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0篇
  免费   592篇
  国内免费   87篇
医药卫生   4609篇
  2024年   69篇
  2023年   268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321篇
  2020年   309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28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123篇
  2003年   114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34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12篇
  1975年   9篇
  1973年   6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管内转移瘤指所有主要累及椎管内结构的继发性肿瘤,其常见原发肿瘤类型包括乳腺癌、肺癌、黑色素瘤、肾透明细胞癌等。为了预后分析和手术干预决策的选择,根据累及椎管内结构的位置,一般将“椎管内”转移瘤进一步细分“椎管内硬膜外”(简称“硬膜外”)、“髓外硬膜内”(简称“硬膜内”)、“脊髓髓内”亚类。椎管内转移瘤发病率较脑转移瘤低,相应的临床研究与临床试验证据少,本文基于国内椎管内转移瘤诊疗经验,结合国际同行研究成果,整理成中国椎管内转移瘤诊疗专家共识,为临床椎管内转移瘤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超声对比剂(也称超声造影剂)高效、合理、安全、规范化输注,国内相关医护专家总结了国内外文献证据及临床经验,按照循证医学原则充分讨论后,制订了该共识,旨在为我国超声对比剂安全输注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供参考意见。共识介绍了超声对比剂的应用现状和安全性、相关法规与流程,造影前、中、后的规范化护理,并提出16条推荐意见。提出目前国内批准上市使用的超声对比剂安全性高,建议医护人员根据最新说明书或专家共识进行配药和给药,并从造影室管理、风险预案、人员资质等方面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3.
《职业卫生与病伤》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办。刊号ISSN1006-172X,CN51-1246/R,双月刊,逢双月28日出版。本刊宗旨为宣传党和国家有关医疗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反映预防医学科技成就,传播科技信息,促进学术交流,为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  相似文献   
4.
完全植入式给药装置(totally implantable access port,以下简称PORT)是完全植入皮下并可长期留置的输液通道,可用于各种液体输注,包括化疗药物、肠外营养液和血液制品等。PORT具有护理简单、感染和栓塞风险低以及病人舒适度高等优势。根据不同输注路径,PORT包括静脉型[1]、腹腔型[2]和动脉型[3]、鞘内型[4],临床以静脉型PORT应用较为广泛。  相似文献   
5.
6.
7.
8.
脑胶质瘤(glioma)是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具有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等特征,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威胁患者生命,给患者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当前脑胶质瘤的分型越来越清晰,传统诊疗方案及新型诊疗方案也逐渐精确化、标准化。针对中国人群,该指南结合国内长期以来的脑胶质瘤研究成果和国际最新进展,整合了传统诊疗与新型精准诊疗策略,形成适合中国医生、针对中国人群的脑胶质瘤临床诊疗指南,使国内相关从业人员能够与时俱进,提升中国脑胶质瘤综合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于脑胶质瘤患者。   相似文献   
9.
10.
 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al burden,TMB)作为一个新兴的生物标志物,在预测肿瘤免疫治疗疗效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TMB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高通量测序平台的全外显子测序和靶向Panel测序的拟合算法,但检测方法、阈值和报告格式缺乏统一标准。此外,TMB值在不同癌种中存在显著差异,也为该标志物在临床中规范应用带来困难。本共识围绕TMB的定义、临床意义、检测标准化及与其他免疫标志物如PD-L1、dMMR/MSI-H的关系等要点,结合中国实践,为临床提供8条TMB检测及应用共识推荐。希望本专家共识可以提高临床医师及检测人员对TMB临床意义及检测规范的认识,从而更加准确地解读检测结果,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