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8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加压冷敷的镇痛效果。方法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将本组86例欲行单侧TKA的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于TKA术后将毛巾包裹的10%盐水冰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冷敷,持续24 h;对照组给予同等规格的常温软包装盐水袋置于膝前、内、外侧外敷,持续48 h;两组均于术后第2天拔除引流管。术后24 h内两组患者均经静脉镇痛泵滴注吗啡行自控镇痛(PCA),疼痛难以忍受时予以肌注吗啡5~10 mg。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静息和活动痛视觉模拟( VAS)评分、隐性失血量、吗啡使用情况、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膝关节活动度( ROM)以及并发症来分析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镇痛效果。结果 TKA术后膝周持续冰袋冷敷的患者,其术后36 h内各时间段以及总的吗啡消耗量明显减少(P<0.01),第一次肌注吗啡的时间亦明显推迟。术后第6、12、24、36 h,试验组静息痛VA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36 h活动痛VAS评分亦显著小于对照组( P<0.01)。术后24 h引流量间接显示,试验组隐性失血量较对照组少(P<0.01),患者主动直腿抬高时间、屈膝90°时间以及术后两周膝关节活动度比较,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 P<0.01)。两组在术后伤口愈合、感染发生率、血压、心率、皮疹、呼吸抑制和尿潴留的监测等方面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恶心呕吐发生率小于对照组。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周持续10%盐水冰袋冷敷,有助于减少术后麻醉镇痛剂消耗量,减轻术后早期疼痛,且可以有效减少隐性出血量,可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使用止血带对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同时行内侧半月板桶柄撕裂缝合术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26例关节镜下自体绳肌腱前交叉韧带重建及内侧半月板缝合患者,其中应用止血带组16例,未用止血带组10例,男22例,女4例,平均年龄(26.73±3.61)岁,进行回顾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血色素变化、肢体肿胀程度、大腿近段皮肤瘀斑、疼痛、下肢麻木感觉、手术操作时间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应用止血带组平均为(89.69±5.35)min,未用止血带组平均为(88.90±3.57)min,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色素变化,术后第1天应用止血带组血色素下降(21.38±8.59)g/L,未用止血带组血色素下降(21.90±6.95)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肢体肿胀程度,术后第1天,髌骨上极2 cm患肢周径使用止血带组增加(3.06±0.36)cm,未用止血带组大腿周径增加(2.05±0.55)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应用止血带组3例术后出现捆扎止血带处大腿疼痛,4例出现术后止血带捆扎处皮肤损伤,其中1例止血带捆扎处出现水泡,未用止血带组无大腿疼痛、止血带捆扎处皮肤损伤情况发生,两组患者术后均无神经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表现。结论一期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以及内侧半月板桶柄样撕裂修复手术中不使用止血带,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肢的应激反应,从而能够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及肿胀,减少使用止血带带来的并发症,有助于患肢功能的恢复,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及显性失血量,不影响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尤其适用于对该手术术式并不熟悉的医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综合治疗中关节镜的作用和疗效。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对45例反复急性发作的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关节镜诊治,利用刮匙除去紧密附着在负重面关节软骨上的尿酸盐结晶,对充血、增生的滑膜及其附着的尿酸盐结晶不予特殊处理;修整剥脱的关节软骨及受侵蚀的半月板;用大量冲洗液冲洗关节腔,最后关节腔内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得宝松)及罗哌卡因等复合药物。术后抗炎镇痛,合理饮食调节及降尿酸治疗。结果 45例患者术后病情均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8例患者随访期内未发生痛风急性发作。17例患者有2~3次的急性发作,与饮食控制不良和未坚持降尿酸治疗或患有高三酰甘油血症、肥胖等代谢性疾病有关。结论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膝关节痛风性关节炎是一种起效快、微创、效果显著的方法,关节内对软骨、滑膜尽量少的干预及复合镇痛药物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疼痛。但关节镜微创治疗仅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尚需要合理饮食调节、降酸等配合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假体的选择与手术操作技术对非肿瘤性肩关节损伤人工肩关节置换术治疗的影响。方法:选择2001-04/2006-10在上海长征医院、西藏军区总医院、扬州第一人民医院等进行肩关节置换术患者33例。肱骨急性近端粉碎性骨折28例:行单极人工肩关节置换术17例,双极人工肩关节置换术1例,全肩关节置换术3例。肱骨头缺血坏死2例、骨性关节炎3例,均行全肩关节置换术。术后9个月时22例患者参加随访,18个月时17例参加随访,30个月时5例参加随访。结果:33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1例肱骨假体留置过长致肩关节上举运动痛、静止不痛,翻修术后缓解。其余32例完全不疼。②术后患者上举85°~130°,平均(98.7±6.0)°,外旋17°~36°,平均(30.0±5.7)°。内旋75°~101°,平均(82.5±4.8)°。③患者假体置位较好,除1例肱骨假体未完全插入髓腔,翻修后正常。④材料与组织的生物相容性能:符合美国FDA及欧洲CE标准。结论: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人工肩关节假体,术中假体固定方法的选择以及术后外固定材料的佩戴对肩袖功能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关节镜松解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粘连及术后康复训练的疗效。方法对7例平均年龄57(41~70)岁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粘连病例实行了关节镜松解术及术后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结果关节镜术后当时膝关节活动度平均116°(100°~130°),致最后随访时为105°(90°~115°)。关节活动度平均提高35°。本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关节镜松解术和术后针对性康复训练处理非疼痛性及非感染性,单纯因纤维粘连导致的膝关节僵硬是一项有效、可靠和安全的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重建方式恢复单侧Crowe Ⅳ型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患肢长度后关节功能与患者满意度的差异。