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颈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很少见,我科最近诊断1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12岁,发现外阴肿物脱出2个多月入院.临床检查:t 36.8℃,发育正常,营养中等,食欲、睡眠、大小便正常.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妇科检查:外阴发育正常,直肠-腹部触诊,子宫水平位,子宫增大如孕50 d大小,轻度压痛,质韧.肛查可触及一肿块,并可见脓样分泌物自阴道溢出,双附件未触及异常.  相似文献   
2.
正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biphenotypic sinonasal sarcoma,BSNS)是WHO(2017)头颈部肿瘤分类中新增加的一类肿瘤。BSNS指一组发生于鼻道的低级别梭形细胞肉瘤,伴神经和肌源性分化。该病罕见,由Lewis等[1]在2012年首先报道,最初称为伴神经和肌源性分化的低级别肉瘤,后改称为双表型鼻腔鼻窦肉瘤。至今共有50余例报道,其中包括国内新近报道的5例[2,3]。现报道我院诊断的BSNS 1例。1 材料与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D5和CD43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DLBCL)(非特指)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DLBCL(非特指)病例81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CD20、CD3、CD5、CD43、CD10、Bcl-6、Mum-1和Ki-67在该组淋巴瘤中的表达,同时分析CD5和CD43表达与DLBCL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本组81例DLBCL病例中,CD5阳性表达7例(8.64%),CD43阳性表达26例(32.01%),CD5和CD43同时阳性表达6例(7.41%),CD5和CD43均为阴性54例(66.67%),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353,P<0.05)。 CD5表达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免疫表型分型( Hans分型)、部位和是否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无关;CD43表达与免疫表型分型和HBV感染相关,而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B症状和部位无关。 CD5阳性DLBCL患者的EFS和OS显著低于CD5阴性者;CD43阳性DLBCL患者的EFS和OS显著低于CD43阴性者。 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临分期外,年龄、性别、部位、B症状、免疫表型分型和HBV感染情况对患者生存期均无影响。结论 CD5、CD43和临床分期与DLBCL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4.
Her-2在乳腺癌、卵巢癌、胃癌、肺腺癌、肾细胞癌中过表达,现已是临床上对乳腺癌和胃癌治疗和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准确检测癌组织中Her-2的表达对肿瘤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和预后评估至关重要。目前普遍采用免疫组化(IHC)法检测Her-2的表达,其检测过程多为手工方式,无统一的操作流程,往往导致阳性检测结果不一。本文以乳腺癌组织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修复时间对Her-2表达的影  相似文献   
5.
原位杂交检测技术是早期发现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最可靠的方法,但由于在该检测方法中所使用的探针价格昂贵,按照目前探针剂量的使用方法(20μl/例),患者承担费用过高,实验室也没有经济效益甚至亏本,导致该项技术正常开展困难。为此,我们实验室尝试使用小剂量探针(5μl/例),对18例标本进行实验操作,同样得到理想的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73例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entin、S-100、actin(平)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结果73例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中潜在、低度、中度及高度危险病例数分别为6例、34例、21例及12例;诊断胃肠道间质瘤60例,平滑肌源性肿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侵袭行为危险程度与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的发生部位相关(P〈0.05)。结论对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进行分类诊断时,最好联合使用多项免疫组化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survivin、cyclin D1和PTEN在胃肠间质瘤(GIST)的表达情况,从而探讨这3种蛋白在GIST生长、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 对60例GIST标本进行survivin、cyclin D1和FFEN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survivin及cyclin D1蛋白的表达在正常组织与瘤组织间、低危组与高危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FEN蛋白表达在正常组织与低危组间差异不显著,但正常组织与高危组间差异显著。在高危组与低危组中survivin与cyclin D1的表达均呈正相关。核分裂数越多、瘤体越大、发病部位越低,survivin和cyclin D1表达越高,而PTEN表达越低。结论 ①在GIST发生、发展过程中,survivin和cyclin D1表达逐渐增高而PTEN表达逐渐减弱,其表达与肿瘤大小和核分裂数有高度一致性。②survivin和cyclin D1的表达高度相关,说明二者在GISTs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协同发挥作用。③PTEN表达降低主要表现在高危组,且与survivin和cyclin D1表达不相关,提示PTEN的变化出现较晚,可能代表不同于survivin.cyclin D1的信号转导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鼻咽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mucosa intraepithelial lymphocyte,mIEL)在鼻咽癌时的变化,初步探讨局部上皮增生活跃程度对mIEL的影响。方法:(1)收集可见黏膜上皮的51例鼻咽慢性炎症(NPi)和90例鼻咽癌(NPC)石蜡标本。(2)在HE切片上计数黏膜上皮内淋巴细胞、癌巢内淋巴细胞,判定巢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3)对部分病例用CD3、CD4、CD8(Npi20例,NPC33例)和PCNA抗体(Npi48例,NPC80例)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NPC组mIEL数量明显少于NPi组[(4.53±3.87)vs(6.33±7.20),P=0.017],但其在NPC各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变化不明显(P〉0.05)。(2)NPC组mIEL与其巢内、癌巢间淋巴细胞数量(P=0.011,P=0.018)和组织中T细胞数量变化(P=0.037)均呈正相关。(3)NPC组黏膜上皮PCNA表达强度与mIEL数量变化呈正相关(P=0.007)。结论:(1)NPC组mIEL明显减少,但在其肿瘤进展过程中变化不显著;(2)NPC组mIEL变化与其组织中淋巴细胞浸润情况和T淋巴细胞变化一致;(3)NPC组mIEL数量随黏膜上皮增生活跃程度而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鼻咽癌组织表达血管粘附分子-1(VCAM-1)与局部浸润淋巴细胞的关系。方法:收集51例鼻咽癌和22例慢性鼻咽炎石蜡标本和临床资料,观察癌巢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计数癌巢内淋巴细胞数量;用VCAM-1、CD3、CD4、CD8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并判断鼻咽癌表达VCAM-1程度,计数CD3+和CD4+、CD8+T细胞。结果:(1)癌细胞表达VCAM-1的鼻咽癌病例达92.16%。(2)鼻咽癌细胞表达VCAM-1与淋巴结转移与否、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3)鼻咽癌细胞表达VCAM-1与巢间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巢内淋巴细胞数量、CD4+、CD8+T细胞数量均无关(P>0.05)。(4)鼻咽癌细胞轻度表达VCAM-1时组织中CD3+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P=0.009),但不显示强度依赖性作用。结论:(1)VCAM-1在鼻咽癌细胞表达率很高,其表达强度与转移和临床分期无关。(2)鼻咽癌细胞表达VCAM-1与正常细胞表达VCAM-1的生理作用有所不同,不显示明确地吸引淋巴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模型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GF-β1在IB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和单纯束缚应激方法制造IBS动物模型(IBS1、IBS2组),同时设立灌肠对照和正常对照组,行内脏敏感性评价后,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TGF-β1在IBS大鼠模型组和对照组肠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IBS1、IBS2两模型组大鼠腹外斜肌收缩次数在不同扩张容量下均较正常对照纽明显增加(P〈0.05—0.01),组织学分析显示各组大鼠均无明显的炎症性表现。TGF-β1在各组肠粘膜组织均有表达,各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1作为一个抗炎性细胞因子在IBS发病机制中可能通过非直接的方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