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多肿瘤标志物C12系统)的应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并评价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多肿瘤标志物C12)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雅培电化学发光系统(ECL)和C12系统双盲法检测41份血清标本。结果:在对照检测达10份标本的AFP、CEA、β-HCG三个项目,C12系统和ECL系统符合性达81.8%以上;C12系统多个指标间可相互支持其准确性,并有助于判断肿瘤来源。结论:C12系统具有较高准确性,其指标间可相互支持,并有助于判断肿瘤源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患者9种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及其与HbA1c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3月泉州市第一医院确诊并住院进行正规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选取同期健康对照组40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HbA1c水平分为A组(6"%~7"%,47"例)、B组(7"%~8"%,50"例)、C组(8"%~9"%,49"例)、D组(≥9"%,51"例)。疾病各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两两之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40"例)血清CA19-9、AFP、CEA、CA724、CYFRA21-1、NSE、CA125、CA153和HE4的水平。Spearmman相关分析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组肿瘤标志物与HbA1c是否存在相关性;并用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肿瘤标志物升高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组血清CA19-9(7.28"~21.55"U/ml)、CEA(1.89~3.95"ng/ml)、CA125(8.60~15.80"U/ml)和HE4(51.86~90.26"pmol/L)较健康对照组CA19-9(2.72~7.35"U/ml,P=0.000)、CEA(1.18~2.76Ong/ml,P=0.002)、CA125(7.76~12.42"U/ml,P=0.035)和HE4(44.21~65.48"pmol/L,P=0.003)明显升高。糖尿病四组之间D组CA19-9(9.00~41.86"U/ml)、CEA(2.88~5.56"ng/ml)水平显著升高,D组血清CA125(10.50~19.00"U/ml)水平明显高于A(7.36~13.16"U/ml,P=0.000)、B(7.90~14.53"U/ml,P=0.014)组,但和C(8.67~16.94"U/ml,P=0.064)组无差异;B组的血清HE4(55.76~102.80"pmol/L)水平明显高于A(48.54~80.43"pmol/L,P=0.048)组,其余组间无差异。Spearm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CA19-9(r=0.246,P=0.002)、CEA(r=0.334,P=0.000)、CA125(r=0.287,P=0.000)与HbA1c水平存在相关性;血清HE4(r=-0.015,P=0.849)水平变化与HbA1c无关。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水平是血清CA19-9(P=0.000)、CEA(P=0.000)、CA125(P=0.015)水平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A19-9、CEA、和CA125水平可出现异常升高,且水平升高与HbA1c水平密切相关。临床诊疗时应注意该现象与恶性肿瘤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以科技为动力,加快医院建设的方法。方法:分析、总结我院近十年科技建设的成就及其对医院发展的动力作用。结果:由于领导重视、加强管理,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带动了全院科技的发展,在科研成果及其转化、论文发表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并由此带动了全院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发展。结论:领导重视、加强管理,以重点学科为龙头,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是基层医院实现以科技推动医院建设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5.
应用微矩阵表达谱基因芯片检测食管癌的基因改变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应用微矩阵表达谱基因芯片研究食管癌的基因变化。方法:按一步法抽提三例食管癌及其对照癌旁组织的总RNA,分别逆转录成荧光分子掺入的探针,混合后杂交基因芯片(14114种基因)。经严格洗片后用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计算机分析后比较两种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基因。结果:在所检测的3例临床标本中,共有的差异表达基因31条,上调基因10条,下调基因21条,有多类基因,有与信号转导有关、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与癌基因同源的基因等等。结论:食管癌和对照癌旁组织间存在差异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泛耐铜绿假单胞菌40种耐药相关基因。方法应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1株泛耐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外膜蛋白D2基因(oprD2)、6种氨基糖甙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l)、3种整合子基因(intI1、2、3)等40种耐药相关基因,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在本株菌,6种耐药相关基因阳性(二种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blaOXA10)、二种氨基糖甙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ac(3)-Ⅱ)、qacE△1-sull和Ⅰ类整合子基因(intI1)),同时oprD2缺失;其它27种β-内酰胺酶基因、4种氨基糖甙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b、aac(3)-Ⅰ、ant(3″)-Ⅰ、ant(2″)-Ⅰ)和2种整合子基因(intI2、intI3)均为阴性。结论本株泛耐菌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7种耐药相关基因(blaTEM、blaOXA10、oprD2缺失、aac(6′)-Ⅱ、aac(3)-Ⅱ、qacE△1-sul1和Ⅰ类整合子)有关。