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407篇
  2023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微血管减压术中采用悬吊法的手术技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2015年6月至2018年2月160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的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悬吊法在不同责任血管类型减压中的操作技巧,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所致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的病例中,椎基底动脉很少作为单支责任血管压迫神经,常伴有一支或多支血管压迫,术中结合悬吊法进行了责任血管的充分减压,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有效率为93%,面肌痉挛的手术有效率98.2%,术后疗效及并发症较其他非椎基底动脉相关的微血管减压术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复杂血管压迫类型,术中采用悬吊法可以充分减压,为微血管减压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帕金森病(PD)合并不宁腿综合征(RLS)的临床疗效及其程控策略。方法对我院2018年1~12月行DBS治疗的中晚期PD患者103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是否合并有RLS分为RLS组和非RLS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所有患者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术后1月开机并随访6月,总结DBS治疗PD患者RLS的疗效和程控策略。结果 103例PD患者均手术成功,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RLS组共有32例患者(31.07%),与非RLS组相比,病程、改良HY分级和UPDRS-Ⅲ评分显著更高(P0.05);RLS组开机后6月随访RLSRS评分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RLS组患者开机后6月程控参数较非RLS组双负刺激使用率更高,刺激触点选择下触点更常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晚期PD合并RLS率较高,STN-DBS可有效改善RLS症状,术后程控更多的选择双负模式和偏下触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the Parkinson's KinetiGraph,PKG)腕表定量评估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可行性,并分析其随访脑深部刺激术(DBS)治疗后患者运动迟缓症状改变的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至2019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并行双侧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术(STN-DBS)治疗PD患者临床资料20例,收集术前、开机1月、开机6月PKG腕表运动迟缓分数((bradykinesia score,BKS)、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PDQ-39日常活动评分,分别比较各评分治疗前后差异;将BKS分数和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分别与PDQ-39日常活动评分做相关性分析并比较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无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发生;治疗前后各评分均存在显著差异,两两比较中,各评分中开机1月和开机6月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开机6月和开机1月相比,BKS评分显著降低(P0.05);而UPDRS-Ⅲ运动迟缓评分和PDQ-39日常活动评分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KS评分与PDQ-39日常或评分的相关系数为0.862(P=0.000),高于UPDRS-Ⅲ迟缓评分与PDQ-39日常活动评分的相关系数0.633(P=0.000)。结论 PKG腕表BKS分数能有效评估PD患者运动迟缓症状,在随访DBS治疗后患者运动迟缓症状的改变中具有简便易行、省时省力的优点,可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复发脑胶质瘤患者再次手术治疗,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及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手术治疗的复发脑胶质瘤82例,探讨术后颅内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收集同期行手术治疗的原发脑胶质瘤病例200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比较分析,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用于探讨复发性胶质瘤再次手术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复发脑胶质瘤组和原发脑胶质瘤组患者中分别有36例(43.90%)和12例(6.00%)发生颅内感染,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胶质瘤患者中年龄≥55岁、合并糖尿病、其他恶性肿瘤史、III-IV级病理分级、术前合并放化疗、术中脑室系统打开患者所占的比例显著低于复发胶质瘤患者(P0.05)。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术中打开脑室系统、手术时间≥4小时与复发性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较高的颅内感染率有关(P0.05)。