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胫骨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胫骨后踝骨折较为罕见,这类特殊类型的骨折具有规律性的影像学表现和损伤机制。与常见的Pilon骨折受伤机制有明显的区别,而后踝骨折多为裂纹骨折,往往被忽略,临床中常漏诊后踝骨折,导致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测量肱肌止点的相关数据,为临床准确、安全地放置冠突钢板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8例正常新鲜成人肘关节标本,解剖观察肱肌止点的位置,并测量肱肌止点的长度、宽度、与内侧副韧带前束附着的间隙宽度及近端距离冠突尖的长度。结果肱肌止点大部分位于尺骨鹰嘴尖与冠突尖连线的内侧,长度为(21.79±2.70)mm,分深浅两头:浅头止点为腱膜组织,宽度(4.11±1.12)mm;而深头止点由两侧的腱膜和中间的肌肉构成,宽度(11.25±3.07)mm。其中,桡侧腱膜宽度(1.77±0.46)mm,尺侧腱膜宽度(2.75±0.57)mm,两者夹持的肌肉宽度(6.82±2.08)mm。肱肌止点与内侧副韧带前束附着的间隙宽度(4.14±0.49)mm,近端距离冠突尖的长度(9.30±1.51)mm。结论 (1)肱肌止点与内侧副韧带前束附着的间隙可用于放置尺骨冠突钢板。(2)松解肱肌深头止点的尺侧腱膜可使该间隙的宽度达到6.89mm,继续松解中间的肌肉可达到13.71mm,足以安放冠突钢板。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经骨盆前环皮下钢板内固定(APIF)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手术技术,并报告8例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总结本院骨科2012年27月间,8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采用APIF手术治疗要点,包括手术适应证、切口定位、皮下隧道的创建、接骨板的塑形与固定、手术注意要点。术后逐月随访,分析患者恢复状况,评估APIF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8例患者骨盆手术时间207月间,8例骨盆前环骨折患者采用APIF手术治疗要点,包括手术适应证、切口定位、皮下隧道的创建、接骨板的塑形与固定、手术注意要点。术后逐月随访,分析患者恢复状况,评估APIF手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8例患者骨盆手术时间2070 min,平均35 min;出血量5070 min,平均35 min;出血量50100 ml,平均60 ml。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腹股沟区及大腿外侧的皮肤感觉异常,6例男性患者均无阴囊肿胀、疼痛。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因其他疾病术后死亡,7例患者术后随访12100 ml,平均60 ml。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所有患者均无腹股沟区及大腿外侧的皮肤感觉异常,6例男性患者均无阴囊肿胀、疼痛。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患者因其他疾病术后死亡,7例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内固定牢固,骨折愈合良好。根据Majeed骨盆骨折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价,优6例,良1例。[结论]对于不稳定性骨盆前环损伤,APIF手术是一种安全性高、手术操作简便、微创、疗效肯定、并发症少的的固定方案。  相似文献   
5.
AO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应用AO肱骨近端内锁定系统(Philos)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间,使用Philos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4例,男7例,女17例,年龄31~74岁,平均61.2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6例,三部分骨折15例,四部分骨折3例,其中4例延伸至肱骨干中段骨折。手术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不剥离附着于骨折碎片及大、小结节上的组织即行骨折复位固定,其中7例骨缺损行人工颗粒骨充填。术后第3天肩关节适量被动活动,1周后适量主动及被动活动,2周后加强主动及被动活动功能锻炼。结果21/24例(87.5%)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4个月,平均8.2个月,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1.5周(10~16周)。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4例,良3例,满意4例,优良率81.0%(17/21)。结论Philos可起到牢固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作用,骨折愈合与功能锻炼同步,提高了治疗效果,特别适用于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粉碎性骨折及延伸至肱骨干的骨折。  相似文献   
6.
