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亚砷酸钠体外染毒对人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IL-10、穿孔素(perforin,PFP)和颗粒酶B(granzyme B,Gr B)水平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成年人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出淋巴细胞,分别暴露于含终浓度为0.00(对照)、5.00、10.00、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的培养基染毒12、24、48 h。采用HE染色法鉴定染毒模型;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ELISA法检测IL-6、IL-10、PFP和Gr B的水平。结果与不同时间的对照组相比,5.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均升高,而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组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12 h比较,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 h及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48 h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 h组和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24 h组及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IL-6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 h组和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 h组及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IL-10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1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24 h组及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PFP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12 h比较,各浓度亚砷酸钠染毒组淋巴细胞分泌的PFP水平均升高,除1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 h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12 h组和20.00、30.00μmol/L亚砷酸钠染毒24、48 h组淋巴细胞分泌的Gr B水平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亚砷酸钠染毒12、24、48 h后淋巴细胞分泌的IL-6、IL-10、Gr B水平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砷暴露可诱导IL-6、IL-10、穿孔素及颗粒酶B表达水平升高,导致细胞因子分泌平衡紊乱,此可能在砷致免疫系统损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 性别-年龄-肺功能(GAP)分期和复合生理指数(CPI)均作为预测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死亡风险的工具,常被国内外学者使用,而哪一种模型更具有优势或临床应用价值,目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GAP分期与CPI对IPF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2-2019年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确诊的有完整临床数据及回访记录的200例IPF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1例(90.5%),女19例(9.5%);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6.0±7.6)岁。分别使用GAP分期与CPI评分对患者进行分组,GAP Ⅰ期109例(54.5%),GAPⅡ期75例(37.5%),GAPⅢ期16例(8.0%);CPI评分≤41分99例(49.5%),CPI评分>41分101例(50.5%)。对不同GAP分期及CPI分组下IPF患者的临床、影像学、肺功能等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其符合GAP分期与CPI的模型分布特征。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IPF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绘制两模型预测IPF患者死亡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两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UC),利用Medcalc 软件分析两模型在总体以及不同时间点上对IPF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 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GAP评分高〔HR=1.038,95%CI(1.023,1.054)〕、CPI评分高〔HR=1.509,95%CI(1.286,1.771)〕、GAP Ⅱ期〔HR=2.622,95%CI(1.536,4.475)〕、GAP Ⅲ期〔HR=4.002,95%CI(1.947,8.226)〕是IP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GAP分期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分别为0.685〔95%CI(0.616,0.749)〕、0.675〔95%CI(0.606,0.740)〕、0.642〔95%CI(0.571,0.708)〕、0.668〔95%CI(0.598,0.733)〕,CPI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分别为0.750〔95%CI(0.684,0.809)〕、0.745〔95%CI(0.679,0.804)〕、0.735〔95%CI(0.669,0.795)〕、0.745〔95%CI(0.679,0.804)〕。