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改变传统的引发体系,采用BF3.(CH3)2O/CF3COOH合成了无色透明且分子量较高的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PECH),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手段对产物的化学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考察了BF3.(CH3)2O及CF3COOH用量对PECH相对黏度的影响,探讨了TCA提高产物透明度的作用。结果表明,合成了主链以头尾连接为主,头头及尾尾连接为辅的PECH。  相似文献   
2.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对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改性后的云母表面形貌进行观测,并综合表面粗糙度Rq、粒子高度D及Z方向最高高度等参数考察了清洗方式、偶联剂浓度以及清洗和烘干顺序对改性后云母表面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改性后云母表面粗糙度受云母表面的点缺陷、清洗方式及处理顺序等因素影响,而偶联剂分子在云母表面的存在形态受改性溶液中偶联剂浓度的影响.随着偶联剂浓度的减小,改性后云母表面上偶联剂由网状变为分散点状.  相似文献   
3.
在低温下,通过溶胶-凝胶法(Sol-Gel)法成功将TiO_2负载到聚两性离子液体基材料(CPAIL)表面,获得了高性能催化剂CPAIL@TiO_2。通过XRD,SEM,EDS,TEM,FT-IR,TGA,XPS和N2吸脱附(BET)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PAIL@TiO_2为单一纯相锐钛矿结构,包含有40%的TiO_2,且其能够均匀分布在CPAIL@TiO_2中,形成C—O—Ti键。在4次循环后,对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光催化降解程度分别可高达97%和55%,表明CPAIL@TiO_2具有高效的催化性能和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4.
以丙烯酸胺(AM)和十六烷基二甲基烯丙基氯化铵(C16DMMAC)为原料,无皂共聚合成了疏水缔合聚合物PAMC16-X。考察了疏水单体含量、聚合物初始浓度、NaCl浓度及温度对PAMC16-X稀溶液性质的影响。并采用团簇理论对其稀溶液性质和Huggins系数的变化进行了解释。结果发现,该理论可以合理解释有关疏水缔合聚合物稀溶液的一些实验现象,但也存在一定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阳离子型高分子絮凝剂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己二胺为扩链剂、三甲胺为阳离子化试剂,通过顺序投料的方式对聚环氧氯丙烷(PECH)进行先扩链、后阳离子化改性,制得了一类主链含有醚键、侧基带有季铵基团的高分子絮凝剂-聚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PECHA)。并进一步考察了原料的投料比以及反应条件对产物性能的影响,发现:当n(聚环氧氯丙烷):n(己二胺):n(三甲胺)为2:11:65时可获得水溶性好且相对粘度较大的产品,该产品净化污水的能力优于聚丙烯酰胺类的阳离子絮凝剂。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引发剂BF3·(CH3)2O/CF3 COOH合成无色透明且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并利用IR、1H-NMR以及13C-NMR对聚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研究表明BF3·(CH3)2O在6‰(摩尔比),三氟乙酸在5‰(摩尔比)以及起始剂乙二醇在8‰~10‰时产品的黏均相对分子质量较高,合成的端羟基聚环氧氯丙烷主链化学结构中以头尾连接为主,头头以及尾尾连接为辅,且末端基团不含有三氟甲基乙酸酯端基.  相似文献   
7.
采用化学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的Zn改性氧化硅(0.1Zn-Si、0.2Zn-Si和0.4Zn-Si)和纯氧化硅(0.0Zn-Si)介孔材料,并探讨了介孔Zn-Si材料对亚甲基蓝(MB)的吸附行为。详细的考察了p H、时间和温度对吸附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Zn-Si样品的吸附容量高于纯的Si O2材料,特别是0.2Zn-Si样品的吸附量达到228.88 mg/g;实验数据表明,Zn-Si介孔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过程符合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环氧氯丙烷、乙二胺对可溶性淀粉进行交联改性,制备了疏水性阳离子淀粉(HCS)。通过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及紫外-可见光谱(UV)等测试手段对材料的微观相态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同时,比较了HCS与亲水性聚合氯化铝以及物理吸附剂活性炭的脱色率,考察了投料量、絮体沉降时间以及搅拌速度对脱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HCS为非定型态,且表面粗糙多孔的物质;投加量为2 g/L,沉降时间仅为20 min时,脱色率即可达到91%,其性能远优于聚合氯化铝和活性炭。  相似文献   
9.
由于羧基化碳纳米管孔径结构和表面性质在制备过程中具有广泛的可调控性,通过聚乙烯亚胺(PEI)对其进行化学改性和表面修饰。系统地研究了改性碳纳米管(PEI-CNT/COOH)与污染物吸附特性之间的关系。实验证实PEI-CNT/COOH对甲基橙的吸附符合假二阶方程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通过研究热力学参数证实PEICNT/COOH对甲基橙的吸附是一个自发放热过程。25℃下,PEI-CNT/COOH对甲基橙的吸附量为1 218.8 mg/g,远远高于未改性CNT/COOH对甲基橙的吸附量(466.6 mg/g)。  相似文献   
10.
乳液模板法是制备海藻酸钠微球的有效方法之一。然而,较低的内相体积分数限制了该方法的应用。为了提高内相体积分数,开展了以海藻酸钠溶液为内相、煤油为外相的油包水乳液制备研究。研究了搅拌速度、内相体积分数和乳化剂加量对乳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速度为1000 r/min,乳化剂加量为6%,内相体积分数为75%时,可形成液滴尺寸较小且分布均匀的乳液。以该乳液为模板,制备出了圆整度较好,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在7μm左右的海藻酸钠微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