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板岩在我国分布较广,由于具有较高的碱活性及碱活性的特性,作为混凝土的骨料在土木工程中应用的工程还很少。为促进板岩骨料的应用,其碱活性的评定方法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各部门对碱活性的评定标准不统一,为碱活性的检验和判定带来困难。本文对国内标准关于碱活性的评定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提出贵州板岩的碱活性的评定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探讨4种不同预处理工艺与超滤膜技术组合工艺(工艺1:原水+预臭氧+超滤;工艺2: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超滤;工艺3: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超滤;工艺4: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超滤)对微生物的去除贡献。试验表明:四种组合工艺对浊度的去除率均达到99.5%以上,出水浊度低于0.1 NTU;工艺4出水的DOC、COD_(Mn)和UV_(254)含量分别为2.747、1.73 mg/L和0.013 cm~(-1),对DOC、COD_(Mn)和UV_(254)的去除率最大分别为32.77%、58.81%和77.97%;工艺4出水的AOC含量为88.59μg乙酸碳/L,出水BDOC含量为0.189 mg/L,对BDOC去除率最大。综合评价4种工艺出水水质化学指标和生物稳定性指标,选择工艺4(原水+预臭氧+混凝沉淀+砂滤+后臭氧+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效果最好,研究成果可为保障给水厂出厂水和管网水质生物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消毒剂、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温度、初始细菌浓度等因素设计正交试验,基于单因素方差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研究各因素对贮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以消毒剂、AOC、温度为主成分的方差分别为42.64%、26.53%、13.32%,消毒剂与AOC对贮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影响显著,温度通过影响生物化学反应速率间接影响其生物稳定性。基于Monod与Chick-Watson模型对消毒剂与AOC的动力学分析,可确定基于AOC控制的最低消毒剂浓度,随着环境温度升高,AOC对应的最低消毒剂浓度阈值随之上升。AOC在50~75μg乙酸碳/L(μg Ac C/L),实时自由氯不低于0.15~0.2mg/L时,可满足贮存饮用水生物稳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控制微生物生长是确保供水管网水质生物稳定的关键手段之一。以我国南方某城市供水管网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供水距离、季节和颗粒数对管网系统生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管网水中有机物以类酪氨酸和类色氨酸为主(78.9%),有机物种类和浓度随供水距离增加无明显变化;异养菌平板计数(Heterotrophic Plate Count,HPC)与余氯浓度显著相关(R=-0.31,P 0.001,n=120);可同化有机碳(Assimilable Organic Carbon,AOC)、AOC-P17/AOC和AOCNOX/AOC呈季节性变化规律,粒径为2~5μm的颗粒占总颗粒数75.7%~85.9%,该粒径颗粒数与HPC相关性良好(R=0.20,P0.05,n=120)。基于实际管网的长期研究,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发现UV_(254)与AOC显著相关(R=0.29,P0.001,n=161),因此尝试借助UV_(254)预测水质AOC值,以便监控与预测该市管网系统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张骏鹏  王一廉 《净水技术》2023,(1):69-74+152
对上海某区域管网9个管网采样点和13个二次供水采样点,进行30项水质指标,包括化学指标、生物指标、感官指标等连续一年的水质监测。结果表明,目前浦东供水片区的主要水质安全风险点为微生物指标;其中,菌落总数和异养菌菌落总数受季节影响较大,夏季在居民龙头水处可能存在一定风险。针对二次供水不同供水单元研究结果表明,水池水箱、街坊管道和立管均会对水质产生影响,其中工频加水箱供水模式4~6楼用户龙头水质存在较高的生物安全风险。针对528个样本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指标主要受总氯和温度影响,因此,通过小区改造控制余氯衰减是保障二次供水水质安全的重要手段。针对528个样本数据,统计分析针对不同菌落总数达标比例的总氯控制限值,总氯质量浓度需≥0.09 mg/L时,95.20%样本细菌总数达标;总氯质量浓度≥0.15 mg/L,97.55%样本细菌总数达标;总氯质量浓度≥0.30 mg/L,99.07%样本细菌总数达标。针对不同供水区域的总氯情况,选择相应的改造模式,降低余氯衰减的速率,是提升水质安全保障的重要途径,该研究为后续二次供水改造及水质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主要有两种:常规和绿色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基于常规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的工作原理,阐述了屋面雨水的收集、处理和回用方法,提出了虹吸雨水系统应用于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所具有的特点、难点及对策。基于绿色屋面收集利用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阐述了绿色屋面作为雨水处理环节的预处理单元所具有的削减洪峰流量和净化水质的潜能,并结合绿色屋面的功能和局限性,提出绿色屋面的价值应综合其生态、能源、美学、商业效益来考量。归纳了常规和绿色屋面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在结构、屋面雨水处理效果、应用方面的特性,对比了二者各自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7.
