随访,均摄患肢膝关节正侧位 X 线片、并行 HSS、KSS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关节稳定性、假体固定情况(有无假体松动)等评价。结果1例术后2年出现感染、假体松动,行分期手术。一期清创,抗生素骨水泥临时假体植入,待感染控制后,行二期翻修术,术后恢复较好。其余病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膝关节畸形矫正,稳定性及功能均良好,无感染、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术后 X 线片显示假体位置及下肢力线恢复良好。末次随访时,膝关节 HSS 评分平均87.7(82~96)分,较术前平均为51.5(32~7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 KSS 临床评分:平均为87.5(80~95)分,较术前平均为57.9(3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 KSS 功能评分平均为86.9(80~95)分,较术前的平均为56.8(30~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膝关节活动度( ROM )平均115°(110~130)°,较术前的平均为96.5°(85~1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时 HSS 评分、KSS 评分和 ROM 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对功能及关节的稳定性满意。结论半限制性膝关节假体 TKA 是治疗膝关节 Charcot 关节病的有效方法,术中采取适度的软组织松解及正确的截骨、合理的骨缺损处理、选择适当的假体和术后康复,Charcot 关节病患者可以通过 TKA 获得良好的近期结果,远期效果有待于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预防大鼠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将200只sD大鼠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实验组(A组)140只,对照组(B组)60只。对实验组大鼠给予连续灌喂阿仑膦酸钠溶液干预,对照组大鼠给予连续灌喂生理盐水,两组大鼠同时给予灌喂阿莫西林预防感染,2周后对所有大鼠均连续腹腔内注射大剂量甲级强的松龙4周。注射结束后2、4、8、12周分别处死等量大鼠进行micro—CT检测和HE染色评估造模成功率。结果计算骨小梁空骨陷窝率得出A组大鼠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测显示造模成功率约30%,而B组造模成功率达50%。A组大鼠在干预开始后2、4、8、12周股骨头标本行Mirco—CT检查显示骨小梁平均间距分别为0.766、0.761、0.753、0.501um,骨小梁平均数目分别为6.146、6.159、6.194、6.723,骨小梁平均厚度为0.097、0.101、0.109、0.138um,组内2、4、8周取材检测结果无明显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670,452.719,1.737,P值均〉0.05);但是12周时取材检测结果和前次检测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6.178,58719.299,23.023,P〈0.05);B组于12周时micro—CT检测结果提示骨小梁平均间距、平均数目、平均厚度分别为0.765um、6.141、0.093um,与干预组12周时Micro-CT结果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13.498,22.557,52.072,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预防大鼠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具有一定作用,但是预防人体股骨头坏死是否具有相同疗效尚需进行多中心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4.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 ONFH)是由于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 以股骨头血供受损, 骨细胞及骨髓成份死亡及随后修复, 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 头塌陷、关节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目前, 对ONFH 发病机制的研究较多, 包括骨内高压学说、凝血机制改变学说、脂肪栓塞学说、骨质疏松学说、骨细胞凋亡学说等。虽然这些研究均有一些临床和实验研究依据, 但均不能完全解释股骨头坏死的全部病理过程。其中, 骨细胞活性改变是上述多种学说的中间作用环节,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成骨细胞分化障碍及其脂肪变导致髓腔的压力增高和破骨细胞的骨吸收活性增强可能在股骨头发生坏死的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本文对破骨细胞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海拔高原(海拔4 000 m)地区全身麻醉手术病人,不同吸氧流量对于术后血氧饱和度(saturation of peripheral oxygen, SpO_2)的影响。方法:选取西藏阿里地区人民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手术的80例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拔管后2 L/min吸氧为L1组,4L/min吸氧为L2组,6L/min吸氧为L3组,8L/min吸氧为L4组,每组各20例。