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结直肠肿瘤的患病率明显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结肠镜检查是目前公认的结直肠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在结肠镜方面的研究,结合几种新兴的内镜检查技术,阐述了如何提高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自身抗体作为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标志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其在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报道并不多,事实上某些自身抗体除本身的诊断价值外,还具有预测病情的作用:如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抗肌动蛋白抗体、抗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抗体、抗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抗体、抗染色体抗体、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和抗肝肾微粒体Ⅲ型抗体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生、发展及恶化有一定的相关性,其中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与某些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严重肝组织学改变、长期维持治疗、停药后再度恶化以及肝衰竭的发生相关;抗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和抗着丝点抗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其中抗gp210抗体可提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有较严重的界面性肝炎、小叶炎症以及易进展为肝衰竭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颗粒溶素(granulysin,GNLY)、颗粒酶B(granzymeB,GrB)及穿孔素(perforin,PF)三种免疫效应分子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biliarycirrhosis,PBC)外周血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PBC的关系。方法以正常健康人和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为对照,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PBC患者PBMC中GNLY、GrB及PFmRNA的含量。用ELISA方法检测PBC患者血清中GNLY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肝功能的相关性。结果PBC组GNLY、GrBmRNA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疾病对照肝炎后肝硬化组(P〈0.001),而PFmRNA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C患者血清中的GNLY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和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组(P〈0.01)。血清中GNLY浓度与血清GGT、AIJP的浓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PBC患者GNLY、GrBmRNA和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ELISA方法检测出PBC患者血清中GNLY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GNLY、GrB表达与PBC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为临床PBC病情的监控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重组抗原BCOADA-E2和PDC-E2的二联体(BP),检测PBC患者血清中的M2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Ni—NTA亲和柱纯化重组表达的BP融合蛋白,分别建立免疫印迹法(IBT)和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0份PBC患者血清,以60份其他肝病患者、6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80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组。结果 经常规试剂盒检测为M2(+)的60份患者血清,利用重组抗原检测阳性53例,阴性7例,阳性率为88.3%;经常规试剂盒检测为M2(-)的6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60份其他肝病患者和80例正常人血清,利用重组抗原检测为M2(-)。结论 利用重组抗原BP检测M2抗体敏感性较高。对临床辅助诊断PBC提供一定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血清粗纤维调节素ELISA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提纯的人胎盘粗纤维调节素 (Un)及兔抗人Un IgG ,建立血清Un的竞争抑制ELISA标准曲线 ,并检测了 6 0名正常人和 12 4例肝病患者。结果采用棋盘试验确定包被Un及其抗体的浓度 ,表明该法灵敏度为 5 μg/L ,回收率为 96 6 %~10 8 3% ,批内 CV为 7 5 % ,批间CV 为 7 9%。 6 0名正常成人血清Un含量为 71 14± 2 9 6 0 μg/L ,参考值范围为 11~ 130μg/L,慢性肝病患者Un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提示此法稳定、可靠、特异 ,基本符合临床使用要求 ,可用于慢性肝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葛文松  林勇  姚定康  朱樑 《肝脏》2007,12(2):129-131
肝纤维化是肝脏慢性损伤过程中,肝细胞外间质(ECM)沉积或肝细胞干枯减少所导致的病理改变,长期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反复炎症活动,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顾波峰  姚定康  谢渭芬 《肝脏》2003,8(3):53-56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 primarybiliarycirrhosis ,PBC)是一种以肝内中小胆管的非化脓性进行性炎性损伤为特征 ,最终导致肝硬化和肝衰竭的自身免疫病。关于其发病机制的假说众多 ,而目前最引人注目的是分子模拟学说 ,现就PBC发病机制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一、抗线粒体抗体及其他自身抗体抗线粒体抗体 (AMA) ,共有M1~M99个亚型 ,其中M2 亚型是PBC的特异性抗体 ,AMA M2 存在于约 95 %的PBC患者血清中 ,它被视为PBC的血清学标志。AMA M2 的靶抗原是一酶家族成员———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 2 含氧酸脱氢酶复合体 ( 2 OADC)。 2 …  相似文献   
8.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肝脏疾病,目前NAFLD的治疗仍主要依靠对患者生活方式的调整,至今药物治疗的效果不理想。随着近年来学者们对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NAFLD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研究进展。由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较好,因此对药物在临床应用中的筛选将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的选择。该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NAFLD的研究进展及临床治疗经验,综述一些有望用于NAFLD治疗的药物,包括药物作用的理论依据、作用机制、研究进展等。  相似文献   
9.
吴学铭  陈荣彬  姚定康 《肝脏》2016,(6):503-506
<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s,PBC)是以肝内中小胆管的非化脓性炎性损伤为特征的进行性自身免疫性肝病。多见于中年女性,主要表现为黄疸、肝脏肿大、瘙痒,其主要生化特征为血清ALP和GGT、IgM升高及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 antibody,AMA)阳性。目前其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消化道间叶组织来源肿瘤,约10%的患者不伴有KIT和PDGFRA基因突变,称为野生型GIST。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琥珀酸脱氢酶(SDH)缺陷型、BRAF基因突变型和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基因型等不同亚型,另有约半数患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野生型GIST的临床特征、病理表现和疾病治疗均具有一定特殊性。本文就野生型GIST的分子基础、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