GAP分期与CPI预测IPF患者2年内死亡率、3年内死亡率、总体死亡率的AUC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93,P=0.028 3;Z=2.918,P=0.003 5;Z=2.529,P=0.011 4);GAP分期与CPI预测IPF患者1年内死亡率的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799,P=0.072 1)。结论 CPI与GAP分期对于IPF预后均是非常有效的预测指标,且CPI在总体死亡率以及2年、3年内死亡率的预测上明显优于GAP分期,但AUC仅为0.64~0.75,其准确预测能力有限,仍需探索建立更为实用有效的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大鼠肝脏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s)活性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A1(GSTA1)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肝脏损伤中作用。[方法]采用固相萃取法提取水样中有机污染物,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玉米油)和低、中、高3个染毒组(剂量分别为每天5、20、80 L/kg·bw),进行经口灌胃染毒12周。分光光度法检测GSTs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GSTA1基因的m 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同时检测肝功能各指标。[结果](1)大鼠肝脏GSTs酶活性:与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及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50.66±5.62)U/mg蛋白]和高剂量组[(39.80±12.95)U/mg蛋白]的GSTs酶活性升高(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GSTs的酶活性则明显降低(P<0.05)。(2)GSTA1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中、高剂量组高于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及低剂量组(P<0.05);而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GSTA1的m 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染毒剂量的增加,GSTA1蛋白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及低剂量组比较,中、高剂量组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中剂量组比较,高剂量GSTA1的蛋白表达则下降(P<0.05)。(3)肝功能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血清胆碱酯酶(CHE)在中、高剂量染毒组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换酶(AST)则仅在高剂量组升高(P<0.05)。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在高剂量组下降(P<0.05)。GSTA1蛋白表达、GSTs活性与染毒大鼠肝脏CHE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490 5,r=0.685 2;P<0.05)。[结论]在本实验条件下,饮用水有机提取物较高剂量染毒可上调大鼠肝脏GSTA1的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调控GSTs活性改变,从而导致大鼠肝细胞对毒物的易感性增强,肝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结核感染T淋巴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为阳性而痰涂片为阴性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与Ⅰ/Ⅱ期结节病患者的诊断模型,以提高临床对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T-SPOT.TB检查阳性,且未接受过抗结核药品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经胸部CT检查和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100例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纵隔淋巴结结核组)和50例结节病患者(结节病组;Ⅰ期结节病8例,Ⅱ期结节病42例)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指标,建立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和特异度等指标评价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对选取的纵隔淋巴结结核患者与Ⅰ/Ⅱ期结节病患者临床检查指标的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血管紧张素转化酶(SACE)、血红细胞沉降率(ESR)和淋巴细胞计数(Lym)是纵隔淋巴结结核与Ⅰ/Ⅱ期结节病鉴别的相关独立因素[Wald χ2=5.826, P=0.016,OR(95%CI)=0.968(0.942~0.994); Wald χ2=5.583, P=0.018,OR(95%CI)=1.036(1.006~1.068);Wald χ2=4.074, P=0.044,OR(95%CI)=4.487(1.044~19.279)]。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为:logit (P)=-0.418-0.033×SACE+0.036×ESR+1.501×Lym,ROC曲线分析模型的诊断效能为AUC=0.850(95%CI:0.773~0.927),最佳临界值为1.307,敏感度为82.4%,特异度为80.9%。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诊断模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临床医师鉴别诊断T-SPOT.TB检测为阳性的纵隔淋巴结结核与Ⅰ/Ⅱ期结节病的辅助参考工具。