由于城市供水系统存在细菌滋生且难以控制等问题,水质生物安全及其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愈显其必要性。在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原水—净水厂—供水管网全流程选取18个采样点进行常规水质及生物稳定性指标检测与分析,结果表明原水预氯化导致水中AOC含量由210μg乙酸碳/L上升至348μg乙酸碳/L,这可能是由于预加氯氧化过程将大分子质量有机物分解为易于细菌利用的小分子质量有机物所致;澄清与砂滤工艺对AOC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氯胺消毒可有效降低水中的异养菌菌落总数,对异养菌平均去除效率达95%以上。对供水管网水质检测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管网水中余氯浓度低于0.43mg/L时,异养菌菌落总数与AOC含量呈显著性正相关(R=0.27,P0.05,n=97),这表明氯氨含量与AOC和异养菌菌落总数存在相关性特征;在余氯浓度高于0.43mg/L时,细菌总数与AOC含量相关性不显著(R=0.18,P0.05,n=91),说明此时氯氨为细菌生长的限制条件。因此,适当的氯氨投加量条件可有效限制城市供水系统中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任务调度算法是网络计算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己被证明是一个NP完全问题。研究表明遗传算法是解决复杂环境下任务调度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提出的网格任务调度算法是基于遗传算法,并引入任务复制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收敛速度和调度完成时间均优于普通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与水质安全息息相关,控制细菌再生长是保障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有效措施.为此,以细菌再生长潜力(BRP)为研究方法,采用实验室配水实验,探讨碳、氮、磷3种营养物质以及自由氯对细菌再生长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一营养物质不足时,满足土著细菌生长的碳、氮、磷营养物质质量浓度的临界值分别为250、7和3μg/L,碳、氮、磷对BRP的产率系数分别为2.35×106(R~2=0.99,p0.05)、9.76×107(R~2=0.91,p0.05)和1.76×108CFU/μg(R~2=0.91,p0.05);两种营养物质不足时,相对质量浓度较低的营养物质为BRP主要限制因子,而且可导致其他营养物质支持细菌再生长能力的下降.研究发现随着水中自由氯质量浓度的增加,BRP呈下降趋势,当自由氯质量浓度≥0.50 mg/L,细菌生长得到有效控制,氯削减水中营养物质促进细菌再生长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水中可同化有机碳(AOC)浓度与异养菌总数(HPC)密切相关,高AOC含量会加速细菌的生长,由此引发水质劣变等问题。文中对比了平板涂布法、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纯菌接种与流式细胞术+土著菌接种检测AOC的方法,流式细胞术计数获得的P17、NOX和土著细菌标准曲线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729、0.957、0.921;平板涂布计数法的P17、NOX和土著细菌标准曲线的判定系数R~2分别为0.714、0.917、0.156。相较于平板涂布法,流式细胞术所测得的AOC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较好,所测结果稳定,且可对水中的全部细菌进行计数,克服了传统平板涂布法仅可检测水中活的且可培养的细菌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使用土著细菌接种所表征的结果客观反映了水中细菌的存在状况。鉴于其计数快捷、可大批量检测、可区别计数、培养周期短,且误差小的特点,流式细胞术+土著菌接种检测AOC方法可为供水管理部门评判水质生物稳定性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