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4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分析年龄及固定范围对单节段胸腰段A型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27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AO分型均为A(A_1或A_2)型,均无严重神经功能障碍;其中T_(11) 3例,T_(12) 7例,L_1 11例,L_2 6例.所有患者按年龄分为:A组(青壮年组)12例,年龄16~55岁,平均(32.6±10.7)岁;B组(高龄组)15例,年龄56~78岁,平均(66.8±9.2)岁.采用后路经椎弓根椎体内同种异体骨植骨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固定范围分为长节段固定(骨折椎体上、下方相邻各2椎体)和短节段固定(骨折椎体上、下方相邻1椎体).记录并比较A、B两组不同固定节段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及术后1周、1年骨折椎体高度及骨折节段后凸角度变化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4个月,平均(29.6±9.1)个月.采用短节段固定者,A、B两组椎体前方压缩比术前分别为(41.3±14.0)%、(38.5±11.2)%,术后1周分别为(5.4±1.0)%、(8.3±2.1)%,术后1年分别为(13.6±1.1)%、(21.4±5.2)%;脊柱后凸角度术前分别为17.5°±1.0°、16.3°±2.1°,术后1周分别为4.2°±1.0°、6.0°±1.1°,术后1年分别为11.5°±1.0°、13.4°±3.0°.采用长节段固定者,A、B两组椎体前方压缩比术前分别为(40.8±11.5)%、(44.3±10.2)%,术后1周分别为(4.6±1.2)%、(9.7±2.1)%,术后1年分别为(8.3±1.0)%、(11.2±3.0)%;脊柱后凸角度术前分别为20.7°±2.0°、16.4°±3.1°,术后1周分别为3.1°±1.0°、8.3°±1.0°,术后1年分别为6.1°±1.0°、11.1°±4.0°.无论长节段固定还是短节段固定,两组患者术前椎体压缩程度及矢状位角度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及1年时骨折椎体前方高度及骨折节段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年与1周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壮年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患者无论采用短节段还是长节段固定手术,治疗效果均满意;对于高龄患者采用长节段固定较短节段固定疗效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局部破坏坐骨神经中辣椒素敏感传人纤维(CSPA),确定CSPA在自体椎间盘直接压迫L5神经根所诱导的机械刺激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 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建立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疼痛动物模型.同时暴露大鼠左侧坐骨神经,给予辣椒素溶液或溶媒处理.术前及术后不同的时间点测量大鼠双侧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变化.在3周当机械刺激疼痛阈值降到最低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测定脊髓后角中c-fos蛋白空间表达变化.结果 用辣椒素处理坐骨神经,完全阻止了椎间盘压迫神经根所诱致的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降低.椎间盘直接压迫L5神经根能够诱导后角中c-fos蛋白表达,而辣椒素处理坐骨神经能够抑制后角中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 主要终止于脊髓后角浅层的CSPA纤维,可能在新的坐骨神经疼痛动物模型机械刺激痛觉过敏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四川地震野战医院门诊伤病员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对地震灾区震后1周开始野战医院收治伤病员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地震灾区疾病谱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伤病员性别、年龄及诊断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各类伤病所占百分比,同时分析各类伤病员数的时间分布趋势.结果 2331例伤病员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受伤人群年龄段集中在15~60岁人群组,有1535例(65.9%),儿童组有382例,60岁以上人群组有414例(17.7%).排在前4位的疾病依次为:呼吸系统601 例(25.8%)、外科586例(24.9%)、皮肤科疾病295例(12.7%)及其他243例(10.4%).地震1周后内科收治人数超过外科伤病员数.结论 地震发生后应根据疾病谱合理配置人员、物资等,以提高救治效果并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4.
胶原酶化学髓核溶解术机制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胶原酶盘内注射对山羊腰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化学髓核溶解作用,重新评估化学髓核溶解术的机制。方法:胶原酶注射前10周,通过手术损伤椎间盘前外侧纤维环诱发椎间盘突出和退变,并经MRI证实。胶原酶注射后1天、1周、2周、4周、12周观察X线片上椎间盘高度指数、椎间盘的组织学等变化。结果:胶原酶对正常和退变椎间盘髓核组织具有类似的溶解作用。胶原酶盘内注射后在突出模型椎间盘中央和髓核突出部位均出现溶解空腔,终板破坏轻;而对正常椎间盘溶解部位在椎间盘髓核和内层纤维环,并严重破坏终板。结论:盘内注射胶原酶能有效溶解山羊突出模型椎间盘的中央和突出部位髓核组织。胶原酶注射后12周,退变间盘基质出现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5.
