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3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90 毫秒
1.
2.
双侧乳腺癌包括双侧原发性乳腺癌和双侧转移性乳腺癌。前者指在排除一侧乳腺癌向对侧转移情况下同时或异时发现的双侧腺独立的原发性癌,而后者为由一侧乳腺原发癌转移到对侧乳腺的双侧乳腺癌。本文回顾1例转移性双侧乳腺多形性浸润性小叶癌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组织病理学特征,以提高对其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前国内手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多用冷冻切片或传统加温快速石蜡切片技术,但冷冻切片中易出现细胞肿胀等人为假象,传统加温快速石蜡切片制备过程复杂,安全性差,且易造成组织收缩和硬变。为克服上述不足,我们应用生物组织快速脱水仪制备石蜡切片,方便快捷,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伴抑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TNF-α及IL-6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就诊于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帕金森患者70例,分为帕金森抑郁组及帕金森非抑郁组,ELISA对患者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TNF-α及IL-6检测.t检验对两组患者血清中4种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帕金森抑郁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TNF-α及IL-6水平分别为(24.18±4.87)umol/L、(5.22±1.53)mg/L、(421.84±90.51)pg/mL、(26.70±4.51)pg/mL,帕金森非抑郁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TNF-α及IL-6水平分别为(19.25±5.71)umol/L、(3.87±1.15)mg/L、(331.15±81.87)pg/mL、(19.16±5.83)pg/mL.帕金森抑郁组血清中4种指标均高于帕金森非抑郁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金森伴抑郁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TNF-α、IL-6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高于非抑郁患者.  相似文献   
5.
活检标本数目或大小对尿素酶试验的影响卫金歧乔林邦吴东恩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Hp)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亦具有一定的假阴性和假阳性,其中假阴性主要是由于活检标本中Hp数量少造成的。若增加或增大活检标本数目或体积,其内含Hp数量亦将增多,故...  相似文献   
6.
7.
符云 《现代医院》2012,(Z1):13-14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在乳牙根管治疗应用中的效果。方法将来我科就诊的98例120颗需做根管治疗的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60颗牙,对照组48例60颗牙;治疗组用Vitapex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对照组使用氧化锌碘仿糊剂进行根管充填。结果治疗组成功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85%)。结论 Vitapex糊剂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乳牙根管充填材料,不仅可以防止根尖周炎的产生,还可促进根尖周病变的愈合,临床操作简便快捷,而且根管充填术后反应小。  相似文献   
8.
纵隔胚胎癌一例王平儒高玉虎吴东恩安玉英患儿女,6岁。持续胸闷发热2个月,伴咳嗽10天,抗炎治疗无效,以肺脓疡入院。体检:体温40℃,精神差,呼吸急促,口周发绀。左上肺叩实,并呼吸音减弱,双下肺湿音及痰鸣音,余肺部呼吸音增粗。胸片及B超均提示前上纵隔...  相似文献   
9.
符云 《中外健康文摘》2007,4(8):150-150
观察探讨丁公藤注射液+地塞米松注射液痛点注射加手法治疗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和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地塞米松2.5mg(5mg/1ml)0.5ml丁公藤注射液1ml痛点注射加手法治疗18例。结果 全部治愈,症状消失。随访2~5年未见复发。结论 中西结合腱鞘注射加手法,具有抗炎、消肿、止痛、祛风除湿分离粘连,改善微循环。无任何不适反应疗效显著100%。  相似文献   
10.
吴东恩  符云 《中原医刊》2004,31(3):43-43
目的:研究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病理特点及其与淋巴瘤的鉴别。方法:对16例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进行分析。结果:病变淋巴结多位于头颈部,呈轻-中度肿大,男女之比为1:2.2,标本多见有凝固性坏死灶,伴以增生的组织细胞,但均无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肉芽肿性改变。结论:根据组织形态、细胞成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