36例复发胶质瘤颅内感染患者的脑脊液标本中共分离出2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居多,占56.0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年龄55岁者,年龄≥55岁的复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风险的OR值为14.783(95%CI=1.011~216.058)。结论复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概率远大于原发胶质瘤患者。年龄、术前合并糖尿病、术中打开脑室系统、手术时间4小时与复发性胶质瘤患者术后颅内感染率较高有关。年龄是复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锥体束受侵犯程度与岛叶胶质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显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将患者分为3型,其中肿瘤仅侵犯岛叶前下部为Ⅰ型,侵犯岛叶后上部为Ⅱ型,浸润破坏内囊结构为Ⅲ型。分析各型患者术前、术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理学类型及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41例患者中,Ⅰ型18例(43.9%),Ⅱ型20例(48.8%),Ⅲ型3例(7.3%)。Ⅰ型患者术前、术后均无运动功能障碍。Ⅱ型患者术前4例有运动功能障碍,其中3例术后得到了改善,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1例术后新发生了运动功能障碍。Ⅲ型患者术前均有运动功能障碍,术后症状均进一步加重。Ⅰ、Ⅱ、Ⅲ型肿瘤全切除者分别有11例、5例、1例,与Ⅰ型比较,Ⅱ+Ⅲ型肿瘤全切除比例低[分别为26.1%(6/23),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Ⅰ、Ⅱ、Ⅲ型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Ⅲ~Ⅳ级胶质瘤患者分别有3例(3/18)、7例(7/20)、3例(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29例获3~72(22.7±12.0)个月的随访。Ⅰ型患者随访13例,均未复发;Ⅱ型患者随访15例,其中7例复发;Ⅲ型患者随访1例,术后第3个月因残留肿瘤增大而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3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越重,岛叶胶质瘤的病理学级别越高,手术全切除率越低,术后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苹果酸酶2(ME2)的乙酰化修饰在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系U87MG增殖中的功能及其分子机制.方法 基于序列保守性并结合质谱数据库,预测ME2的乙酰化修饰位点,再构建点突变体,转染细胞,通过免疫沉淀(IP)和Western blot确定修饰位点;通过293T细胞纯化ME2野生型和突变体,检测乙酰化修饰对ME2酶活的影响;通过共转染、富集纯化并结合酶活实验,检测去乙酰化酶Sirtuin3(SIRT3)对ME2酶活、细胞内活性氧(ROS)及NADH水平的影响;在U87MG细胞中用shRNA敲低内源ME2后,回转野生型和模拟乙酰化突变型,检测ME2的乙酰化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通过裸鼠成瘤在动物水平验证;通过Western blot在恶性脑胶质瘤临床样本中检测癌与癌旁组织中ME2的乙酰化水平差异.结果 K156是ME2主要的乙酰化修饰位点,该位点的乙酰化会抑制ME2活性并抑制U87MG细胞增殖.SIRT3去乙酰化ME2,提高ME2活性,促进NADH的生成,降低细胞内ROS水平.结论 SIRT3调控的ME2乙酰化修饰通过提高自身酶的活性,上调细胞NADH水平,降低ROS水平,从而促进U87MG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高良姜黄素(Cur)增强内皮细胞(ECs)自噬水平及抑制损伤血管内膜增生(IH)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实验中,将人脐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分为4组:对照组、3-MA组、Cur组、雷帕霉素(Rapa)组;采用吖啶橙(AO)染色和溶酶体荧光探针法(Lyso-Tracker Red)观察细胞酸性区室积累; Western-blot、免疫荧光检测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Ⅱ(LC3-Ⅱ)、p62、Akt及m TOR的蛋白水平。活体实验中,用球囊压迫法构建颈动脉内膜损伤大鼠模型; 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血管损伤组、3-MA组、Cur组和Rapa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颈动脉组织LC3-Ⅱ、p62、Akt及m TOR的蛋白水平,HE染色检测IH厚度及有效的管腔面积。结果体外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Cur组和Rapa组HUVECs内酸性区室明显增多,同时LC3-Ⅱ蛋白水平增高,p62、Akt及m TOR蛋白水平降低。活体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损伤血管中的LC3-Ⅱ蛋白水平上升,而p62、Akt及m TOR蛋白水平稍下降,Cur组和Rapa组大鼠血管中的LC3-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而p62、Akt及m TOR蛋白水平显著下降。HE染色显示,颈动脉内膜损伤后3周,损伤节段血管可见明显的IH及血管腔狭窄,而Cur组和Rapa组抑制了IH及减轻血管狭窄。无论在体外实验还是活体实验中,3-MA干预后均呈现一个相反的结果。结论 Cur能增加ECs的自噬水平及抑制血管损伤后的IH。其可能机制是抑制了ECs中的Akt/m TOR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母细胞瘤(HB)的诊断和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2月经显微手术治疗并经病理学证实的31例后颅窝HB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实质部分全切除29例,2例位于延髓者部分残留。术后27例随访3个月至3年,23例恢复正常生活和学习,4例存在轻度小脑共济障碍。结论 MRI是一种诊断后颅窝HB的有效方法;显微手术全切除肿瘤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