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2007~2010年间河南省围产儿尿道下裂发生率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监测方法收集资料。调查对象为妊娠满28周至产后7天住院分娩的围产儿,包括活产、死胎和死产。结果416 280例男性围产儿中确诊尿道下裂254例,平均发生率为6.10/万,呈波动性,无长期趋势;城镇尿道下裂发生率高于乡村;≥35岁年龄组高于<35岁年龄组。结论我省围产儿尿道下裂发生率较高,但没有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2.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9~11月妇保科产后门诊6~8周复查的产妇58例,按不同分娩方式分为选择性剖宫产组(26例)和阴道顺产组(32例)。同期40例健康体检已婚未产妇女做对照,采用盆底肌力检测法进行评价盆底肌力,按0~5分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产后6~8周盆底肌力检测择期剖宫产组≤3分19%(5/26),≥4分81%(21/26);阴道分娩组≤3分50%(16/32),≥4分50%(16/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肌力均有影响,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盆底肌力的影响,但采取选择性剖宫产终止妊娠不是最佳解决办法。建议所有经过妊娠和分娩的妇女均应在产后及早做盆底功能的恢复训练,以降低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发生率,或延缓其发病年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近几年河南省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相关因素,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方法:按照全国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在河南省23个地市75所分娩医院进行监测,认真填写《围产儿季报表》和《出生缺陷儿登记卡》。结果:围产儿性别比无明显变化,但持续处于较高水平,20岁年龄组产妇和高龄产妇(≥35岁)组所占比例呈现上升趋势;城镇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乡村下降,整体变化不大;城镇与乡村出生缺陷主要类型不同,乡村首位是神经管缺陷,城镇首位是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重视低年龄组和高年龄组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工作;乡村重点是宣传推广叶酸制剂的使用,预防神经管缺陷,城镇重点是筛查先天性心脏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欣母沛)在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合并前置胎盘孕妇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胎儿娩出后宫体肌层注射缩宫素)、试验组(胎儿娩出后常规宫体肌层注射缩宫素,同时宫体肌层注射欣母沛),比较两者术中、术后2 h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以及血红蛋白下降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术中、术后2 h、24 h出血量分别为(219.90±26.39),(309.10±28.18),(323.67±22.13)mL,对照组分别为(367.60±35.86),(433.63±55.52),(428.37±55.87)mL,试验组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血红蛋白下降为(1.04±0.27)mL,对照组(1.46±0.39)mL,试验组血红蛋白下降少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预防性使用欣母沛,可明显减少术中和术后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mad7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关系。方法:选择因子宫内膜异位症住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取其异位内膜(A组)和在位内膜(B组)进行研究,同期因子宫畸形住院手术患者30例为对照组,取其正常子宫内膜(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三组组织中Smad7的表达情况。结果:A、B组Smad7表达较C组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增生期和分泌期Smad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mad7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孕产妇产科出血481例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其中绝大多数是产后出血,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1]。作者调查了1996年至2008年河南省25个监测点孕产妇产科出血死亡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河南省出生缺陷的变化趋势、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 ;为制定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医院"出生缺陷监测方案"在我省23个地市,由1996年开始时的57所分娩医院到2003年扩展到75所医院进行,具体内容通过填写《围产儿季报表》和《出生缺陷儿登记卡》来完成。结果河南省出生缺陷监测体系中围产儿男女性别比无明显变化,持续处于较高水平,平均126.5∶100;出生缺陷发生率整体有下降趋势,乡村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城镇、女性出生缺陷儿发生率高于男性;以25岁~年龄组出生缺陷儿发生率最低,高龄产妇(≥35岁)组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主要的出生缺陷依次是神经管畸形、总唇裂、先天性脑积水、先天性心脏病、多指(趾)畸形、肢体短缩畸形、马蹄内翻足。结论降低新生儿出生性别比;重点关注高龄产妇(≥35岁)的保健;预防神经管缺陷的发生是提高我省出生人口素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异位内膜组织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CD34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测定38例EMs异位内膜与40例正常对照组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分析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EMs异位内膜组织中eNOS、VEGF和CD34的表达较正常内膜组织的表达明显增高;在EMs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eNOS和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r=0.984,P〈0.05)。结论:异位内膜组织的侵袭力增强及血管生成可能与eNOS、VEGF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肿瘤坏死因子-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内异症患者的在位内膜(在位组)及异位内膜(异位组)中TNF-α的表达,并与40例正常子宫内膜作对照(对照组)。结果:TNF-α染色主要定位于腺上皮细胞的细胞浆中,间质细胞浆中少量表达。对照组TNF-α蛋白的表达,分泌期高于增生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s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各期表达均增高,增生期和分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在内异症患者异位内膜中的异常表达,可能在内异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