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应用头颅CT确诊新生儿脑损伤74例,同时进行眼底检查。对其视网膜出血的发生率、临床症状出现时间与视网膜出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对脑损伤并发视网膜出血的63例新生儿进行临床观察,对新生儿视网膜出血的发病机理与脑损伤的关系及预后进行了探讨。建议对疑似脑损伤的新生儿进行眼底观察,以便提示病情、及时诊治.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中药口服固体制剂(oral solid dosage, OSD)是已上市中成药和中药新药开发的主体,工艺路线设计是中药口服固体制剂研发的根基。该文依据现行版《中国药典》收载的1 308例中药OSD的处方和制法信息,归纳了中药现代剂型(片剂、颗粒剂和胶囊剂)和传统剂型(丸剂和散剂)的工艺路线模式,构建了以工艺路线分类为基础的制造分类系统(manufacturing classification system, MCS),从工艺角度反映了中药复方制剂物质基础传递模式。基于MCS对处方药味、药用辅料、前处理工艺中提取溶剂、粉碎药味、浓缩和精制的方式,制粒以及干燥的工艺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剂型可依据不同的饮片处理方式和制剂成型原料实现工艺路线划分,中药复方OSD提取精制工艺具有“尊重传统用药经验”特点。中药OSD成型工艺原料均包括全浸膏、半浸膏和全粉3种形式,传统剂型的成型原料主要为饮片细粉,片剂与胶囊剂的成型原料主要为半浸膏(占比分别为64.8%和56.3%),颗粒剂成型原料主要为全浸膏(占比77.8%)。与片剂和胶囊相比,存在溶化性要求的中药颗粒剂具有水提工艺占比大、精制工艺占比高(34.7%)、且半浸膏颗粒中粉碎药味占比低的特点。在中药现代剂型中,挥发油存在4种加入方式。此外,一些新技术和新工艺已运用于中药OSD浓缩、滤过和制粒等工序,药用辅料的应用呈多元化趋势。该文研究结果预期为中药OSD工艺路线设计、工艺二次开发或变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儿童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2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及20例对照者骨髓或外周血中PRAME基因mRNA的表达,并对PRAME基因mRNA表达阳性者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确诊时PRAME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40.28%,其中4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阳性表达率为40.0%,2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中PRAME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40.74%,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PRAME基因的表达在白血病缓解期明显降低,当病情复发时PRAME基因的表达再次上升。结论PRAME基因在儿童AL中有较高水平表达,其动态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儿童AL微小残留病变的一个监测指标,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总结杨群玉教授治疗脑卒中后情志障碍经验。杨群玉教授以“因病致郁”认识病机,认为卒中后抑郁根本病机在于肝郁脾虚,心神失精血滋养,加之痰瘀互阻络道,阴阳失交;卒中后焦虑根本病机为肝肾阴亏,痰、郁、瘀结聚,心脾失养,虚阳浮越。依据虚实分立方药,标实宜“和解”,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以和解枢机,清热通络安神;本虚在肝肾精血俱亏,以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二至丸与左归饮,降逆冲,振心阳,养肝肾之阴精,清浮越之虚火;治疗全程不忘祛痰化瘀,以枳术丸调理脾胃,健脾祛湿杜生痰之源;调整生活方式,防中风反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AL)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60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3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和30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儿在初诊未治前、缓解1个月后、缓解6个月后和对照组30例健康儿童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并且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AL初诊未治组(30.95±6.32)nmol/L,AL缓解1个月组(51.32±14.62) nmol/L,AL缓解6个月组(40.13±9.92)nmol/L;ALL初诊未治组(30.51±13.81)nmol/L,ALL缓解1个月组(61.11±18.93)nmol/L,ALL缓解6个月组(44.43±12.60)nmol/L;AML初诊未治组(31.44±7.13)nmol/L,AML缓解1个月组(41.24±10.29)nmol/L,AML缓解6个月组(36.73±9.73)nmol/L;正常对照组(58.71±8.97)nmol/L。方差分析结果:AL、ALL和AML初诊未治疗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L (初诊未治组、缓解1个月组、缓解6月组)和ALL(初诊未治组、缓解1个月组、缓解6个月组)各组间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AL缓解1个月组和ALL缓解1个月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AL和ALL缓解6个月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ML三组的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ALL与AML初诊未治组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无显著性差异;AL、ALL和AML在化疗过程中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都是先上升,之后又有所下降或者停止上升的趋势。结论动态监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的水平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的治疗阶段的变化能够作为判断病情的发展以及评估治疗后效果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106例不同疾病的新生儿检测白细胞凝集;并用萘酚AS-MX法测定白细胞硷性磷酸酶(LAP)活性。结果细菌感染组白细胞凝集率和LAP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感染组和病毒组;病毒感染组两种检验值均低于对照组。提示此两种检验均是诊断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有意义的检测指标,而且对鉴别细菌和病毒性感染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患者56岁,住院号207645,孕2产1,40岁绝经。因发现腹部巨大肿块6d,伴腹痛、腹泻,无发热,门诊拟“腹腔巨大肿块”于2005年3月2日收入外科病房。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膨隆,未及肠型及蠕动波,深部可触及约30cm×20cm×20cm大小包块,质偏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8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呕吐半月余而于2005年2月18日首次入院.查体:低热伴面色苍白,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17.2×109,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减少.  相似文献   
9.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转为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6岁.主因间断发热、腹部隆起4年,皮肤硬结2个月于2005-07-15第7次入院.患儿于2002年6月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9℃之间,不伴咳嗽、喘憋、呕吐、腹泻、抽搐、意识不清等.二便正常.查体发现咽部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中度肿大,曾被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增多症.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1个月余,症状曾好转,但停药后患儿仍间断发热.同时伴有肝脏和脾脏中度增大,于2003-12-10以发热、腹部隆起首次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9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年6个月,发热5天,呼吸急促2天入院。2年6个月前,患儿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B—ALL,高危型,按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二次修订草案)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一直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本次入院前10天曾用COADex方案治疗。C(环磷酰胺600mg,第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