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患者髋部疼痛的原因之一,其常见的发生机制是在长期轴向负荷作用下关节软骨发生退行性的改变,但对于年轻患者早期骨关节炎的发生使用该理论不能得到满意的解释。2003年瑞士Ganz等提出了股骨髋臼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概念,即:存在髋臼和(或)股骨近端的形态结构异常的~组疾病,在髋关节运动终末期,发生股骨头颈和髋臼的异常碰撞,导致髋臼盂唇和(或)软骨的损害,从而引发髋关节疼痛症状,持续发展并导致髋关节的退变。根据引起FAI的形态异常来源于股骨近端和髋臼,将FAI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凸轮型撞击(canltype)和钳夹型撞击(pincertype)。随着对这一新概念的不断认识,国外对FAI的诊断及临床治疗报道逐渐增多,本文旨在对近期这一临床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供大家进一步认识和正确处理FAI。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损伤机制及介绍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入路进行治疗的经验.方法 自2007年5月至2007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后外侧人路治疗少见的胫骨外侧平台单纯后侧、后外侧骨折的患者6例.根据AO分型:41-B-2.2.4型即胫骨外侧平台后侧塌陷性骨折2例,41-B-3.1.2型即胫骨外侧平台后外侧塌陷劈裂性骨折4例.采用T型支撑钢板治疗4例,L型支撑钢板治疗2例. 结果 术后X线片检查示所有患者均达到解剖复位,6例术后随访15~37周,平均26.3周.随访3个月时X线片示骨折均已愈合,未见高度丢失,Rasmussen放射评分16~18分,平均17.3分.膝关节总伸屈度100°~135°,平均120°.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为85~95分,平均89.3分. 结论 胫骨外侧平台后侧、后外侧髁骨折是膝关节屈曲且在不同程度外翻状态下受到轴向暴力所致,而后外侧入路是治疗这种类型骨折较为理想的手术入路,具有暴露清楚、内崮定安放方便、创伤小以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老年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1997年1月-2007年6月间,手术治疗老年人跟骨骨折37例(41侧),男23例,女14例;年龄60~78岁,平均68.3岁.按Sanders CT分型,41侧跟骨骨折均累及距下关节面,Ⅱ型14侧,Ⅲ型18侧,Ⅳ型9侧.采用自制可塑形跟骨钛钢板18侧,"Y"形钢板4侧,Depuy跟骨钛钢板12侧,重建钢板5侧,AO跟骨锁定钢板2侧,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术后以x线影像学及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评价功能.结果27例(27/31,61%)共31侧跟骨骨折获得12~48个月(平均27.6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跟骨术后影像学形态较术前均有显著改善.平均主动活动度:跖屈36°,背伸12°,内翻15°,外翻10°.Mar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16侧,良13侧,可2侧,优良率94%(29/31).结论 对于后关节面移位明显的老年跟骨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快速破坏性髋关节病(RDC)是一种进展快速、股骨头短期内破坏吸收、患者疼痛症状严重、不同于股骨头坏死一般病程的髋关节破坏性疾病,临床较为少见。主要特点为单侧髋关节快速破坏,且1年内髋关节间隙狭窄2 mm或1年内50%的关节间隙狭窄,排除其他因素引起的关节破坏,是少见类型的骨关节炎~([1-5])。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女性、单侧多见,无明确创伤及皮质激素类用药史,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阳性实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31例股骨转子下骨折,男14例,女17例;年龄34~90岁,平均54.6岁.骨折按Seinsheimer分型:Ⅱ型14例(ⅡA型4例,ⅡB型7例、ⅡC型3例),Ⅲ型12例(ⅢA型8例、ⅢB型4例),Ⅳ型2例,Ⅴ型3例.26例行闭合复位,5例闭合复位困难置入主钉前行骨折端切开复位.结果 手术时间45~120 min,平均72.5 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50 ml,平均127.5 ml.本组27例(87%)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4.3个月,骨折均全部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0~21周,平均17.4周.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1例,良2例,中4例,功能优良率为85%.结论 PFNA是一种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有效的装置,符合生物力学的要求,手术创伤小,可达到较高的骨愈合率和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