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医药卫生   65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血管病诊治研究新策略探索及其评介   总被引:16,自引:10,他引:6  
脑卒中作为发病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一直备受广泛的瞩目,随着脑卒中诊治研究不断地深入发展进步,近年来的新认识与探索呈现出爆炸式增长。我们在此扼要评介脑血管病诊治研究中热点问题及其相关新策略,以期引起同道们更深入地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MR显微成像技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老年斑的沉积情况。方法2只17个月龄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V717I]小鼠和2只野生型小鼠,行活体T2WI,然后对照影像定位结果进行组织学切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T2WI中老年斑的沉积情况以及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的对应关系。结果转基因小鼠T2WI上显示大脑皮层和海马区可见点状低信号,且部分低信号可以和组织学切片所显示的老年斑相对应;野生型小鼠T2WI未见明显的低信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也未见到染色阳性的斑块。结论MR显微成像技术检测老年斑的沉积是可行的,且可用来特异性地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相似文献   
3.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转染人TH基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TH)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 cells,MSCs)后TH的表达情况及转染TH基因对MSCs的影响.方法构建含人TH基因的pCMV/hTH质粒,用脂质体转染原代培养的大鼠MSCs;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TH基因的表达及MSCs的分化情况;MTT比色法测定转染后的MSCs细胞活性,并与未转染的MSCs进行细胞活性比较.结果构建的pCMV/hTH质粒经ECoRI酶切后产生1.9okb和5.3kb的片段,与回收的目的基因及载体基因片段大小相符;转基因后的MSCs Western blot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TH染色阳性;转染后MSCs未见有NeuN,GFAP的表达;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活性,未转染与转染者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构建的TH基因能在体外培养的鼠MSCs中较好的表达,转染不会诱导MSCs向神经样细胞分化,对MSCs细胞活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间质干细胞与脑缺血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化彪  张苏明 《卒中与神经疾病》2003,10(2):127-128,F003
间质干细胞 (MSCs)是指存在于骨髓间质中具有自我复制能力 ,并在特定条件下分化为中胚层起源组织的非造血组织干细胞。MSC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强大的增殖能力 ,由于易从骨髓中分离及体外扩增纯化 ,在组织工程领域倍受关注。由于近二年来发现了MSCs可以横向分化 (Transdifferentiation)为外胚层起源的神经细胞 ,使其在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更加广泛 ,尤其在脑血管病方面 ,本文就MSCs对脑缺血损伤治疗的研究与进展综述如下。1 MSCs的生物学特性Friedenstein等在 1970年左右首次报道了骨髓标本中小部分贴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分化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一种新发现的抗氧化蛋白质--凋亡敏感基因(SAG)在短暂性缺氧再复氧复注血清诱导的细胞坏死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用短暂性缺氧再复氧复注血清来诱导原代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损伤,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凋亡敏感基因的表达,并作图像分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胶质细胞在短暂缺氧再复氧复注血清后不同时间点的凋亡率.结果凋亡敏感基因在缺氧15 min再复氧复注血清5 h后表达最高,在复氧复注血清16 h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细胞凋亡率在缺氧15 min再复氧复注血清1h时达到最高,而在再复氧复注血清5 h后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凋亡敏感基因具有抗凋亡的作用,可减轻星形胶质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bcl-xl基因的过表达对小鼠大脑中动脉栓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bclxl转基因小鼠,经传代及检测后证实,该转基因小鼠中存在着bclxl基因的过表达,然后将该模型小鼠与同种系野生型小鼠同时行线栓永久性阻塞大脑中动脉,在缺血24h时测其神经功能评分,观察转基因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的差别。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测其梗死体积,观察梗死体积的动态变化。