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30篇
工业技术   224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浩然  郑瑛  刘旭辉  罗聪  郑楚光 《煤炭学报》2015,40(11):2674-2682
为探索准东煤的煤气化反应特性,采用固定床反应器对准东煤在水蒸气/氢气气氛下进行气化实验研究,得到准东煤在850~950 ℃下的混合气氛气化反应特性与气体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水蒸气的引入能明显提高气化反应前期的反应速率和碳转化率,同时会抑制CH4的生成。煤的气体释放过程可以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的反应速率较快,而第2阶段的反应速率受气氛影响明显。采用拉曼光谱分析对残焦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水蒸气的引入会更彻底地将反应官能团消耗掉,同时也会加快煤焦的缩聚反应和惰性化,使气化反应性在第2阶段降低的更快。这主要是由于混合气氛导致气化反应平衡和孔内反应界面发生变化。通过调整反应气氛中不同组分的比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合成气的成分。  相似文献   
2.
多分散结构团聚体烧结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温环境下团聚体颗粒的烧结现象决定了颗粒表面积、内部非均匀结构等。现有数值模拟方法中一般认为团聚体由若干尺度相同的一次粒子组成,不符合实验测量结果。该文考虑团聚体内一次粒子的多分散性,建立一次粒子质量平衡和数目平衡关系,描述烧结过程团聚体内一次粒子尺度分布函数的演变。对气相法制备TiO2纳米颗粒的烧结定制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且考虑团聚体内一次粒子多分散分布的模型结果比考虑团聚体内一次粒子单分散分布的模型结果更精确。所建立的描述团聚体烧结过程的多分散模型可适用于多尺度模拟、颗粒群平衡模拟–Monte Carlo方法、多相流模拟的欧拉–拉氏模型等。  相似文献   
3.
栗晶  蒋贵丰  王汉封  易超  柳朝晖  郑楚光 《化工学报》2012,63(11):3407-3417
应用PIV两相同时测量方法,对壁面Reynolds数为430的水平槽道稀疏气固两相湍流边界层拟序结构变动特性进行了研究。选取质量载荷为10-4~10-3的110 μm聚乙烯颗粒作为离散相。结果表明,低载荷颗粒仍能显著改变湍流拟序结构,进而影响宏观湍流属性。颗粒重力沉降形成的粗糙壁面增强了壁面附近湍流猝发行为,导致黏性底层中的气相法向脉动速度和雷诺剪切应力显著增大。颗粒与壁面的碰撞加强了低速流体上抛、削弱了高速流体下扫,同时增强了轨道交叉效应,从而抑制了湍流拟序结构发展,显著减小了黏性底层以上区域的法向脉动速度和雷诺剪切应力。此外,颗粒惯性还减小了黏性底层厚度、增大了流向速度梯度,导致气相流向脉动速度峰值增大,且其对应位置也更加靠近壁面。  相似文献   
4.
采用3种方式(直接煅烧,水煮和酸洗)制成稻壳基吸附剂载体,利用吸附相技术将纳米银负载到载体上,采用X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分析仪对吸附剂进行表征,在固定床装置上进行脱除Hg0实验。分析发现酸洗的稻壳基吸附剂具有高纯度无定形SiO2、高活性、高比表面、高OH的特征,是负载银的最佳载体;吸附相技术可以制得较小的单质银粒子(约8 nm),且银粒子均匀分散在载体表面。汞吸附实验表明,负载纳米银的吸附剂在150℃和模拟烟气条件下具有90%的吸附效率,具有实际应用前景,其吸附机制是纳米银颗粒与汞蒸汽发生汞齐反应。  相似文献   
5.
35 MW_(th)富氧燃烧工业示范工程,是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该试验基地的建成和调试成功,标志了我国在富氧燃烧的关键装备研发、系统集成和调试运行等方面的能力总体达到了国际的前沿。本文介绍了国内首个富氧燃烧工业性示范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典型工程系统,对35 MW_(th)富氧燃烧示范工程系统集成设计的特点进行了简要介绍。示范项目于2015年9月完成全部试验研究,各项指标达到立项目标,系统集成成果得到了验证,达到富氧燃烧示范的预期效果,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富氧燃烧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
采用“湍动床+快速床”作为煤基化学链燃烧(CLC)系统的空气反应器(AR),鼓泡床作为燃料反应器(FR),设计了流动密封阀和旋风分离器,分别用于隔绝2个反应器之间的气氛和进行气固分离,在冷态试验装置上分析研究了CLC系统的压力分布、固体循环流量、气体泄漏率及煤灰与循环载体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该串行流化床反应器之间气氛隔绝性良好,气体泄漏率较低,固体循环流量达到甚至超过设计标准,FR二级旋风分离器的分离效率接近100%,FR中煤灰进入AR的质量分数小于1.55%,煤灰分离效果良好;装置可以长时间连续稳定运行,且操作气速范围较广,自行设计建造的循环流化床作为煤基化学链燃烧试验装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富氧燃烧技术研发进展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富氧燃烧技术是最具潜力的燃煤电厂大规模碳减排技术之一,文中对中国富氧燃烧的研发进展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介绍了富氧燃烧技术在中国的基础研究现状,包括燃烧特性、污染物排放、矿物转化灰沉积、热力计算、动态仿真、经济性评价等;描述了中国富氧燃烧工程示范部署以及技术路线图,并简要讨论了富氧燃烧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针对胜利褐煤、府谷烟煤、高平无烟煤、金山石油焦和燕山石油焦等5种样品,研究了煤和石油焦的气化率及汞的挥发特性.结果表明,H2O气氛下的气化率和汞的挥发率大于CO2气氛下的气化率和汞的挥发率;煤和石油焦中水分含量的增加促进了原料的气化;随着气化率的增加,汞的挥发率增大;煤中汞的释放主要发生在气化前期,石油焦则在气化后期释放汞;随着煤和石油焦中S质量分数的增加,汞的挥发率增大;煤和石油焦共气化时的气化率和汞的挥发率均介于煤和石油焦单独气化时的气化率和汞的挥发率之间.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煤中铀、灰中铀在煤燃烧过程中的赋存形态,以减少煤炭利用过程中所释放出的放射性物质铀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对煤中铀及灰中铀的含量、分布特征、赋存形态、浸取特性,以及铀在煤燃烧过程中的富集规律和环境效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中铀的含量整体接近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主要以有机质结合形式存在(部分煤中有机态铀含量高达70%90%),铀在煤燃烧过程中主要富集于细颗粒飞灰表面。最后对煤燃烧过程中铀的迁移规律和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今后有关煤中铀的研究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以甲烷掺混氨气为燃料对oxy-steam气氛下NO生成特性进行实验和模拟研究.在常压柱塞流反应器中开展了一系列O_2/N_2和O_2/H_2O气氛的对比实验,当量比从富燃至贫燃(1.6、1.0、0.2),温度范围为973~1,773,K.实验结果表明,O2/H_2O气氛下高浓度的水蒸气在当量和贫燃工况下抑制NO的生成,而在富燃工况下促进NO生成.更新并构建的详细化学机理能够很好地重现并解释实验中NO的生成特性.当量和贫燃工况下,极少的O基团抑制了反应NH_2+O H+HNO从而抑制了NH_2→HNO→NO反应路径,最终降低了NO的生成.富燃工况下,充足的OH基团显著促进了反应NH_2+OH=NH+H_2O从而促进了NH_2→NH→HNO→NO反应路径,最终增加了NO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