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5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消失模生产中振实设备的振动过程不满足工艺要求的情况下会产生的问题,详细阐述了基于消失模振实、紧实过程的测量方法和评价方法,通过使用该种方法可以得出振动矢量和振幅,进而对振实紧实设备和振动紧实工艺进行调整和优化,杜绝干砂振动紧实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保证铸件质量。可以普遍应用在干砂振实设备研发、校检、定期维护等各个过程,可以有效提升设备的工艺符合性,减少模样及铸件不合格品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针对消失模负压铸造生产立柱类产品存在的皮透、塌箱、铁瘤等缺陷,分析其原因并提出有效可行的预防措施。主要从浇注系统设计、振动参数、浇注负压度等方面综合考虑,降低立柱类废品率,获得优良精美的铸件产品。  相似文献   
3.
采用模拟退火算法(SA)结合矩量法精确计算对数周期偶极天线(LPDA)的视在相位中心,并对某LPDA的视在相位中心随不同频率的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天线E面和H面半功率波瓣宽度内的相位方向图.良好的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天然气探区下二叠统山西组山2段成岩作用复杂,主要结合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山2段成岩作用进行系统研究,确定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根据山2段填隙物的胶结类型、颗粒的接触性质、物性数据和成岩作用特征,在研究区划分出5种成岩相:Ⅰ类,弱压实-黏土薄膜-石英弱加大胶结溶蚀相;Ⅱ类,中压实-硅质胶结溶蚀相;Ⅲ类,中压实-黏土杂基充填微孔相;Ⅳ类,强压实-硅质胶结致密相;Ⅴ类,强压实黏土充填致密相。另外结合试气资料,确定Ⅰ类、Ⅱ类、Ⅲ类这3类成岩相为储集层发育的优势成岩相带。最后根据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沉积相以及成岩相分析优质储层发育特征,以期为有利成藏区带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真空负压消失模铸造工艺以及影响真空负压消失模铸件质量的关键性因素;研究了负压度变化对真空消失模铸造灰铸铁件过程参数及铸件质量的影响趋势,包括铸件尺寸变形、塌箱(皮透)缺陷、碳黑和夹渣、铸件粘砂缺陷、浇注速度、铸件外观,进行了试验及现场批量生产验证,结果表明:适当提高负压度可以有效地杜绝铸件的尺寸变形缺陷和塌箱缺陷,减少夹渣缺陷,降低铸件粘砂缺陷,缩短铸件浇注时间,降低浇注时呛火风险。  相似文献   
6.
针对微小卫星综合电子系统与外部环境是否兼容,提供了3种结构设计方案,通过分析得出了电磁兼容性最优的方案,并参考GJB 151A-1997中的EMC试验方法和型号研制经验,提出了一套电路板EMC试验方法,以保证电路板间的电磁兼容.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铁杂散电流的形成及危害,阐述了地铁杂散电流监测控制系统的功能,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地铁杂散电流的监测系统.论文对该系统的下位机软硬件结构,PC-CAN接口卡以及上位机软件进行了设计.该系统实现了数据的实时采集,液晶显示,越限报警,CAN总线传输和在一定条件下向牵引变电所内的智能排流柜输出控制量等功能.该系统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机架铸件的铸件结构及技术要求,详细阐述了其工艺设计:采用底注、开放式浇注系统,浇口比为ΣF直:ΣF横:ΣF内=1:1.32:2,其中,直浇道截面尺寸为φ90 mm,横浇道截面尺寸为60 mm×70 mm,共2道,内浇道截面尺寸为25 mm×25 mm,共20道,在铸件关键部位设计一定数量尺寸为70 mm×70 mm的集渣包,浇注温度1 420±10℃,负压度0.4 MPa,保压时间15 min。为防止模样变形,采用竹木条拉筋粘接固定模样簇及消失模易变形的部位,通过设计使用一种中空芯铁填充物,有效降低该缺陷的发生几率。最终生产的铸件各项指标均符合技术要求,废品率由原来的80%降到20%以内,已达到批量生产状态。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性发展,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尤其在新《消防法》的出台后,如何才能加强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树立消防监督工作新理念,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已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煤矿的具体情况,通过对多个矿井降温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了可行的矿井降温方案,并根据该高温矿井的实际情况,设计了一种可靠的降温系统,详细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系统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系统解决了井下冷凝热排放困难的问题,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