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脑室出血CT值对术式选择及预后的指导意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CT值对术式选择的指导意义以及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侧脑室出血病例的血肿CT值,每10HU分成一组,对其脑室引流效果和1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0HU以下与70HU以上组别之间ADL与脑室引流显效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艾(P〈0.05)。结论急性期CT扫描显示脑室出血的CT值对应采取的具体术式和病情预后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加深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认识,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病人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DAI病人中,存活20例,死亡12例,10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结论综合治疗仍然为目前治疗DAI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流量给氧和盐酸纳洛酮对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0例,高流量给氧组40例,纳洛酮治疗组40例;观察三组颅内压、脑水肿、髓鞘碱性蛋白、伤后6个月GOS评分变化。结果纳洛酮治疗组颅内压增高幅度和脑水肿程度较高流量给氧、对照组明显减轻;纳洛酮治疗组脑脊液髓鞘碱性蛋白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纳洛酮治疗组6个月后死亡率、语言及肢体功能障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和高流量给氧组。结论纳洛酮可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ICP增高的幅度、减轻脑水肿、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而高流量给氧治疗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脑出血死亡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居首位40%~60%,手术治疗可降低其死亡率2%~28%,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后死亡因素较多,而提高脑出血患抢救成功率,仍然是当前防治脑血管疾病主要课题.我院自1996~2004年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13例,术后死亡51例,病死率23.9%,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手足口病重症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重症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及手足口病病区住院的45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相关信息.结果 重症患儿的特点是多发生在3岁以下,多有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精神差、易激惹、肢体抖动,少数患儿无典型皮疹.结论 重症患儿白细胞、血糖、心肌酶、胸片等有明显异常,大剂量糖皮质激素、丙种免疫球蛋白对重症患儿有明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PICCO技术(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对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疗效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8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9例,患者不同程度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病、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研究组应用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GCS评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和死亡率及治疗1个月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的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1周的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急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1个月后,研究组的恢复良好率68.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能改善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在CBP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分别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机参数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测定动脉血气、肾功能、电解质,记录多巴胺用量及呼吸机参数。结果:所有治疗均进行顺利,经过CBP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改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氧分压(PaO2)均升高、吸入氧浓度(FiO2)下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BP)升高,多巴胺的需要量明显减少(P〈0.05);APACHEII评分、肌酐、尿素氮、血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CBP能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及肺氧合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是一种可行、有益的辅助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不同时段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对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将91例应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30例)、B组(30例)、C组(31例),并且分别于瑞替普酶静脉溶栓后即刻、6h、12h开始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以上三组患者均维持每12 h 5000 U低分子量肝素钙腹壁皮下注射,治疗7~ 10d.观察三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急性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B、C组冠状动脉再通率分别为76.7%(23/30)、96.7%(29/30)、74.2%(23/31),B组冠状动脉再通率显著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急性期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10/30),显著低于A组[70.0%(21/30)]和C组[61.3%(19/31)](P< 0.05).结论 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静脉溶栓后6h开始联合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可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率,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