方法 将21例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单侧Crowe Ⅳ型DDH患者随机分为代偿长度组11例(转子下截骨后按照代偿法测得的双下肢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和绝对长度组10例(按照双下肢绝对长度差重建患肢长度)。平均随访10年,比较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the MOS 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SF-36)评分;以翻修作为终点,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评估假体生存率;根据症状及X线表现评价关节功能和假体松动情况。结果 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0年。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主要的SF-36评分和假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代偿长度组患者SF-36评分的“心理健康”项优于绝对长度组。10例出现聚乙烯磨损, 6例出现大转子区严重骨质疏松,3例骨溶解。5例翻修:1例感染、1例假体周围骨折、3例无菌性松动。结论 两种不同重建方式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和假体生存率无差异。绝对长度组患者手术满意度低于代偿长度组,术后持续感觉双下肢不等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研究全髋关节置换术结合滑膜切除治疗晚期髋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0年10月至2010年6月间行髋关节切开滑膜清理加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3例晚期髋关节PVNS感染性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8例为局限型,5例为弥漫型,平均年龄33.7岁(21~65岁)。患者术前活动受限症状明显,术前检查提示关节面破坏,关节间隙狭窄,严重的伴有股骨头变形。术中采用关节切开滑膜广泛清理人工髋关节置换。随访分析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复发情况。结果 10例患者平均术后随访5.6年(0.5~10.3年),未出现复发,假体稳定,Harris评分从术前的47.6分提高到90.8分,能进行日常活动。3例出现复发,其中1例再次行切开清理术,术后良好;1例目前暂时行放射治疗;1例因复发面积广泛压迫下肢血液循环,减容手术无效最终行髋关节离断术。结论全髋关节置换结合增生滑膜切除是治疗局限型PVNS伴有骨质破坏的合适手术方式,能极大改善临床症状,复发率较低。对于弥漫型的治疗,复发率较高,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8.
背景:软骨修复是现代组织工程一个主要目标,制造出新型工程移植物需要对被置换或再造组织的基本生物学性状有充分了解.目的:讨论软骨修复中用于软骨组织工程的细胞来源和提高分化的培养条件,尤其是细胞浓度、细胞因子、负载、基质以及氧张力等因素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资讯网及PubMed数据库1997-01/2009-06相关文章,检索词为"软骨损伤,软骨修复,cartilageinjury;cartilagerepair".此外还手工查阅相关专著数部.纳入软骨组织工程的细胞来源的研究.软骨修复中提高分化的培养条件的研究.软骨修复生物学特征以及临床尝试修复的处境研究结果与结论:外科医生们在清创修复全层创伤性缺损过程中,通过软骨基底缺损清创暴露邻近关节表面的骨髓内干细胞.此时,事实上已利用了软骨干细胞了.同样可以向缺损区添加分化的软骨细胞,再覆盖以骨膜,形成的细胞临界细胞浓度激活SOX-9表达.目前对于改变施于细胞的负载、化学和基质环境因素更加精细的科学手段的研究仍处在初期.以下几点务必注意:组织解剖结构如何决定着修复以及损伤的性质,有必要确保自然和人工组织的生物整合,防止一些自然现象阻碍科技手段在临床中恰当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局部冰敷疗法的早期临床效果。 方法前瞻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关节外科行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共40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冰敷组平均年龄(27±8)岁,对照组(27±7)岁。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冰敷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术后立即给予10% NaCl冰袋冰敷,观察两组患者疼痛度,肿胀度,膝关节活动度,足趾氧饱和度的区别。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随访率100%。随访时间6个月,冰敷组患者术后6 h、12 h、24 h、48 h、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60,P<0.05;t=5.286,P<0.05;t=6.799,P<0.05;t=14.150,P<0.05;t=5.670,P<0.05)。冰敷组患膝取三定点测量术后24、48、72 h肿胀值均小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髌骨中点t=4.101,P<0.05;t=9.430,P<0.05;t=5.800,P<0.05;髌骨上极2 cm处t=3.187,P=0.003;t=6.539,P<0.05;t=3.002,P<0.05;腓肠肌最粗处t=4.105,P<0.05; t=8.437,P<0.05;t=5.670,P<0.05)。冰敷组术后6 w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503,P<0.05)。冰敷组术后6个月膝关节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P=0.067)。冰敷组与对照组患肢足趾末梢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立即给予冰袋冰敷并持续72 h,并结合适当的功能锻炼,可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减轻患肢肿胀发生、改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同时冰敷并不会影响患肢末梢血运。  相似文献   
10.
背景:成人复发性髌骨脱位由于不必考虑损伤骨骺的问题,多数采用骨移植,但在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采用骨移植并不适宜,多数学者采用软组织移植治疗。 目的:回顾性评估22例骨骺未闭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采用软组织移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5月至2009年4月上海长征医院关节外科采用软组织移植治疗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22例共29膝,分别在移植后3周,6周,3个月,1年和此后每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髌骨稳定性、主观症状以及患膝康复情况。 结果与结论:22例患者中1例复发,1例发生髌骨内侧脱位,其余患者均取得较好疗效。软组织移植前后膝关节功能主观评分分别为46.99±5.91与94.40±9.70 (P < 0.01),Lysholm膝关节功能综合评分在移植前后分别为44.37±4.49与90.10±11.00 (P < 0.01),移植后髌骨-滑车适配角由移植前(16.27±6.74)°改善为移植后(5.33±8.78)°(P < 0.01),髌股外侧角由移植前(-1.92±7.64)°改善为移植后(11.95±3.99)°(P < 0.01)。软组织移植治疗骨骺未闭儿童复发性髌骨脱位,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疗效确切,有利于缓解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