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1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1篇
医药卫生   176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167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牛黄中胆酸和总胆酸含量测定方法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胆酸和猪去氧胆酸与硫酸加效产生脱水反应,形成共轭双键,在不同条件下各自在紫外区产生相同特征吸收峰,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照品比较法进行人工牛黄中胆酸和总胆酸的含量测定。经实验证明方法可行,较现行卫生部标准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易于普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手术创伤腹膜组织中核转录因子Sp1激活 ,COL1A1和TIMP 1表达变化与腹膜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 (EMSA)检测手术创伤后不同时间的腹膜组织核转录因子Sp1的表达水平 ,WesternBlot检测COL1A1和TIMP 1蛋白表达 ,Masson染色观察腹膜组织中胶原纤维的变化。结果 Sp1在手术创伤后 0 .5h被活化 ,随着手术时间延长Sp1活性逐渐增强 ,至创伤后 4h时达高峰 ,同时创伤腹膜组织中的COL1A1和TIMP 1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 ,存在差异显著性 (P <0 .0 1)。在手术创伤期内随手术时间的延长腹膜组织中胶原纤维增加。结论 核转录因子Sp1活化导致Ⅰ型胶原合成增加 ,细胞外基质降解减少 ,从而启动腹膜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射频消融治疗肝肿瘤315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1999年6月至2003年8月用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ablation,RFA)治疗315例肝肿瘤病人的病例资料,探索RFA治疗肝肿瘤近远期疗效。方法采用了一次定位、多点穿刺,RFA联合肝动脉栓塞(TAE)、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治疗直径5~13cm的大肝癌,及经皮经肺经膈肌RFA治疗膈顶部肝癌。结果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1%,无一例住院期间死亡。AFP阳性的169例肝癌病人中,RFA后有124例(73.6%)明显降低,其中有95例(56.2%)转阴。半年生存率为89.5%,1年生存率为80.1%,18个月生存率为61.4%,24个月生存率为48.3%,>36个月生存率为35.6%。结论采用TAE、SPVE及RFA一次定位多点穿刺法治疗无手术切除指征的中晚期(含大肝癌)的病人,疗效明显,总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一种可提高肝细胞纯度和存活率的分离培养方法。方法 以体外两步胶原酶灌流法分离肝细胞,然后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在接种培养前不经进一步处理,试验组则在应用适宜的Percoll梯度液离心纯化之后再行培养。藉台盼蓝拒染法比较两组肝细胞的存活率,采用MTT法动态比较两组肝细胞的增殖状态,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纯度和形态。结果 未经进一步纯化处理的猪肝细胞存活率为90%±5%,鼠肝细胞存活率为80%±5%,两者纯度均约90%;经Percoll梯度液离心纯化后,其高活力肝细胞比率均提高至98%±2%,纯度可达99%以上。从开始接种到大部分肝细胞贴壁生长,试验组比对照组肝细胞的时间有所缩短。结论 用Percoll梯度液纯化新分离肝细胞,可提高肝实质细胞的活力与纯度。  相似文献   
5.