经检索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medline数据库,本研究是泛耐铜绿假单胞菌检测耐药相关基因最多的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痰中新洋葱伯克霍尔德菌(Burkholderia cenocepacia,BCE)39种耐药基因.方法 应用API鉴定条/PSE5.0药敏条和Phoenix NMIC/ID-109鉴定/药敏板鉴定和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分离于重型肝炎患者合格痰标本1株多药耐药BCE临床分离株16S rRNA、29种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bla)、6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sull)、3种整合子基因(int Ⅰ1、2、3)等39种耐药基因,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并分析其分布情况.结果 该菌经16S rRNA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为BCE;药敏试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均敏感,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均耐药;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6种耐药基因阳性[1种bla基因(blaTEM-116)、4种AMEs基因[aae(6′)-Ⅰb、aae(3)-Ⅰ、ant(2″)-Ⅰ、ant(3″)-Ⅰ)、和Ⅰ类整合子基因(intⅠ1)],blaTEM-116、aac(6′)-Ⅰ b、aae(3)-Ⅰ、ant(2″)-Ⅰ、ant(3′)-Ⅰ 5种耐药基因GenBank注册号分别为FJ887956、FJ609982、FJ609983、FJ887958、FJ644662;其他28种bla基因、2种AMEs基因(aac(6′)-Ⅱ、aae(3)-Ⅱ)、qacEA1-sull和2种整合子基因(intⅠ 2、intⅠ 3)均为阴性.结论 该株为多药耐药,其耐药机制为多重机制,主要与6种耐药基因[blaTEM-116、aac(6′)-Ⅰ b、aac(3)-Ⅰ、ant(2″)-Ⅰ、ant(3″)-Ⅰ和intⅠ 1]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国铜绿假单胞菌的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分布状况。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和WanFang Data数据库,收集报道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氨基糖苷类基因的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2年12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省市1 144株耐氨基糖苷类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aac(3’)-Ⅱ、aac(6’)-Ⅰ、aac(6’)-Ⅱ、ant(2’’)-Ⅰ、ant(3’’)-Ⅰ和aph(3’)-Ⅵ在淮河以北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13.3%、40.1%、21.6%、40.3%、38.1%、23.7%和2.9%,而淮河以南地区的检出率分别为3.2%、20.2%、15.9%、37.6%、28.3%、28.5%和9.1%。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rmtA、rmtB和armA检出率分别为20.4%、19.4%和0.7%,而其余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均未检出。结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我国铜绿假单胞菌耐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主要机制,而16S rRNA甲基化酶是其次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重型肝炎患者苏云金杆菌(Bt)的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美国BD公司的Phoenix NMIC/ID-55鉴定/药敏板进行鉴定与细菌药敏试验,应用PCR法检测Bt的耐药基因,并经测序及同源性分析证实其分布.结果 该株病原菌经16S rRNA测序及同源性分析(GenBank注册号为FJ932761)证实为Bt;对氨苄西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四环素、夫西地酸、利奈唑胺敏感,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克林霉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庆大霉素、妥布霉素、阿米卡星、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头孢西丁、莫匹罗星等药耐药;PCR扩增1种AMEs耐药基因阳性,经测序和同源性分析证实为ant(3")-Ⅰ,于GenBank注册号为FJ644661.结论 Bt对氨基糖苷类耐药机制主要与ant(3")-Ⅰ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不同白介素细胞因子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IL-10、IL-13、IL-15水平在乙型肝炎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2002年5月至2004年9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感染科109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IL-10、IL-13、IL-15水平。结果慢性肝炎中度患者血清IL-10、IL-13显著高于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及正常对照组(P<0.01)。IL-15值比较,急性肝炎、慢性肝炎中度、慢性肝炎重度、慢性重型肝炎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L-15/IL-10、IL-15/IL-13比值,慢性重型肝炎、慢性肝炎重度、急性肝炎明显高于慢性肝炎中度及正常对照组(P均<0.01)。慢性重型肝炎死亡组IL-15值及IL-15/IL-10、IL-15/IL-13比值明显高于治疗好转组(P<0.01)。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存在异常的细胞免疫应答,通过联合检测血清IL-10、IL-13、IL-15值及IL-15/IL-10、IL-15/IL-13比值,能较好地反映乙型肝炎患者Th1/Th2细胞激活状态,有助于不同临床类型的乙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判断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