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工业技术   7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对无阻塞的Clos(2,4,2)光网络的拓扑结构和光学实现进行了理论分析;其次,利用偏振光分束器(PBS)、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PSLM)和反射镜设计1×2、2×2和2X4光开关。进而设计无阻塞的Clos(2,4,2)光网络,并讨论了n×m型光开光的设计原则和升级能力。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光开关的串扰最低可以达到...  相似文献   
2.
自由空间二维榕树网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俊波  苏显渝 《中国激光》2006,33(12):636-1642
鉴于榕树网在自由空间光子交换网络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分析了榕树网的特点和4×4二维榕树网的空间拓扑结构,通过偏振光分光棱镜、微闪耀光栅阵列、平面反射镜、半反半透镜和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集成,构建二维的榕树交换网实验模块,利用微闪耀光栅的衍射特性,控制每块微闪耀光栅的周期,以实现入射光信号不同方向的闪耀输出,最终完成二维榕树网自由空间水平和竖直方向上的交叉互连,直通则由平面镜反射实现。对二维榕树网实验模块的功能分析表明,该实验模块理论上可以完成4×4二维面阵内光信号(或数据)的排序、交换、组播、广播、矩阵变换等操作,具有交换透明、速度快、空间带宽高等特点,在全光交换和光通信中具有一定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电力系统结构日渐复杂,应用在变压器中的真空技术种类增多,切实提升了有载分接开关运行效果.本文以真空有载分接开关与普通有载分接开关的异同之处为切入点,提出有载分接开关现场改造要点,阐述变压器真空有载分接开关运行检测与改进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理论性帮助.  相似文献   
4.
(3,3,2)矩形CC榕树网光学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3,3,2)矩形CC榕树网。根据(3,3,2) CC矩形榕树网的构造原则,得到其网络拓扑结构。然后,提出了(3,3,2)矩形CC榕树网的路由法则,完成了该网络的路径选择。最后,设计并提出了实现(3,3,2)矩形CC榕树网功能的光学实验模块,各级节点开关单元由位相型空间光调制器和偏振分光棱镜组成,级间互连则由光纤实现。分析了(3,3,2)矩形CC榕树网光学实验模块的功能特点,对基本开关单元性能参数进行了实验检测。结果表明,该实验模块能够完成输入信号光的交换和排序等操作,可应用于光通信和光信息处理中。  相似文献   
5.
6.
7.
本试验对金铜混合精矿采用硫酸化焙烧─硫酸浸铜—氰化提金—强磁选铁的联合工艺流程,不仅能实现就地产全、产铜,还能综合利用硫、铁等有价成分,为金铜混合精矿的处理提供了一个新的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8.
火力发电厂汽轮机房的布置优化,很大程度上是围绕除氧器的布置展开的。以国内600MW级火力发电机组为例,分析了几种指标先进的汽轮机房(除氧间)布置方案的技术特点、经济性和适用性,提出了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便于投资方选择和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红外探测技术手段的多样化发展,红外隐身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由于传统的红外隐身技术面临着多途径目标探测和多功能兼容的严峻挑战,因此研究光学微纳结构红外隐身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局域共振机制的亚波长尺度的光学微纳结构,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光的传输行为的调控。在红外隐身技术领域,光学微纳结构可以针对红外辐射特性进行材料和结构的精细化设计,从而满足理想红外隐身发射光谱的需求,为发展更加多光谱、多功能、自适应的红外隐身技术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文中围绕红外隐身技术的相关研究,首先介绍了多层薄膜吸收体、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基于相变材料薄膜可调吸收体、智能化设计光学微纳结构实现光谱响应的基本原理,在此基础上,重点回顾了近年来基于光学微纳结构的红外隐身技术新特点,包括多光谱红外隐身技术、多功能红外隐身技术、自适应红外隐身技术的发展现状。最后,梳理了光学微纳结构红外隐身技术所存在的不足及面临的困难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杨俊波  苏显渝 《光电子.激光》2007,18(11):1322-1325
基于光开关在全光通信和光互连网络中的重要作用,设计了由偏振光分束器(PBS)、相位型空间光调制器(PSLM)和反射镜构成的1×N和N×1光开关模块,其中N=2m,m=1,2,3…。该设计利用PSLM对信号光偏振态的控制,在自由空间实现信号的路由和切换,信号光的P光分量和S光分量同时参与工作,并在输出端口重新会合,因此光开关表现出与信号光偏振态无关的特点。同时,该光开关所用器件少,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控制方便灵活和操作迅速快捷等特点,而且具有很强的重构与升级能力,对于构建大规模的交换矩阵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