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29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研究及其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机械设计尤其是工业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现代机械设计的理论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机械设计的方法与过程,对机械创新设计的步骤过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将现代机械设计的创新方法进行了分类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下SO2对二噁英(PCDD/Fs)从头合成的抑制特点,运用HSC Chemistry 6.1软件对主要无机化学反应过程进行模拟,探究了SO2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SO2对PCDD/Fs总浓度和I-TEQ浓度的抑制效果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PCDD/Fs总浓度和I-TEQ浓度抑制率从200℃不足20%分别提高到300℃时的75.6%和77.3%及400℃时的89.2%和80.5%;SO2的添加促进了PCDD/Fs尤其是PCDDs同系物分布的低氯代化。在从头合成的高温段和低温段,SO2分别侧重抑制PCDFs和PCDDs。相平衡计算和Gibbs自由能计算表明,SO2优先与催化剂CuCl2反应生成无催化活性的CuSO4,其次与氯源Cl2反应,最终实现PCDD/Fs的生成抑制。模拟结果对现有硫基抑制机理进行了验证和补充,对高效、廉价抑制剂的开发及工程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依托某危险废物焚烧炉(50 t·d-1)开发了一套硫基循环抑制及飞灰低温热处置联用控制二(口恶)英排放的中试平台,研究了该系统对硫基的循环累积能力及对烟气中二(口恶)英合成的抑制能力.系统利用吸附剂吸附了烟气中SO2,并在低温热处置装置中将吸附剂中SO2脱附回烟气中,实现SO2循环.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连续稳定运行,对烟气中的SO2具有一定的富集累积能力,添加一定量外源硫基物质后系统中烟气SO2能维持在100 mg·m-3左右,对整体二(口恶)英排放因子的去除率达80%以上.可见,该硫基循环抑制技术对废物处理过程中二(口恶)英减排具有重要指导价值,且长期稳定运行对控制二(口恶)英低排放起关键作用,但该中试系统的相关参数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4.
利用小型管式炉进行了载气流量和升温速率对多氯联苯污染土壤的热脱附过程影响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流量的增大对多氯联苯含量和毒性当量的去除效率影响不大,载气流量小于400 ml·min-1时,气相中的脱附量明显增大,载气流量大于400 ml·min-1则脱附量变化较小,而多氯联苯的毒性当量则随着载气流量增大呈线性增加趋势。实验结果还表明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变化速率与升温速率呈明显的正线性相关,随着升温速率增加,污染土壤中多氯联苯去除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毒性当量去除效率降低。总体结果分析可以看到升温速率越大,总体效果也越好。污染土壤经热脱附处理后气固相的二英毒性当量则有不同程度提升,尤其气相内检测到了大量多氯二苯并呋喃生成。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加速溶剂萃取/浓硫酸酸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电子电气塑料部件中17种多氯化萘。塑料样品经冷冻研磨粉碎后,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用加速溶剂萃取仪进行提取;浓硫酸酸化正己烷提取液,过硅胶固相萃取小柱去杂质后,在气相色谱-质谱(GC-MS)的分段式选择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7种多氯化萘标准溶液在10~500或20~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7),方法在实际样品中的定量限为25~200μg/kg,加标回收率为69.2%~96.2%,相对标准偏差为4.3%~8.7%。该方法分析实际样品时,具有抗干扰效果好、定量限较低、准确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2005年10月中旬,美国JM公司宣布将在其印第安纳州Richmond工厂新建一条松填绝热材料的生产线。以扩大无甲醛玻纤绝热材料的生产能力。新线于2006年年中建成后将使JM公司在北美地区的松填材料的生产能力增加20%。该线适应了市场对JM公司无甲醛玻纤建筑绝热产品.  相似文献   
7.
采用亚晶格模型,辅助以第一性原理总能计算,研究了Ll_2型Al_3Sc基金属间化合物中元素的占位有序化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Al_3Sc合金呈现完全有序化,其中Al占据3c亚晶格位置,Sc占据1a亚晶格位置;L1_2-Al_3(Sc_(0.75)M_(0.25))金属间化合物(M=Y.Ti,Zr,Hf)也呈现完全有序化,第三组元M均只占据1a亚晶格位置,这些元素的占位行为均不受温度的影响。L12-A1_3(Sc_(0.75)M_(0.25))金属间化合物均满足力学稳定性条件。当M为Y时,L12-Al_3(Sc_(0.75)M_(0.25))金属间化合物的剪切模量、体弹模量和杨氏模量和硬度下降;当M为Ti、Zr或Hf时,随着原子半径增大,剪切模量、体弹模量、杨氏模量和硬度逐渐降低,其中Ti的加入可使L12-Al_3(Sc_(0.75)M_(0.25))金属间化合物的塑性和韧性达到最好。  相似文献   
8.
选择了位于华东地区的某医疗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开展启炉过程与正常工况下烟气和飞灰的二噁英排放特性对比研究。数据显示, 启炉后期烟气中二噁英的浓度达到1.68 ng I-TEQ·m-3, 在焚烧炉温度稳定以后12 h, 达到2.77 ng I-TEQ·m-3, 飞灰中二噁英毒性当量水平也达到4.5 ng I-TEQ·g-1。启炉过程中烟气中气相二噁英所占比例逐渐增加, 从平均占到50%增加到超过90%。启炉过程中烟气二噁英排放速率高于其正常达标时的排放水平, 最高值为58.1 mg I-TEQ·h-1, 超过正常排放的40倍。一个启炉周期二噁英的排放总量达到0.785 mg I-TEQ, 达标正常工况下二噁英的年排放总量为8.4 mg I-TEQ, 按照平均每年3次启炉来计算, 启炉过程二噁英的排放量占到全年正常排放的28%。  相似文献   
9.
廖钧红  杨杰  孟炜杰  李晓东  陈彤 《化工学报》2015,66(7):2643-2648
催化剂是二噁英(PCDD/Fs)从头合成的关键因素,但已有研究仍不足。在实验室条件下利用模拟飞灰(MFA)研究不同金属催化剂对PCDD/Fs生成量及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ZnO抑制PCDD/Fs的生成,ZnCl2对PCDD/Fs生成催化作用远大于CdCl2,生成PCDD/Fs浓度分别为431.78、6.32 ng·g-1。ZnCl2催化下生成PCDD/Fs浓度是ZnO的338倍,CdCl2催化下生成PCDD/Fs浓度是CdO的3倍。Zn、Cd化合物催化下生成PCDD/Fs氯化程度低。利用主成分分析(PCA)研究催化剂对PCDD/Fs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金属催化剂作用下,17种有毒PCDD/Fs分布变化显著。同时ZnCl2催化下,反应气氛中氧含量的提高导致PCDD/Fs生成量增加,但是对PCDD/Fs分布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0.
In this work,a plasma-solution system was applied to the degradation of Acid Orange 7(A07).The effects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and type of feed gases(air,oxygen,nitrogen or argon) were studied.As the initial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from 100 mg/L to 160 mg/L,the discolouration rate of A07 decreased from 99.3%to 95.9%,whereas the COD removal rate decreased from 37.9%to 22.6%.Air provided the best discolouration and COD removal rates(99.3%and 37.9%,respectively).In the presence of a zero-valent iron(ZVI) catalyst,the A07 COD removal rate increased to 76.4%.The degradation products were analysed by a GC-MS,revealing that the degradation of the dye molecule was initiated through the cleavage of the-N=N- bond before finally being converted to organic ac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