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3岁,农民,20年前不慎从高处坠落致腰背部疼痛、活动障碍伴双下肢感觉、运动缺失,大小便失禁,诊断为腰椎骨折伴不全瘫(具体不详),行腰椎后路复位内固定术,术后坚持功能锻炼,双下肢感觉、运动稍恢复,左侧较右侧明显,大小便可自控,拄拐站立时左足承重明显.于2007年左足跟底部皮肤出现发紫变黑、溃烂,在当地医院行抗感染、换药等治疗后创口愈合,恢复拄拐锻炼2个月后左足底原创口再次坏死、溃烂,但患者仍坚持锻炼且未给予正规治疗,溃烂范围逐渐扩大伴恶臭.  相似文献   
2.
端粒酶是由RNA模板和蛋白亚基构成的一种高度特异性的核糖核蛋白复合体.它能通过保持端粒长度的动态平衡和调节p53-p21-pRb通路、p16Ink41-pRb通路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来延长椎间盘细胞的寿命和保持细胞功能,进而延缓或阻止椎间盘退变的进程.端粒酶能调节椎间盘细胞的衰老和凋亡,可望运用端粒酶基因对椎间盘退变进行预防和修复重建其结构.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阿仑膦酸钠(alendronate,ALN)对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关节软骨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方法广泛查阅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ALN能改善OA关节软骨代谢微环境,抑制软骨下骨骨重塑,对关节软骨有潜在保护作用。结论 ALN有望成为一种OA疾病改善药物,但OA治疗尚缺乏统一的基础与临床评价标准,制定统一标准并获取临床数据对ALN的开发和应用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FGF和EGF诱导大鼠BMSCs成神经分化潜能及其表型变化。方法 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仪检测P3代细胞表面标志物CD90、CD45。P3代细胞分为1)对照组(1%胎牛血清+DMEM/F-12),2)EGF组(20ng/mLEGF),3)bFGF组(20ng/mLbFGF),4)EGF+bFGF组(20ng/mLEGF+20ng/mLbFGF)行诱导,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NSE及GFAP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其mRNA。结果 BMSCs呈长梭形或扁平形,漩涡样排列,CD90表达高达98.72%,而CD45仅1.05%;诱导后胞体收缩,折光性增强,呈双极甚至复杂的多极,向周围伸出明显突起,呈典型的神经样细胞;NSE、GFAP蛋白EGF组、bFGF组、EGF+bFGF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bFGF组、EGF+bFGF组高于EGF组,且EGF+bFGF组高于bFGF组,EGF组高于对照组(p<0.05);mRNA变化与上述结果类似。结论 bFGF和EGF可促进大鼠BMSCs向神经分化,二者合用时效果最显著,且bFGF促BMSCs向神经分化的能力强于EGF。为BMSCs移植治疗周围神经疾患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浓度条件下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方向的影响。方法: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法检测BMSCs表面骨髓基质标志CD90和造血细胞标志CD45,MTT法绘制第3(P3)代BMSCs生长曲线。取P4代细胞分为3组给予不同诱导条件,分别给予含20 ng/ml的bFGF和20 ng/ml EGF的无胎牛血清(A组)、10 ml/L胎牛血清(B组)及100 ml/L胎牛血清(C组)的DMEM/F-12培养液进行诱导,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诱导6 d时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台盼蓝染色检测各组细胞的活力。结果:BM-SCs经3-4次传代培养后形态大致呈单一的长梭形或扁平形,流式细胞鉴定显示CD90阳性,CD45阴性;细胞生长曲线近似呈"S"形;诱导后可见细胞胞体收缩,呈双极、多极并伸出突起;诱导6 d时3组活细胞率分别为:86.57%、95.29%、97.32%;免疫组化各组均见NSE、GFAP表达,3组NSE阳性率高于GFAP,A组NSE阳性率高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NSE阳性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GFAP阳性率低于B、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GFAP阳性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FGF联合EGF可诱导BMSCs向神经细胞分化,在无血清条件下趋向于向神经元分化,在高浓度血清条件下趋向胶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消融术治疗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有效性。[方法]自2013年1月~2014年2月本科采用腰椎小关节突封闭确诊并收治小关节源性腰痛患者52例。所有病例分为2组:A组30例采用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内侧支消融术治疗;B组22例接受非甾体类消炎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平均12个月,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3、6及12个月时两组患者腰椎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改良下腰痛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痛均有所缓解,A组术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3个月后各时间点VAS和JO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和12个月时两组间VAS和JOA评分比较A组疗效优于B组(P<0.05)。