男,26岁,下腰痛3年余,近1年来明显加重,正常活动和工作明显受限,经多种保守治疗无效。查体:体温、血压、脉搏都在正常范围。物理检查见腰肌紧张,腰部活动范围明显减小。下腰部有广泛压痛和叩击痛。双下肢运动、感觉和反射正常。X线片示L3椎体上缘有一低密度巨大空洞样改变(图1);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原汽车驾驶员高发腰痛的原因,并对疼痛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通过对1132名高原汽车驾驶员的问卷调查和91名驾驶员的体格检查,分析各种造成腰痛的原因和相关因素。结果 高原缺氧反应可导致驾驶员发生腰痛,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职业行为和不良工作体位与腰痛有关;腰痛性质以酸痛为主;半数以上驾驶员腰背部有压痛点,而与腰痛肌有关的压痛点占45.61%。结论 高原汽车驾驶员腰痛的病因较为复杂,但他们的腰痛与职业有关。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one fractures from road traffic accidents and analyze their injury mechanism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search and medical care of traffic trauma. METHODS: Three hundred and six patients with fractures from road traffic accidents were included into this study. A total of 507 fracture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injury mechanism, location distribution and frequency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 most common location of fractures was the lower extremities, followed by the upper extremities, skull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and the rarest was the spine. A total of 56% of the patients suffered from multiple fractures. The fractures of the patella, femur and pelvis and the fractures of the olecranon, humerus and shoulder often happened simultaneously. CONCLUSIONS: The injury mechanism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ypes: impact, incoordinate movement, stretch injury and crush and extrusion. The fractures from traffic accidents have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centrifugal distribution of the injuries, multiple fractures, force transmission and ipsilateral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8.
对Schmorl结节形成的再认识(附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临床实际工作出发,对传统意义上的Schmorl结节进行再认识.方法:1例严重下腰痛患者,腰椎X线摄片提示L3-4和L4-5椎间隙上下终板不规则,L3椎体前下缘及L5椎体前上缘Schmorl结节形成,对其进行腰椎间盘造影及CT检查,并对手术切除的Schmorl结节病灶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椎间盘造影术显示部分造影剂渗入Schmorl结节形成处浅层.腰椎CT扫描发现Schmorl结节形成区腰椎软骨终板下有一类圆形、多囊状骨质密度不规则区,呈骨坏死样改变;组织学检查证实该骨密度不规则区为骨坏死区.结论:研究结果显示此例患者的Schmorl结节实际上是椎体软骨终板下的片状骨坏死灶;提示有必要对Schmorl结节的形成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9.
整脊手法配合脊柱诊断治疗仪治疗骨盆偏斜继发腰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整脊手法(Chiropractic)对骨盆倾斜性腰痛及纠正骨盆偏斜的治疗效果。方法在详细了解病史、阅读X光片及临床检查基础上,对患者先行侧卧位的整脊手法治疗,动作以高速度/低振幅为原则;每次手法治疗后即刻对腰骶部及骶髂关节周围给予脊柱诊断仪治疗。结果在本研究所治疗的13个病例中,治疗前两侧髂嵴高度差为(1.73±0.61)cm,治疗后两侧髂嵴高度为(0.28±0.10)cm,治疗前后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患者疼痛症状显著缓解或消除。结论双侧髂嵴不等高是骨盆旋转与位移的一种特殊方式,用两侧髂嵴高度差表示病变程度和疗效评价标准方便实用。整脊手法配合仪器治疗此类腰痛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少年颈椎长节段严重后凸畸形的颈椎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进一步分析手术治疗此类疾病的个体化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2月~2011年2月收治入院的青少年颈椎长节段严重后凸畸形患者18例的临床资料和手术治疗过程及治疗效果,术前、术后情况评价及手术方式选择的指标。结果根据对每例患者特点的具体分析采用针对性的手术入路。前方入路3例,后方入路3例,后方入路联合前方入路11例,一期前-后-前入路1例。后凸Cobb角由术前平均73°矫正至平均15°。随访3个月~6年,1例在融合固定的下端发生新的成角和节段性不稳,其余11例矫正度无明显丢失。3例瘫痪者均恢复正常神经功能。颈椎MRI检查表现高信号的18例患者中,没有发现颈椎后凸畸形和颈椎不稳,术后MRI信号变为正常。结论不同病因、不同畸形程度和不同继发性病理改变的青少年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应采用合理的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才能有效地矫正畸形和解除脊髓压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