影响脐血IgE值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本研究对影响脐血IgE值的可疑因素进行分析 ,探讨影响儿童食物过敏的可疑因素。方法 选取孕期妇女 10 5名及其所生婴儿 ,采用标准问卷调查获取资料 ,对影响脐血IgE的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母亲的过敏性疾病史、父亲过敏性疾病史中的皮炎表现型、孕期妇女过敏性疾病发作史、有过敏史妇女孕后期摄入过量的牛奶和鸡蛋均与脐血IgE值的上升有关 ,且上述 5个因素对脐血IgE水平的影响依次降低。 结论 母亲的过敏性疾病史和父亲过敏性疾病史中的皮炎表现型是导致新生儿脐血IgE值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 ;同时 ,妊娠期加强对有过敏史妇女的保护 ,防止过敏性疾病的复发 ,在孕后期控制有过敏史妇女牛奶、鸡蛋等大分子食物致敏原的摄入 ,有助于降低脐血IgE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高原康胶囊对快速进入高原者血浆醛固酮 (Aldosterone ,ALD)、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II ,AII)及水负荷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 80名由平原快速进入高原的新兵随机分为实验组 4 0名 ,对照组 4 0名 ,实验组于平原登机前开始给予口服高原康胶囊 ,连服 3日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 ,两组均于进入高原的前 1天及进入高原的第 3天午给予水负荷实验 ,并对饮水前血浆ALD、AII及饮水后 15 0min内各时间段的尿量及两组进入高原后 7天内急性高原病 (Acutehighal titudediseaes ,AHAD)的发病率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对照组进入高原后与平原相比血浆ALD、AII显著升高 ,水负荷实验 6 1min~ 15 0min各时间段的尿量及相应时间的总尿量与平原时相应各时间段的尿量及相应时间的总尿量相比则显著减少 (P <0 0 5~ 0 0 0 1) ,而实验组则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进入高原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水负荷实验 6 1min~ 90min的尿量及 12 0min、15 0min的尿总量则显著多于对照组 (P <0 0 5 ) ;血浆ALD、AII及AHAD发病率则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0 1)。结论 :高原康胶囊能显著降低快速进入高原者的血浆ALD、AII ,通过对水负荷调节的影响减少机体的钠水潴留 ,从而防止快速进入高原者AHAD的发生 ,可用于大批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失血性休克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及线粒体功能的改变 ,为阐述休克肠道靶学说和线粒体能量代谢提供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2 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休克前组和休克 1,2 ,3,4 ,5h组。采用RT -PCR方法观察线粒体ATPase 6 ,8mRNA量的改变。用透射电镜观察、生物体视学测量线粒体形态 ,用Clark氧电极测线粒体呼吸功能。 结果 失血性休克 1,2h ,ATPase 6 ,8基因表达增强 ,以后渐减弱 ,至休克 5h表达最低 ,ATPase 6 ,8基因表达分别降为正常的 6 9.3%和 78.4 % (P <0 .0 1和P <0 .0 5 )。失血性休克 2h和5h ,线粒体平均截面积、长径、面密度、体密度均显著增加 (P <0 .0 1) ,休克 5h时分别为休克前的2 .0 ,1.4 5 ,1.4 7,2 .2 2倍。休克 5h ,线粒体比表面和数密度分别下降 32 %和 2 4 % (P <0 .0 1和P <0 .0 5 ) ,嵴和基质破坏明显。失血性休克后肠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控制率和氧化磷酸化效率比休克前显著降低 (P <0 .0 1)。 结论 失血性休克时大鼠肠上皮细胞线粒体DNAATPase 6 ,8基因表达下调 ,线粒体呼吸功能出现障碍 ,线粒体超微结构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8.
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脂(ganglioside,GM1)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中度脊髓损伤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或神经节苷脂,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检测凋亡细胞DNA(TUNEL)、流式细胞仪磷脂结合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V/PI)双标检测凋亡细胞及荧光酶联测定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3(Caspase3)的活性。结果:对照组及治疗组均发现凋亡细胞阳性表达,且均在3d达到高峰,但GM1治疗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有阻断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对损伤脊髓组织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85例HIE患儿分别在生后 1周内、2周~ 2个月、3~ 6个月、1~ 1 5岁进行CT检查 ;同时在生后12~ 14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在 1~ 1 5岁测定发育商判断预后。结果 生后 1周内CT结果分度为重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4 0 9% (9/ 2 2 ) ,为中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5 7% (3/ 5 2 ) ;2个月时CT随访结果异常者预后不良率为 6 0 0 % (6 / 10 ) ;CT结果中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与 <35分者的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CT结果重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者有 72 7% (8/ 11)预后不良。结论 生后 1周内CT分度及生后 1个月左右随访结果 ,同时结合临床、生后 12~ 14dNBNA评分对判断HIE患儿的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及疗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压滑动鹅头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探讨加压滑动鹅头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作用。临床应用45例。男3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岁。稳定型13例,不稳定型32例。经临床应用和生物力学实验测定,结果表明:(1)对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恢复小转子区内后侧皮质骨的连续性在骨折的稳定中具有重要作用。(2)内后侧骨折块解剖复位,加压螺丝钉固定或大转子骨折端加压螺丝钉固定能显著增强加压滑动鹅头钉的固定作用,明显提高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术后稳定性。(3)该装置设计合理,性能坚固,对转子间骨折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能有效地达到早期下床和避免长期卧床的目的,是目前临床最理想的内固定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