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子宫内膜黏液性上皮病变中的KRAS突变情况进行分析,探讨KRAS突变与子宫内膜黏液癌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7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病理科诊断的子宫内膜黏液性上皮病变43例,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症10例.子宫内膜样癌12例。从中性甲醛固定石蜡包埋组织中提取基因组DNA,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KRAS第2、3号外显子,并进行毛细管电泳分析突变情况。应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对各组中KRAS突变差异情况进行比较。结果43例子宫内膜黏液性上皮病变患者年龄33-77岁,平均年龄(55.12±9.34)岁,中位年龄55岁。8例具有黏液分化的不伴细胞不典型性的子宫内膜增生症均未检出KRAS突变。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样癌、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症伴黏液分化、子宫内膜样癌伴黏液分化与黏液癌中存在KRAS突变,检出比例分别为1/10、1/12、4/11、6/15和8/9。黏液癌与子宫内膜样癌组(P〈0.01)、子宫内膜样癌伴黏液分化组(P〈0.05)相比,KRAS突变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典型性子宫内膜增生症伴黏液分化、子宫内膜样癌伴黏液分化和黏液癌中存在KRAS高频突变.提示KRAS突变激活与子宫内膜黏液癌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基于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基因分型技术在葡萄胎与非葡萄胎妊娠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侧重探讨其在非葡萄胎妊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非葡萄胎妊娠的组织学特征。方法收集北京妇产医院病理科2015年7月至2017年9月临床水肿性流产和/或葡萄胎可疑的流产组织样本656例。应用Simplex OUPTM FFPE DNA组织提取试剂盒提取核酸DNA。基因分型选用PowerPlex 16 HS试剂盒。结果本研究中成功进行STR分析的有649例,包括葡萄胎妊娠215例和非葡萄胎妊娠434例。非葡萄胎妊娠中二倍体流产占大多数(375例,86.4%),各类三体共计53例(12.2%;包括2-、3-、4-、7-、8-、13-、16-、18-和21-三体),双雌单雄三倍体2例(0.5%),包括4例(0.9%)罕见的单亲同二倍体和单亲异二倍体。对组织形态学疑似葡萄胎的196例样本,经过STR分析得以精确诊断并分型。其中,59例葡萄胎低诊断为二倍体流产,28例二倍体流产过诊断为葡萄胎。将各种类型非葡萄胎妊娠的组织形态学特征与部分性葡萄胎对比分析,发现组织学特征基本无差异;此外,p57 kip2蛋白表达在部分性葡萄胎组、三体组及二倍体水肿性流产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47)。结论STR分子分型技术解决了非葡萄胎妊娠与早期葡萄胎的鉴别难题,纠正了形态组织学的错误诊断,避免了非葡萄胎妊娠的过诊断问题,并通过分子分型为指导患者的个体化处置方案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组织微阵列     
随着科技的发展,尽管人类对某些肿瘤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相关预后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也有了一些相应的治疗方法,但对相当多的肿瘤仍显得力不从心。新近,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对疾病的分类重新予以考虑,即不再以形态学和临床表现为基础,而是以病变所表达的分子标记物为出发点,这样可将那些组织学上雷同、但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不同的肿瘤区别开来。加之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即将完成,所有人类遗传信息的第一手资料也会随之获得,运用DNA微阵列可很容易筛选出在某一疾病中发生了异常改变的基因,但如何实现这些基因的转化,即如何将…  相似文献   
4.
5.
疾病的诊断,从表型(phenotype)分析发展到表型和基因型( genotype)结合分析代表着医学的革命性进步。临床分子病理学,或称分子诊断,已成为当今迅猛兴起的病理亚学科之一。它从核酸水平(DNA和RNA)研究疾病发生和发展规律,揭示疾病时外源性基因在体内的存在和内源性基因的突变及表达异常,是传统形态病理学的有益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单梯度及双梯度离心的方法,分别由外周血、脾脏及肿瘤组织内分离出单个核细胞(主要为T淋巴细胞)。用高度纯化的重组人类白细胞介素2,将这些不同来源的淋巴细胞在体外激活成具有肿瘤杀伤活性的LAK细胞或TIL细胞。用体内外杀伤实验的方法,检查了它们在体外及活体内对自体及异体恶性肿瘤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肿瘤病人的LA-  相似文献   
7.
人类肿瘤异种移植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近二十年来,由于遗传突变的先天性免疫缺陷动物的发现,才有了迅猛的发展。1969年,Rygaard首次报道人体肿瘤移植于裸鼠获得成功,70年代初Giovanella等也相继将体外培养的人癌细胞系成功地移植于裸鼠,这些移植的人类肿瘤生长良好并可长期传代,从而迈出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研究所建立的人肠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的长期观察结果。该瘤株目前已连续传57代,历时5年多,移植成活率99.34%,生物学特性一直稳定,是迄今国内连续传代最长的人肠粘液腺癌裸鼠移植瘤。  相似文献   
9.
中华病理学杂志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已经组成。2005年11月15日在宁波召开了本届第一次的编辑委员会。会上首先宣读了中华医学会白书忠副会长对新编辑委员会成立的祝贺。随后杂志社燕鸣总编辑代表中华医学会和杂志社宣布了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组成名单。第八届编辑委员会在留任编委的基础上增聘了38位新成员,壮大了中壮年专家队伍。最值得提出的是从海外编委中聘任了一位副总编,加强了编审领导力量和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病理学家的合作。第八届编辑委员会的正、副总编都在65岁以下,是他们年富力壮、学识宽广的好时光,相信会肩负起日益繁重、艰巨的编审工作。海外编委和特邀编审也随着人员变化做了些调整,以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1998年以后确立的新病种。此前,大多数GIST误诊为平滑肌瘤、平滑肌母细胞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等[1]首次应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名称,因为当时考虑平滑肌瘤的病例,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并未找到平滑肌的分化,同时免疫组织化学也未见平滑肌的标记物。当时提出的GIST实际上是一种无任何特有标记物的肿瘤。199年,Hirota等[2]发现胃肠道间质瘤表达kit蛋白(CD117)CD117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显示阳性,并证实kit蛋白表达,是由c-kit原癌基因发生了功能获得性突变所致。c-kit原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