此外,B组治疗后8 d有2例出现胃部不适,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椎间孔镜下脊神经内侧支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微创脊柱外科技术,联合小关节封闭对小关节源性下腰痛的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老年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应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对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3、6个月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手术时间为40~85(62±17)min,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即刻缓解。术后第1天,3、6个月VAS评分,术后第3、6个月ODI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根据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为90.91%。术后未发生下肢麻木、椎间盘炎、血管损伤、硬脊膜破裂及肠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老年高位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近期内疗效确切、手术风险小及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陈路  吴添龙  何丁文  程细高 《骨科》2020,11(6):518-522
目的 评价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我科收治的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病人78例,均采用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术进行治疗,收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比较手术前后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椎体滑移距离和硬膜囊横断面积。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为(118.2±17.3) min,术中出血量为(47.4±13.8) ml,住院时间为(5.2±2.4) d。随访时间为(15.3±3.6)个月。VAS评分由术前的(6.8±1.4)分降低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1.4±1.1)分,ODI由术前的60.3%±11.5%降低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19.6%±6.7%,椎体滑移距离由术前的(4.7±1.6) mm降低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0.7±0.2) mm,硬膜囊横断面积由术前的(75.9±18.2) mm2增加至术后12个月随访的(159.9±18.4) mm2,术后1周、3个月、12个月的VAS评分、ODI、椎体滑移距离、硬膜囊横断面积与术前数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根据Bridwell椎间融合标准,术后12个月达到Ⅰ级融合病人71例(91.0%),Ⅱ级融合7例(9.0%)。结论 内镜下椎间融合联合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远期效果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40岁,因发现胃癌3年,腹部、腰臀部胀痛渐进性加重1个月于2014年1月3日入院。2010年6月患者因腹胀、呕吐、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足部水肿行胃镜、CT及B超等检查,诊断为晚期胃癌,给予7次化疗后症状消失,至2014年1月因腹部、腰臀部胀痛渐进性加重入住我院消化内科。胃镜活检示(胃窦、胃体)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腰椎MRI示:腰2至骶1多发椎体骨折破坏并椎旁巨大软组织影(图1),考虑椎体多发转移瘤,转入骨科,行腰椎DR 示腰3椎体压缩性骨折;ECT示腰2至腰5代谢异常活跃,考虑骨转移瘤;ESR 103 mm/h, CRP 115 mg/L,CA-19961.57 U/mL,肿瘤科会诊考虑转移性肿瘤可能性大,建议化疗,但我科讨论后考虑行椎旁穿刺取少量组织行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2014年1月14日局麻下在“C”型臂X线透视引导下穿刺取腰3、4左侧椎旁(图2)少量组织送病理检查。镜下见瘤组织由淋巴细胞样细胞组成,细胞较大,胞质丰富,多形性,马蹄铁样核;免疫组化示:瘤细胞LCA (+)、CD30(+)(图3-A )、EMA (+)、CD2 (+)(图3-B)、CD4 (+)、ALK (+)(图3-C )、CD68(+)、CD5 (+)、TIA -1 (+)、GrB (+)、CK (-)、CEA (-)、CD1a (-)、CD3(-)、CD8(-)、MPO(-)、CD34(-)、CD15(-)、CD20(-)、CD7(-)、PAX5 (-)、CD43 (-)、Ki -67约70%(+)(图3-D)。诊断: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转入肿瘤科化疗,方案:CHO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