用TUNEL法观察小鼠的脑组织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再灌注时凋亡细胞的数量和分布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梗死前后两种小鼠脑组织中bcl-xl的表达量的差异。结果缺血24h后转基因小鼠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缺血后3、24、72h,转基因小鼠的梗死体积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UNEL显示在缺血再灌注后的不同时间点,转基因小鼠皮质缺血区内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梗死前后转基因小鼠的皮质细胞bclxl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野生型小鼠(P<0.05),且梗死后两种小鼠体内的bclxl的表达量均较梗死前增加(P<0.05)。结论在规范化的标准条件下,转基因小鼠中bclxl基因的过表达能够降低脑梗死的体积并改善小鼠的神经功能;过表达bclxl基因的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脑出血被公认为是病死率和致残率最高的脑血管急症,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众多急性期治疗手段,脑出血却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主要是支持和对症处理,且效果始终不尽人意,脑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争议。近年来,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VⅡ(rFVⅡa)超早期治疗脑出血成为1个新研究热点。各国学者围绕rFVⅡa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以期望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上取得突破,且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现将rFVⅡa在脑出血超早期治疗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突触蛋白-I(synapsin-I)在胚胎干细胞(ESCs)体外神经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采用“五步法”和维甲酸(RA)法两种途径体外诱导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并以另一种可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肿瘤细胞-PC12细胞的诱导过程作参照,从不同的途径、不同的细胞进行比较.通过免疫组织化学、RT-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这一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变化.找出synapsin-I在ESCs向神经细胞分化过程中表达变化的共同规律。结果结合形态学和其它神经特异性指标的变化,synapsin-I在ESCs和PC12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过程中具有早期即有表达,后逐渐升高,至分化成熟阶段达最高,后期又逐渐下降的变化规律。结论在ESCs的分化过程中,synapsin-I的表达存在特定的时空规律,并与ESCs的形态学改变相关,提示synapsin-I可能对ESCs在神经分化过程中的形态分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SD大鼠小脑共济失调检测仪的研制及行为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自制大鼠小脑共济失调检测仪,研究检测方法并评价其有效性、科学性.方法 自制大鼠共济失调检测仪;采用鼠脑立体定位仪,微量注射海人藻酸(KA)损毁SD大鼠小脑各部.观察大鼠共济失调及行为学变化,病理学证实小脑各损害部位.结果 行为学表现为小脑受损后肢体行动困难、笨拙,行走不稳,躯体向左右侧倾倒或打转,自己难以翻正,反应迟钝,胆小,紧张等表现; 病理学证实KA注射位点准确,注射部位的神经元已大部分坏死、脱失;SD大鼠各部位损害有不同的共济失调表现及行为学表现;自制大鼠小脑共济失调检测仪能定性定量地反映SD大鼠的共济运动及小脑受损后的共济失调.结论 自制共济失调检测仪可用于SD大鼠小脑共济失调的定性和定量检测,SD大鼠左、右小脑和蚓部损害后有不同的共济失调表现及行为学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L -精氨酸 (L -arginine,L -Arg)对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rhage,SAH)后脑组织血液供应和血清一氧化氮 (nitricoxide,NO)及血浆内皮素 -1(endithelin -1,ET -1)的影响。方法应用脑底动脉环血管内穿刺法建立接近于人类SAH的大鼠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 ,进行相似的手术操作但不刺破脑底动脉环 )、SAH组和SAH +L -Arg组。L -Arg(Sigma)于术前30min按0.5g/kg腹腔注射 ,每隔6h以同样的剂量追加1次。应用激光多普勒血流计动态检测24h内大脑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量 (regionalcerebralbloodflow,rCBF) ,动物断头取血后采用铜离子活化镉还原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清NO(NO2-/NO3-)水平 ,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不同时间点血浆ET-1含量 ,同时股动脉插管监测平均动脉血压和血气指标。结果各组大鼠生理指标均未发生明显改变 ,假手术对rCBF、NO、ET-1无显著影响。SAH组术后rCBF迅速降低 ,1h达最低值 ,24h内无明显恢复 ;SAH组血清NO水平于术后1h开始下降 ,持续24h ;在术后1~24h,SAH组血浆ET -1水平均显著高于SO组。与SAH组比较 ,SAH +L -Arg组rCBF下降的速度减慢 ,下降的程度减轻 ;血清NO水平下降的幅度减小 ,血浆ET -1增加的程度减轻。结论血中NO下降和ET -1增加可能通过引起脑血管收缩和微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