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遗传损伤与皮肤损害之间的关系,为砷中毒致癌的机理探讨、动态监测及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临床及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燃煤砷接触者进行分组,并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其遗传损伤情况进行测定.结果①砷接触者的染色体畸变(CA)及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明显高于对照组,微核(MN)仅在癌变组明显升高;②DNA-蛋白质交联(DPC)、DNA单链断裂(SSB)、程序外DNA合成(UDS)增加及DNA合成(DS)降低与砷中毒皮肤损害的加重一致,SSB及DS在病区非病人中即可发现;DPC在角化过度、癌前病变及癌变组显著增高;③病区非病人无皮肤损害时已有遗传损伤的发生,随着皮肤损害的出现及逐渐加重,遗传损伤各指标的发生率逐步增加,呈明显正相关关系(P<0.01);在角化过度、癌前病变及癌变组DPC发生率显著升高;MN、CA、SCE、SSB、DS及UDS发生率在癌变组明显增加.结论①燃煤型砷中毒能导致人体细胞水平及分子水平遗传物质的损伤,并能抑制DNA的合成及修复功能;②遗传物质损伤、DNA合成及修复受抑参与并导致了砷性皮肤癌变;③SSB、SCE及CA敏感性好,DPC特异性强,它们结合对慢性砷中毒遗传损伤早期诊断及砷中毒癌变监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燃煤型污染砷中毒与肝损害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燃煤型污染砷中毒与肝损害的关系,为砷致肝损害的"三早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内科、影像学、病理学及生物化学方法 对燃煤型污染砷中毒病区砷暴露人群进行临床症状体征、肝脏B超、病理形态学检查及血清学肝损害指标检测.结果 砷暴露者有不同程度的消化系统主观症状;轻、中、重度组砷中毒患者的B超异常率分别为12%,34%和64%(P<0.01);砷中毒患者肝脏病理学改变以肝组织纤维增生改变最为明显.血清学检查发现: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s)(20.42±11.10)U/L,羟脯氨酸(Hyp)(29.5±7.3)μg/mL,血清透明质酸(HA)(68.48±51.80)μg/L,轻、中、重度组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总胆汁酸(6.84±4.45)μmol/L、γ-谷氨酰转肽酶(49.71±28.50)U/L,Ⅲ型前胶原(92.01±43.77)μg/L和Ⅳ型胶原(89.33±14.41)μg/L,在中、重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STs、Hyp、HA的联合检测对早期发现和诊断砷所致肝细胞损害及肝纤维化有重要参考价值;肝脏B超检查及选择性监测上述指标,对判断肝损害的发生发展及针对性治疗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了解G市某地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的水质现状,为饮用水卫生学评价及水源保护提供参考.方法:采集G市某地水源水和管网末梢水水样,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采用化学法、微生物学方法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水质常规项目进行检测,利用固相萃取及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水样中的有机物,比较水源水和末梢水水样的合格率.结果:水源水和末梢水各检测118个水样,合格率分别为75.42%和83.90%,水源水的合格率较末梢水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样的pH值、总硬度、硝酸盐、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锰、铁、铜、锌、砷的检测结果均未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限值,水源水中不合格的检测项目有色度、混浊度、耗氧量、硒、铅,末梢水中不合格的检测项目有耗氧量、硒、铅;水源水水样中检出10种有机物,末梢水水样中检出12种有机物,水源水水样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及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最高值分别为0.019 6 mg/L和0.0048 mg/L,末梢水中DEHP及DBP的最高值分别为0.018 4 mg/L和0.004 2 mg/L,均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中的限值要求,其余有机物检测值均低于卫生标准或检出限.结论:该地饮用水的硒、铅及有机物污染亟待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氯化消毒饮用水有机提取物对SD大鼠睾丸结构及精子质量的影响。方法于2011年7—9月(丰水期)采集贵阳市某地水厂的管网末梢水水样。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予玉米油)及3、15、75 L/kg饮用水有机提取物染毒组,每组10只,采用灌胃方式进行染毒,每天1次,连续染毒4周。末次染毒24 h后,对大鼠的精子计数、精子活动度及精子形态进行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75 L/kg组大鼠睾丸生精小管直径、间质细胞数、精子计数均较低,空泡状生精小管比率、生精细胞脱落比率、空泡状生精细胞比率以及生精细胞脂滴发生率均较高;15、75 L/kg组大鼠睾丸生精细胞核异常率和精子畸形率均较高,精子活动度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地较高剂量的氯化消毒饮用水有机提取物染毒可引起SD大鼠睾丸组织损伤和精子质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NA 蛋白质交联 (DPC)在监测砷中毒遗传损伤及皮肤病变的发生发展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皮肤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对砷接触者进行分组 ,并采用12 5Ⅰ 后标记法测定其DNA 蛋白质交联状况。结果 :燃煤砷接触可增加人体DNA 蛋白质交联的发生率 ,其发生早于皮肤损害 ,与对照、病区非病人及一般病变组比较 ,皮肤角化过度、癌前病变及癌变组明显增高 (P <0 0 5或P <0 0 1) ;该指标的增高与尿砷、发砷值密切相关 ;吸烟及燃煤年限可对其产生影响 ,年龄分层中以 4 0岁以上者DPC形成最为突出 ,男性的DPC形成高于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