分别记录进入手术室后未吸氧时(T0)的SpO_2,以及苏醒拔管后,给予口鼻面罩吸氧30min、1h、2h、4h、24h时的SpO_2。结果:本研究男47例,女33例,年龄19~58岁,体重48~72 kg,术前评估病人为美国麻醉医师学会Ⅰ、Ⅱ级。所有病人术后拔管给予面罩吸氧,SpO_2较术前均有升高(P0.05)。吸氧流量为2L/min时,SpO_2处于较低水平。吸氧流量为4L/min时,SpO_2已接近低海拔地区健康人群正常值。吸氧流量≥6 L/min时,SpO_2不再随吸氧流量的增加而升高。吸氧4h后,L_3、L_4组与L_2组比较,SpO_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流量可降低至4L/min。继续吸氧至术后24h,L1组SpO_2为94.86%,接近富氧环境的95%。因此,吸氧流量24h后可降为2L/min。结论:高海拔高原地区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早期吸氧流量建议≥6L/min。此后可以降至4L/min和2L/min,避免高流量氧的浪费和氧中毒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将择期腹部手术患者196例,ASAI-II级随机分为两组:芬太尼20μg/kg+昂丹司琼8mg(对照组);氟比洛芬酯50mg+芬太尼10μg/kg+昂丹司琼8mg(观察组)。每组98例,术毕接PCA泵静脉自控镇痛,分别于术后6h、12h、24h、48h观察记录生命体征(BP、HR、SaO2、RR)、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结果: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组VAS评分、Ramsay评分、PCA按压次数均低于芬太尼组(P<0.05),过度镇静和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单用芬太尼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和不良反应,镇痛效果确切,提高镇痛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放射性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131I治疗中转移灶不摄取或轻度摄取131I,服ATRA 2个月后再行131I治疗,7天后SPECT显像,对转移灶部位进行感兴趣区(ROI)计数,并和ATRA治疗前SPECT显像进行比较,评价ATRA治疗前后131I摄取变化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服用ATRA后,其中7例131I摄取增加,治疗有效率43.7%.结论:ATRA治疗能促进部分失分化DTC细胞的再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放射性碘治疗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1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患者,131I治疗中转移灶不摄取或轻度摄取131I,服ATRA2个月后再行131I治疗,7天后SPECT显像,对转移灶部位进行感兴趣区(ROI)计数,并和ATRA治疗前SPECT显像进行比较,评价ATRA治疗前后131I摄取变化情况。结果:16例患者服用ATRA后,其中7例131I摄取增加,治疗有效率43.7%。结论:ATRA治疗能促进部分失分化DTC细胞的再分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特异性阻抑Wnt信号通路抑制因子DKK-1对脂肪细胞向成骨细胞的转分化的影响,以进一步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方法]将小鼠前脂肪细胞3T3~L1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将分化成功的脂肪细胞分为两组:对照组在DMEM(H)培养基培养,实验组在DMEM(H)+DKK-1抗体培养基培养。两组细胞培养3周后分别行油红O染色、ALP染色及茜素红钙结节染色;RT-PCR检测PPARγ-2、LPL、ALP、OCN及Runx-2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Western-blot检测PPARγ-2、Runx-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加入DKK-1抗体的实验组的细胞形态呈长梭形,胞浆内未见脂滴沉积,有成骨活性表达,有钙结节形成;RT-PCR结果显示实验组成骨因子Runx-2、ALP及OCN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成脂因子PPARγ-2及LPL基因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PPARγ-2蛋白几乎无表达,而成骨转录分化因子Runx-2蛋白的表达则明显增强,与RT-PCR的结果一致。[结论]在一定条件下,DKK-1抗体可以促使脂肪细胞转分化为具有一定成骨活性的成骨细胞,这为防治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导致骨细胞、骨髓细胞等凋亡、坏死引起的病理过程.该病常见诱因有激素、酗酒、创伤、凝血障碍和血管解剖畸形.一般认为,此病好发年龄为30 ~ 40岁,常双侧发病,病情进展迅速,如未进行有效干预,约80%的患者在2年内会发生股骨头塌陷及功能障碍,最终不得不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普遍认为ONFH应该早期诊断、早期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阻止或延缓病情进展,最终避免或推迟行人工关节置换时间.目前,髓心减压术、钽金属棒置入术及截骨术等保头手术已经证明可以有效延缓全髋关节置换的时间,临床上已经广泛用于治疗早期的股骨头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