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口腔白斑癌变的发生率约为6%,尤其糜烂型白斑时,癌变发生率可达28%。对临床上某些不便进行活检而又需要密切观察的口腔白斑癌变的早期诊断,能否通过口腔脱落细胞的电镜观察,作为一种诊断手段,尚未见报导。为此,我们开展了实验研究。材料和方法健康雄性金黄地鼠25只,平均体重76.7克。20只用0.5%二甲基苯葬蒽(DMBA)丙酮液涂抹口腔右侧颊囊粘膜,隔日一次,每周3次,按实验时间6、9、12和15周分为四组,其中6、9周组连续涂药,12、15周组于9周后停止涂药,每组5只,另5只为对照组。于末次涂药后用竹压舌板和毛刷刮取口  相似文献   
2.
丙中射线510-20270拉德混合照射、活存时间<1~15天的狗173只,照射后小肠畸形细胞出现在720—10100拉德剂量范围内,尤其955—5820拉德较多见(53—100%);最早见于照后2天(占17.3%),以照后3天(100%)和4天(92.2%)最多见,经过治疗活存时间延长到7天以后则未见畸形细胞。畸形细胞最早出现在隐窝处,并自基底部向绒毛顶端延伸移行,3天以后铺盖到粘膜表面。随着肠腺再生,畸形细胞渐消失,其消失过程也始自基底部。畸形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增大,形不整,多种多样;胞核增大,染色质稀疏减少,核仁增大,每见双核仁,而胞浆减少,偶呈合体状细胞;微绒毛存在,但稀疏紊乱,变短变细,线粒体膨胀空泡化,内质网扩张,核糖体减少,核膜膨出,高尔基氏器扩张;偶见异常核分裂;畸形细胞核DNA反应减弱,核仁RNA反应增强,胞浆RNA反应减弱,PAS反应减弱。根据畸形细胞的分布部位和具有微绒毛、偶见杯状细胞等特征,可以认为畸形细胞仍属于小肠上皮细胞。畸形细胞的出现可能是致伤而未致死的小肠上皮干细胞在短暂时间内继续其生命活动的一种病理性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3.
作者在烧伤治疗临床实践中见到,大面积深度烧伤男性病人的临床经过和预后常常比伤情相近的女性病人为严重,但对此现象尚缺少满意解释。烧伤虽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关于烧伤机体睾丸的病变,一些烧伤病理专著中均未见到叙述。本文介绍实验性烧伤狗睾丸的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材料和方法雄性健康杂种狗15只,年龄2—4岁,体重13—17公斤。在背部剃毛区占体表面积25%的范围内用3%凝固汽油燃烧50秒造成三度烧伤。为了渡过休克期,在烧伤后48小  相似文献   
4.
40只狗经60Coγ线全身照射6Gy。对照组8例,活存时间8~12天;抗菌素组8例,活存时间11~14天;综合治疗组24例,活存时间12~169天。综合治疗组(含输血)于照后17.5天以后死亡狗中见到骨髓造血组织再生灶,脾淋巴组织再生最早见于14天死亡例,然其造血和淋巴组织恢复程度较差,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5.
雄性狗30只,其中3Gy照射对照组5只,30天死亡率80%;单纯回肠段切除术对照组5只,均活存,回肠吻合部位均已愈合;3Gy照射后1/4、10和14天分别行回肠切除吻合术共20只狗,死亡率65%,吻合部位见愈合者分别为3/7、1/6和3/7只。文中指出,在急性重度骨髓型放射病的极期阶段,如果病(或伤)情需要,小肠切除吻合之类手术仍可进行,不宜列为禁忌。但如果能在放射病的早期实施手术较之极期更为适宜。针对受到较大剂量(尤其腹部)照射的放射事故病例或放射复合伤机体,进行肠道手术时,应在手术后特别注意预防发生肠套叠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562例急性放射病与放射复合烧伤、冲击伤死亡狗共发生肠套迭23例(4.09%),全部出现在骨髓型和肠型病例,未见于脑型与射线下死亡者。治疗组动物的肠套迭发生率达6.36%(14/220例),而效应组为2.63%(9/342例);单纯放射病时肠套迭的发生率为0.61%(1/164例),复合烧伤或复合烧伤、冲击伤时为4.49%(8/178例);骨髓型放射病时肠套迭的发生率为7.11%(17/239例),较肠型者2.34%(6/256例)显著增高。肠套迭最早见于照后23.5小时,最迟23.9天死亡狗,平均11.96±5.64天,以照后第二、三周发生率较高。肠套迭病例的照射剂量在137—4965拉德之间,其中265—1500拉德最多见。狗单纯放射病时并发肠套迭的照射阈剂量为660拉德,放烧复合伤时为265拉德,放烧冲复合伤时为137拉德。23例肠套迭中见单套迭(20例)和多套迭两种,后者包括双套迭(2例)和三套迭(1例)。小肠套迭(空空肠套迭和回回肠套迭)约占61%,回结肠套迭约占17%,十二指肠胃套迭约9%,多发型约13%。依据肠套迭病理变化,可分为单纯型(5例)、水肿型(1例)和坏死型(17例)。三型可能是肠套迭局部病变由轻到重依次发展的过程。肠套迭局部粘膜坏死、静脉淤滞、水肿、纤维素渗出、出血,并发细菌感染。其特点是上述病变较临床上肠套迭更多见,更严重;病变部位缺乏炎细胞反应。  相似文献   
7.
小肠是辐射敏感器官,照射后小肠粘膜迅速发生破坏。关于脑型、肠型、骨髓型放射病时小肠粘膜的病变规律,迄今缺少系统的资料。本文从病理方面比较了三种类型放射病时小肠粘膜损伤和修复的基本过程,着重探讨肠型放射病小肠的病变特点。  相似文献   
8.
关于急性放射病治疗过程中霉菌感染问题,自1949年Llebow.A.A等报告日本原子弹伤员尸检中有1例36天死亡妇女在咽部发现念珠菌以来,仅于少数事故病人——日本福龙丸渔船受害者,苏联铯自杀病例,国内钴源事故死亡者,和动物实验中报告发现霉菌感染。我们的同事曾报告受~(60)Coγ线350拉德照射后治疗狗霉菌感染的发生规律。至于更大剂量照射后实验  相似文献   
9.
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工作者发现的抗疟有效药,但对该药毒副作用的了解尚少。本文报告猴经连续肌注青蒿素油悬剂后亚急性毒性实验的病理学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0.
9只狗受到~(60)Coγ线全身照射1000rad,经同窝骨髓移植,其中7例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简称抗宿主病)。其病变主要发生于皮肤(7只)、口腔粘膜和小肠(各6只)、肝脏(5只)、大肠(4只)等处。指出口腔粘膜病变较为多见,应予重视。抗宿主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变性、坏死、溃疡形成(或剥脱)、充血、淋巴细胞浸润等;扫描电镜见浸润的淋巴细胞膜表面缺乏微绒毛。在抗宿主病的病理诊断中,应注意与辐射损伤、药物反应、免疫抑制剂毒性及原有疾患相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