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AOPP)可使血清肌酸激酶 (CK)和同功酶 (CK MB)显著升高[1 ] ,血清CK水平可达横纹肌溶解症 (RM )的诊断标准[2 ] 。AOPP患者心脏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象显示 ,心肌内存在明显的灌注缺损区[3] 。为进一步研究AOPP对横纹肌组织的损害及意义 ,笔者对 2 4 5例患者血清CK、CK MB、肌红蛋白 (Mb)等指标进行了监测 ,对 13例并发呼吸肌麻痹者进行了颈屈肌活检 ,报告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 :AOPP患者 2 4 5例 ,均系口服途径中毒 ,其中男 83例 ,女16 2例 ;年龄 14~ 73岁 ,平均 4 2…  相似文献   
2.
选取某企业170名员工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二甲基甲酰胺(DMF)暴露情况分为对照组(105人)和DMF接触组(65人)。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样和尿样,分别检测尿液N-甲基甲酰胺(NMF)含量和血清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BHM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Spearman法分析并比较血清BHMT、ALT和尿液NMF两两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DMF接触组血清BHMT、ALT水平和尿液NMF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三项检测指标之间的两两相关性分析均具有显著正相关。提示DMF暴露可导致机体血清BHMT、ALT水平均升高,血清BHMT与ALT水平联合检测可更好的反映DMF所致的肝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7例聚氨酯漆所致职业性皮肤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采用描述性方法对该组病例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劳动卫生学调查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聚氨酯漆中的游离异氰酸酯可能是本起职业性皮肤病事故的原因,本组病例表现为鲜红色斑丘疹及多型红斑,经糖皮质激素为主的综合治疗症状全部消退,其中1例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经大剂量甲强龙治疗后病情逐渐好转.结论 异氰酸酯可能导致职业性药疹样皮炎,必要时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4.
采取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将T淋巴细胞Jurkat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丙烯腈(acrylonitrile,AN)低浓度、中浓度、高浓度染毒组,AN浓度分别为20、100、500μmol/L。采用蔗糖密度梯度低温超速离心技术对细胞膜脂筏进行分离,利用FACS技术结合β-环湖精去除脂筏内胆固醇,并对脂筏内信号蛋白分子Bcl10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染毒浓度增加,各染毒组细胞膜胆固醇含量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脂筏数量越少。Bcl10蛋白偏离脂筏正常情况下应该所在的密度层面。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新型胃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的胃管为一长 96cm ,前端有 3个引流孔 ,每个孔相距 5cm ,胃管末端为引流口 ,接负压吸引装置。在行胃管冲洗或胃内注药等护理操作时 ,需反复分离胃管与负压吸引装置接头 ,胃液流出极易污染病人被褥和护理人员 ,增加感染机会 ,增加护理工作量。为此 ,我们在传统胃管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改进 ,取得了满意效果。1 构造与材料胃管整体由硅胶构成 ,全长 96cm ,前端有引流孔 5个 ,每孔直径增加 0 .1cm ,使胃液引流更通畅。在距引流口15cm处设冲洗口 1个 ,冲洗口用橡胶螺旋塞封闭 (见图 1)。2 使用方法2 1 为需胃肠减压或留置胃管的病人安放…  相似文献   
6.
患者于某男23岁住院号86337左上睑肿胀半年,发现肿块4月余。戴角膜接触镜多年。1982年发现角膜接触镜“脱失”,一直未找到。此后,时感左眼不适。1982年底发现左眼睑肿胀,滴用眼药水无效。1983年初,左上睑肿块逐渐长大,曾误诊为霰粒肿,作切开手术。切口久不愈合,肿块扩大,来院治疗。检查:全身检查未发现异常。左上睑皮下可触及一1cm×1cm×0.4cm肿块,与周围组织不粘连,质软,眼球活动不受限。右眼未见改变。诊断:左眼睑包块(性质待查)。1983年4月25日在局麻下行包块探查。距上睑缘3mm作与睑缘平行切口,在睑板上缘偏颞侧摸到一肿块,分离眼轮匝肌,暴露肿块,分离时,肿  相似文献   
7.
血管外皮细胞瘤又名血管周细胞瘤,是从毛细血管(或小静脉)的外皮细胞起源的血管源性肿瘤。1942年Stoul在研究血管内皮细胞瘤和血管肉瘤的过程中,发现有一种血管源性肿瘤的细胞在形态上似血管外皮细胞,而将此独成一类,并命名为血管外皮细胞瘤,此瘤原发于眼眶内少见,我科遇到一例,报道如下。徐××女性36岁住院号105495 1985年7月15日住院。三个月前偶然发现左眼球突出,视力下降伴轻度头痛。发病前眼部无红肿,否认有发热及外伤史。曾在当地摄  相似文献   
8.
9.
经长期治疗仍未获控制的室性早搏称顽固性室性早搏,其症状突出且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近年来,我们采用小剂量胺碘酮联合葡甲胺环腺苷酸治疗顽固性室性早搏患者18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曾凡莲  贺国玲  李秀菊 《吉林医学》2012,33(13):2866-2867
目的:探讨洁净手术部围投入运行阶段的管理措施。方法:在手术部投入运行前制定适合医院的洁净手术部管理规范,对手术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严格把关各种用品的购置,疏通手术器械敷料到消毒供应中心处理的环节,重视手术部的综合性能的全面评定工作。在投入运行阶段按照规范细化各个环节的管理。结果:保证了手术部投入运行阶段的运转通畅、工作有序和手术安全。结论:投入运行前的充分准备工作和加强投入运行阶段的管理,是减少和有效消除手术感染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