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84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分析总结因慢性移植肾失功而行移植肾切除手术患者的临床治疗经过,进一步探讨这类手术的安全性和适应证。方法:以慢性移植肾失功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年龄23~72(36.6±13.5)岁,以上患者发生慢性移植肾失功的时间为术后11~91(35.8±24.6)个月,转入血液透析的时间为3~33(10.4±6.2)个月。76例患者均实施了移植肾切除手术,移植肾切除术后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结果:平均手术时间50(35~18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50(200~2 600)ml,平均输血量300(400~2 400)ml,其中67例进行了自体血液回收后输血。术后平均引流量250(20~1 100)ml,平均住院时间11(5~23)d。术后主要并发症:切口血肿8例,切口感染10例,消化道出血7例,心衰7例,肺部感染5例,肾上腺危象2例,下肢跛行2例。死亡4例。多数患者的体重指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含量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慢性移植肾失功后的移植肾切除手术为高风险手术,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同时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以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积极适时地切除已经完全失功了的移植肾,有助于改善患者身体素质,避免免疫抑制的不良反应,同时有利于减轻患者本人及社会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前牙美学区种植位点存在骨缺损的患者行引导骨再生术(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在种植术后能否获得无明显骨缺损患者相近的牙龈美学效果,评价引导骨再生术对牙槽骨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6月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口腔医学中心行前牙种植术的患者31例,术前测量种植位点牙槽骨宽度,宽度小于6.8 mm的患者为GBR组,宽度大于6.8 mm患者为非GBR组,比较2组二期修复时牙龈美学评分、探诊深度及牙槽骨吸收的差异。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GBR组牙龈美学评分显著高于非GBR组(P<0.01),GBR组与非GBR组探诊深度无显著差异(P>0.05),GBR组牙槽骨吸收显著小于非GBR组(P<0.01)。结论 使用GBR术可以减缓骨吸收速度,使存在局部牙槽骨缺损的患者达到无骨缺损患者牙种植术后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修复颌骨缺损后,能否形成满足牙种植所需要的骨量和骨质。方法:以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修复颌骨缺损(2.2cm×1.5cm),跟踪观察1年,在骨密度影与周围正常颌骨骨密度影接近后行牙种植体植入。种植体植入后3月观察骨组织结合情况。结果:种植体植入后3月,X线显示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与修复的骨组织结合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现象。结论:应用无机诱导因子支架材料诱导骨形成区域,可行牙种植修复,为较大区域骨组织缺损患者术后植牙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腭裂松驰切口碘仿纱条填塞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腭裂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8~10d抽出和填塞3~5d抽出对患者创口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55例腭裂手术病例,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8~10d抽出组31例(A组);3~5d抽出24例(B组)。观察两组病例术后的体温,创口愈合情况,饮食恢复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A组创口愈合迟于B组;A组术后口腔卫生状况,体温,食欲恢复等各项指标均明显劣于B组。两组均未出现穿孔,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腭裂松弛切口内填塞碘仿纱条3~5d抽出较8~10d抽出明显有利于腭裂术后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牙种植术中植骨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种植区骨量是影响种植体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在骨量不足或拔牙术后即刻种植的情况下采取骨移植的方法可以增加骨量,增加牙槽嵴的高度和丰满度,提高种植成功率.本文主要阐述植骨材料在牙种植术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结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外周血胎儿游离DNA检测孕妇500例,检测游离胎儿DNA、染色体核型,然后对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外周血游离胎儿DNA检测结果和核型分析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0例孕妇中,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7例,达到了1.4%的阳性率,在孕妇类型方面,3例为唐筛高风险孕妇,2例为高龄孕妇,1例为超声胎儿异常孕妇,1例为其他异常孕妇;在异常类型方面,4例21-三体异常,1例13-三体异常,1例18-三体异常,1例性染色体异常。均愿意接受介入性产前诊断,确诊6例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其中21-三体异常3例,13-三体异常1例,18-三体异常1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达到了85.7%的符合率、100.0%的检出率。在核型方面,45,X(28)/46,XX(22)1例,达到了100.0%的诊断符合率。结论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筛查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疾病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胃电是由体内或体表电极引导的、从胃壁(粘膜、浆膜或肌层)或腹壁记录的胃平滑肌电活动,是一种能直接或间接反映胃运动状况的电生理学检测方法。由体内电极引导记录的胃电活动称为胃的肌电图(gastric electromyogram,GEMG),从体表电极记录的胃电活动称为胃电图(electrogastrogram,EGG)。胃电作为一种功能性检测手段,可为胃的生理、病理、药理、针刺经络及中西医临床研究提供一个可靠而客观的电生理学指标。祖国医学理论认为刺激足三里穴可调节胃的运动功能,治疗胃肠疾病。下面仅就不同物理因子作用于足三里穴对胃电活动的影响的国内研究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经典的急性时相血浆蛋白质,在炎症或组织损伤时常明显上升.目前已广泛地应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检查.本文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各类疾病患者506例和正常人100例共606例血清CRP 水平,报告如下:对象和方法1.检测时象各类疾病患者506例(附表),均严格按诊断标准建立.2.检测方法采用CRP 检测板,每检测孔加受检者血清100μl,经37℃18小时温育后,观察、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维持良好的颈椎曲度亦是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神经症状的重要前提,已有研究证实骨科前路钢板内固定植入物置入对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具有良好的作用。目的:评价颈椎前路钢板植入物置入术后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生理前凸的恢复情况。设计:观察实验。单位: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象:选择2003-02/2006-01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72例确诊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46例,女26例;年龄45~70岁,平均54岁;病史2~6年。纳入标准:①MRI显示颈脊髓受压。②均取自体髂骨植骨。实验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许可,所有患者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所有颈椎前路钢板为枢法模公司生产提供的Orion锁定钢板。根据手术需要分为单节段椎间盘切除组(n=32)及两节段椎间盘切除组(n=40)。方法:①采用经前路减压 自体髂骨植骨 钛质钢板内固定置入法,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高,颈后仰,气管内插管全麻。取颈前右侧横行或斜型切口,在Caspar椎体牵开器辅助下行椎间盘切除减压,取自体3面皮质髂骨植入减压椎间隙,安装Orion带锁钛板,获即刻稳定,放置引流,缝合切口。②术后颈托保护下进行日常活动,8周后逐步去除颈托。③分别于手术前、术后即刻、术后6及12个月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以Cobb角测量融合节段的前凸,以D值评价颈椎的前凸,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④术后12个月随访观察患者骨性融合情况。椎间融合标准为:融合节段间两棘突尖之间无异常活动,植骨块与上下椎体界面间无透亮带,其骨小梁通过植骨块与椎体界面。⑤随访中材料与宿主的生物相容性反应。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Cobb角、D值的变化。②随访骨性融合及排斥情况。结果:纳入患者72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单节段椎间盘切除组及两节段椎间盘切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及12个月Cobb角及D值均高于手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术后12月随访结果表明所有患者植骨均获骨性融合。③钛钢板内固定植入物置入后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提示材料和宿主之间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结论:应用颈椎前路钢板植入物加自体骨置入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恢复颈椎生理前凸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