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8篇
工业技术   23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通过粒子图像测速流场实验与传热实验相结合,研究了内插螺旋立式上行管的螺旋节距、丝径、中径比等结构参数在不同Re下对流场、阻力及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内插螺旋能够有效扰动和混合管内流体,使管内形成多个纵向旋涡的流体结构、增大管壁附近液体涡量,有利于强化传热。当Re相同时,管内平均流速v、Nu和综合换热性能PEC均随丝径增大而增大,随中径比减小而增大;随节距增大,3种参数均出现增大的趋势,节距大于20 mm后开始减小。管内流体的阻力f随丝径和节距增大而减小,随中径比增大而增大。综合比较,在较低Re时,节距p=20 mm、丝径e=1.6 mm、中径比D/d=0.75时综合传热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超高层建筑对水平荷载(风荷载和地震作用)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合理的抗侧力体系对超高层建筑结构的经济性、安全性以及材料使用效率等影响重大。以北京在建的某超高层建筑设计初期所采用的半高和全高支撑两个方案为研究对象,利用MSC.Marc建立了两个方案的有限元分析模型,并进行了工程量、弹塑性时程和倒塌分析。通过工程量统计,对比分析两个方案主体结构材料总用量以及各类构件材料用量差异;通过弹塑性时程分析和倒塌分析,研究两个方案在不同地震水准下的结构响应和抗倒塌能力。结果表明:该工程的两个结构方案都能满足规范规定的抗震性能需求,全高支撑方案具有更好的经济性,比半高支撑方案节省总材料用量约11%,且抗地震倒塌安全储备提高了约14.8%。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建筑垃圾的产生进入了飞速增长期,建筑垃圾所造成的环境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对不同结构类型建筑物以及不同地域旧建筑物拆除和新建筑物建设施工产生各种类型的建筑垃圾的组成成分统计,简要分析建筑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4.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effect of butter content (0–30 g/100 g flour) and baking conditions hot air baking (HA), microwave baking (MW) and hot air‐microwave baking (HA‐MW) on quality of the rice flour dough and bread. The increased butter (up to 15 g butter/100 g flour) enhanced elastic modulus (G′) and viscous modulus (G″) of dough and specific volume of bread. Additionally, the increased butter improved crust colour and reduced hardness of the bread. The HA‐MW and MW conditions were useful for the gluten‐free bread by reducing baking time and predicted glycemic index (GI), regardless of butter content. However, enthalpy of retrogradation and crystallinity in the HA‐MW and MW bread stored at 4 °C for 7 days were increased and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HA bread, indicating a faster staling. The predicted GI of both MW and HA‐MW bread remained at a medium level during storage.  相似文献   
5.
1030nm高重复频率纳秒脉冲全光纤放大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脉冲调制的单模带尾纤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种子源,以掺镱光纤为增益介质,采用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结构,实现了1030nm全光纤脉冲激光放大。脉冲重复频率在50~100kHz范围内可调,在重复频率50kHz时,实现了脉冲宽度为6.53ns,峰值功率为16.08kW的脉冲输出,相应的斜率效率为69%,输出激光的中心波长在1029.49nm。实验还研究了不同重复频率下输出激光脉冲的时域特性。该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在激光雷达探测器的光谱响应范围内,可作为激光雷达发射光源。  相似文献   
6.
从耦合模式模型(COM)方程出发,得到周期短路栅格与开路栅格中场分布的解析表达式,利用给出COM参量,研究了场分布的特征,通过对解析表达式和典型频率的场分布图形的研究,找到与场分布有关的一些特征量,并将这些特征量与COM参量通过一定的解析关系联系起来.在用其他方法得到了周期栅格中的场分布时,可拟合场分布包含的这些特征量从而得出对应的COM参量.该文给出了一种从场分布提取随频率变化的COM参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监理企业从事项目管理与监理一体化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项目管理与监理业务的趋同与背离,指出了工程监理与项目管理的高度关联和趋同性,并用具体实例,证实了监理企业从事项目管理和监理一体化服务是顺应市场需求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建立的高压共轨供油系统模型是一个基于查表和公式的连续时间域的供油系统模型.该模型主要包括高压泵模型、轨道模型、压力控制阀模型和电控喷油器模型。建立模型后,对该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本文建立的供油系统模型是一个通用模型,适合不同的共轨系统,为轨压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仿真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9.
随着第五代移动通信(5G)时代的到来,高频、大带宽的谐振器成为通信行业的迫切需求。该文设计制备了一款可实现高频超大带宽的横向激发体声波谐振器(XBAR)。该谐振器A1模式的谐振频率为5.81 GHz,机电耦合系数可达39.6%,Q-3 dB为248;A3模式的谐振频率高达17.04 GHz,机电耦合系数为7.0%。该谐振器A1和A3模式的频率温度漂移系数(TCF)分别为-72.6×10-6/℃和-38.5×10-6/℃。此外,该文还提出了一种新型叉指电极(IDT)结构,该结构可以抑制寄生模式,提升谐振器性能。  相似文献   
10.
Oral process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area of research in sensory and nutrition studies. Mastication process not only determines the dynamics of flavour release and texture perception but also affect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nutrients. Oral processing of bread i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because of the need to reduce its glycaemic potential while keeping its desired soft and aerated texture. Bread structure determines its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behaviour which in turn decides people's texture perception and swallowing thresholds. The strong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food structure and its resistance to breakdown is the rationale behind designing bread to control bread digestion, starting from the oral phase. The present review summarises the characterisation and formation of bread structure, its interlink with bread mechanical behaviour and destruction during human oral processing.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urther elucidate the structure–mechanics–digestion interlink by implementing relevant mechanical analyses and micromechanical modell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